- 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18-12-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7129
关于印发《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关联导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属各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沙河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区直及驻区有关单位: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2月9日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5
第一节 前言…………………………………………………5
第二节 编制依据……………………………………………8
第三节 目标任务……………………………………………10
第四节 基本原则……………………………………………11
第五节 规划范围……………………………………………12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13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13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22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33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47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47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49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50
第十二节 养殖区…………………………………………51
第四章 保障措施……………………………………………54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54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56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57
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59
第五章 附则…………………………………………………59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59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59
附表
表1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信息汇总表
表2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信息汇总表
表3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信息汇总表
表4 柴桑区限制养殖区水库信息汇总表
表5 柴桑区养殖区池塘信息汇总表
附图
图一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总体现状图
图二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示意图
图三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示意图
图四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示意图
图五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意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言
一、面临形势
2017年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901.25万吨,其中淡水产品总量为3411.11万吨,淡水养殖产量3179.26万吨。全国水产养殖面积12519.5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9269.43万亩。淡水养殖面积中池塘养殖面积4143.9万亩,比上年增加92.07万亩,增长2.27%;水库养殖面积3016.395万亩,比上年减少2.235万亩,降低0.07%;湖泊养殖面积1486.23万亩,比上年减少47.295万亩,降低3.08%;河沟养殖面积401.535万亩,比上年减少14.115万亩,降低3.40%;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274.135万亩,比上年增加21.69万亩,增长0.96%。
我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养鱼工厂。水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也给水产养殖内外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池塘养殖单产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富营养化加剧,池塘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也给外部环境造成了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指出: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在重点河流水域划定限制养殖区,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开展专项整治。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提出:“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两减两提三转”。“两减”即减少养殖排放、减轻捕捞强度;“两提”即提高渔民收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三转”即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此,按照农业部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的要求,科学规划柴桑区水域滩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并按照要求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水产养殖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编制背景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中的要求编制《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早期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于本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和水产养殖业管理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1)养殖空间规划定位不够精确,不同功能区管控措施没有细分,早期的养殖规划多限于文本描述,相应的现状图和规划图多采用示意图;(2)养殖现状不够全面,早期养殖现状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和往年资料,一般难以细化到当地每一块养殖水域;(3)规划编制未与本行政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同时未和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从而产生一些交叉和矛盾。
在调查分析柴桑区水域滩涂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评价本地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本地水产养殖历史和各乡镇发展现状,结合GIS卫星遥感地图,精确定位每一块养殖水域的具体坐标和面积,通过综合研究,科学合理地划定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各类养殖功能区,提出了各个功能区的相应管控措施,协调衔接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布局,最后形成《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下称《规划》)。在《规划》生效期间,严格按照各功能区进行水产养殖布局,并按各自功能区的管控措施进行管理。
三、目的意义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各类养殖功能区的划定。在规划生效期间,掌握养殖功能区现状,稳定基本养殖水域,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从而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柴桑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
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
4.《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1)
三、地方法规
1.《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97)
2.《江西省渔业条例》(2012)
3.《江西省水产种苗管理条例》(1998)
4.《江西省水资源条例》(2016)
5.《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2)
6.《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2018)
7.《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2018)
四、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3)
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
五、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发〔2015〕12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3.《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 (农渔发〔2016〕1号)
4.《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5.《江西省渔业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渔生涵〔2017〕9号)
第三节 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自2018年至2030年,基准年2017年。
二、规划目标
通过对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进行规划,厘清养殖现状,精确定位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分类制定不同功能区划的管控措施,完善长效机制,达到“三区边界清晰、依法管控、措施有力”的目标。
到2030年,对水产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生态养殖取得较大发展,实现空间规划布局合理,各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和技术全面推广普及,基本建成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监管能力相配套、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产业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根据全区水域滩涂分布现状,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效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养殖水域。
(四)推进全区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第四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区域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三、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要稳定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向发展,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要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柴桑区行政区域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柴桑区,原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理坐标为115°37′-116°15′,北纬29°21′-29°51′。东倚庐山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北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隔长江相望,中插浔阳区、濂溪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江新洲(含江洲镇、新洲场)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柴桑区全境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948.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81.5%。现辖有7镇4乡3场1区1管理处和2个驻区单位分别为:沙河街镇、马回岭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狮子镇、涌泉乡、新塘乡、城门乡、岷山乡、新洲垦殖场、赛城湖水产场、岷山林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赤湖管理处、以及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市农科院2个驻区单位。
二、地质地貌
柴桑区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属于江南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相混地形地貌,地势呈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南和西南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岗地,东北和西北部沿江滨湖一带地势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肥沃的鄱阳湖冲积平原和洲地。东面庐山向南延伸的大步尖峰海拔664米,为全区最高点。西南岷山,西北长山和中部株岭三大山系,皆属幕阜山余脉,分别向东和东北蜿蜒。西部“喀斯特”地区溶洞密布。中部为丘陵山地。北和东北系江湖平原。长江中心新洲三角洲海拔仅10米,乃全区最低处。全区地貌按海拔和相对高程划分,可分山地、丘陵、平原三个类型。
三、水域滩涂资源
区境内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区总面积948.8平方公里(含划入八里湖新区的赛城湖场、城门乡等区域),水域面积38.209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6.84%。其中长江天然水域面积9.3592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24.49%。可养水面(不含宜渔稻田)22.7555万亩,已利用养殖水面19.8224万亩,占全区可养水面的87.11%。
湖泊:湖泊面积15.9228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41.66%,已养面积14.2528万亩,占全区已养水面71.9%。其中万亩以上面积2处。这些湖泊的特点是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水深3-5米,湖内丛生着20多种水生维管植物,其中以苦草最多,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次之,是虾蟹以及草食性鱼类丰富的天然饵料,是柴桑区发展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区域。
水库:全区有中型水库1座——马头水库,面积1550亩,小(一)型水库12座,面积3140亩;加上小(二)型水库58座,合计水库总面积为7749亩,占全区水域面积2.03%,已养殖利用水库面积7141亩,占全区已养水面3.6%。水库的特点是地处丘陵山谷,硬泥底质,极少有底栖生物群落,水生植物少、周围山地植被差、水质清瘦,每逢雨水季节,山林、田地经雨水冲刷给水体带来部分有机物和无机营养盐类,这些水库都可以利用养鱼。但由于水温低,水位落差大等诸多原因,多数水库进行的是生态养殖模式,产量较低。
池塘:全区有池塘水面4.5102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11.80%,已利用养殖水面3.9718万亩,占已养水面20.04%。池塘的特点是零星分散、分布面广,水深1-3米,水源条件好,水质较肥,产量较高,如实行精养,可实现高产。但由于其中一部分池塘以灌溉为主,而不能保证最低养殖水位,不能开发养殖利用。
河沟:全区有河沟水面1.5476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4.05%,已养殖利用8837亩,占已养水面的4.46%,部分河沟由围垦后的老港而形成。其特点是沟底淤泥层厚,富有底栖生物,水深3-5米,水位稳定,水质较肥,是良好的养殖水域。
稻田:主要分布在赛城湖沿岸的城门乡小城湖、新合镇卫东湖、港口街镇禁湖、团湖,赤湖沿岸的港口街镇刘仓围、城子镇白马湖、春光湖等地,以及入湖河流上游水系覆盖地区还有江新洲(在长江江心形成的冲积洲)开发的稻田。全区稻田面积16.7万亩,其中连片可用来进行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余亩。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水质
柴桑区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区域流程54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1条,河网密度0.36千米/平方公里。主要发源于庐山、岷山、株岭、长山和瑞昌青盆山及其支脉,全长318.9公里。其中北经赛城湖、七里湖入长江13条,长196.3公里;南流经德安博阳河入鄱阳湖8条,长107.2公里。有中、小型湖泊15处,其中水面在5万亩以上的有赛城湖、赤湖。全区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包括区境外106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1.48亿立方米(区境内4.03亿立方),大部分自西南向北经赛城湖、八里湖、赤湖流入长江,另一部分经德安县博阳河流入鄱阳湖。全区的水资源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亿立方米。此外过境水有7.45亿立方。虽受本地土壤偏酸性成分的影响,境内地表水(除长江)、地下水的水质一般略偏酸性,但总体水质指标较好,矿化度低,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利用。
二、气候
柴桑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平均年日照1891.5小时、平均每天有日照5.2小时。丰富无霜期266天;历年平均气温17℃,最热为八月,八月平均气温29.4℃;最冷为一月,一月平均气温4.2℃。日平均气温稳定在通过10℃的初期为三月下旬,终止为十一月中旬。鱼类生长期达八个月。稳定通过20℃的时间为137天,是鱼类生长旺盛期。年平均降雨量为1312.7-1527毫米,降雨日142天,3-6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53%,9-12月的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8%。相对湿度77%,年均气压1008.8hpa,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主导风向东北风。
三、自然灾害
柴桑区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冻、低温、风暴、冰雹、干旱、暴雨、寒潮等。柴桑区水产养殖业主要受到干旱、洪涝灾害影响。干旱是柴桑区最常见的大范围的农业气候灾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全区雨季(5~7月),日雨量大于100毫米,或连降暴雨,过程雨量大于150毫米,就会引起洪涝灾害。2016年因洪涝灾害损失水产品2341吨,损失3941.5万元;2017年因洪涝灾害损失水产品519吨,损失246.6万元。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生物
调查结果显示,柴桑区水域常见的浮游植物包括7门22科60属,主要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其中绿藻门12科30属,硅藻门5科12属,蓝藻门3科12属,甲藻门1科2属,金藻门1科1属,黄藻门2属,裸藻门1属。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介于161.18×104-421.74×104个/L之间,平均为221.54×104个/L。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科124种,平均数量8432个/L,其平均生物量1.341mg/L。主要品种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原生动物常见种类有砂壳虫、钟形虫,轮虫常见种类有壶状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枝角类常见种类有老年低额蚤、蚤状蚤,桡足类常见种类有锰水蚤、镖水蚤。
二、底栖动物
据调查,柴桑区境内水域常见的底栖动物分布有寡毛类、甲壳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4类,如水蚯蚓、摇蚊幼虫、大蚊幼虫、螺、蚌等资源较丰富。
三、水生植物
柴桑区境内水生植物有20科 41 种。主要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芡实、红菱、茭白等,多为野生品种,广泛分布于港、堰、池沼中。
河流两岸以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河床分布少量的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主要是无芒稗、荻、芦苇、狗尾草、喜旱莲子草、空心莲子草、红辣蓼、菖蒲、飞蓬等,主要分布在内湖及沿岸水域。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主要是菱、菹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主要分布在池塘、水田中。
四、渔业资源
全区鱼类有16科51种,其中鲤科34种,占三分之二。按其主要生活水域和洄游习性可分为四个类型,即江湖半洄游性鱼类、湖泊定居性鱼类、海河洄游性鱼类、山溪定居性鱼类。全区出产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鳜、鳡、鲶、鲌、鲴、乌鳢、黄颡鱼、鳝、泥鳅等。赛城湖、赤湖均与长江相连通,这些湖区是鲤鱼、鲫鱼等鱼类的主要产卵场所,每年三月份开始,水温上升到16℃时,就有性腺成熟的鲤鱼进入该湖区浅水滩地产卵,五月份为产卵旺季。虾蟹类主要有日本沼虾、长臂虾、秀丽白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在湖泊、池塘、河沟都有一定产量,其中赤湖湖区产量较多,年产量可达上百万公斤。中华绒螯蟹由于早期就在湖区进行开发养殖,资源丰富,近几年,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软体动物中有经济价值的主要是蚌、螺、蚬类,主要分布在各个内湖中。可用育珠的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在赛城湖区较多,在赤湖及赛城湖水域内已发展珍珠养殖。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一、外源污染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
全区工业废弃物、食品加工废弃物、疏浚污染物以及其它有毒物质等是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来源。这类污染物由于量大、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排入水体不易净化,处理也较困难,因而是造成渔业水域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等化学污染的主要来源。
2.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
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利用率低,造成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均对渔业养殖水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水产养殖业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营养物污染
主要是大量残饵、渔用肥料、养殖动物排泄物和生物残骸中所含的氮磷以及悬浮物和耗氧有机物,造成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动物病害增加。
2.水产药物污染
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杀菌、杀虫等药物,部分残留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3.底质有机质污染
水产养殖区域底质中氮、磷、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底质中富集,部分释放到水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适宜的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为水产增养殖业提供了自然保障
柴桑区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区域流程54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1条,河网密度0.36千米/平方公里,全长318.9公里。有中、小型湖泊15处,其中水面在5万亩以上的有赛城湖、赤湖。全区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包括区境外106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1.48亿立方米(区境内4.03亿立方)。全区的水资源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亿立方米。此外过境水有7.45亿立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低,宜于养殖用水。
柴桑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平均年日照1891.5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7℃,最热为八月,平均气温29.4℃;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4.2℃。日平均气温稳定在通过10℃的初期为三月下旬,终止为十一月中旬。鱼类生长期达八个月。稳定通过20℃的时间为137天,是鱼类生长旺盛期。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为柴桑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生物保障
柴桑区地质、地貌、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生境多样性,孕育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其次,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食物链的基础,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类、绿藻类为主,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枝角类和轮虫为主,给鱼、虾、贝幼体的发育、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基础。
三、良好的水域环境,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境内河沟湖库众多,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状况趋好,保证了池塘养殖用水,水体质量能够满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随着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河沟湖库禁限养实施,养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趋稳向好的河沟湖库水域环境,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七节水产养殖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现有养殖区域
2017年,水产养殖总面积19.82万亩(含划入八里湖新区的赛城湖场、城门乡等面积),占全区水域面积的51.88%,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93%。养殖水域主要为池塘、水库、湖泊和河沟,其中湖泊养殖面积14.2528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的71.9%;池塘养殖面积3.9718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的20.04%;水库养殖面积0.7141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的3.6%;其它为河沟等养殖面积0.8837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的4.46%;另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40万亩(统计产量不计养殖面积)。
当前,随着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池塘养殖成为主要发展空间。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使得池塘养殖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在目前的技术手段、经济条件和可养水面已经基本利用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大力开展现有池塘升级改造和开发低产冷浸田来增加养殖空间。同时注重健康养殖技术及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依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水质调控、病害生态防控和安全优质饲料生产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池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一)沿江渔业板块。以江洲镇、新洲场为代表,原属冲积洲演变而来,主要养殖方式以河沟类型为代表,并依托河沟水资源,发展带状分布池塘类型。
(二)滨湖渔业板块。以赛城湖、赤湖两大湖泊资源为主,一是大水面湖泊(含湖叉)发展湖区渔业,赤湖场、城子镇、港口街镇、城门乡、新塘乡均有不少的湖泊渔业面积,二是依托湖泊水资源,发展滨湖渔业产业,集中精养池塘养殖区,沿湖的城子镇、港口街镇、城门乡、新塘乡、新合镇等乡镇有不少的养殖区分布。
(三)丘陵渔业板块。岷山乡、马回岭镇、涌泉乡、新塘乡、新合镇等地处丘陵地带,以库区渔业为主,依托大量分布的水库水资源,发展库区渔业,水库下游带动养殖池塘零散分布。
(四)城郊渔业板块。沙河开发区、沙河街镇等地,靠近城区周边,依托场区交通便利优势,逐渐形成了城郊休闲渔业基地。渔业养殖模式以成鱼养殖为主,集约化程度较高,目前受城区扩张影响,城郊渔业板块扩张,狮子镇、城门乡、新合镇、新塘乡逐步纳入到这部分板块中。
(五)黑斑蛙养殖板块。作为近几年兴起的养殖品种,黑斑蛙养殖在全区迅速发展壮大,以马回岭镇、岷山乡、新合镇为代表,依托山区清洁的水资源,开发山区抛荒地、低洼地进行改造利用,以其“占地空间小而精”、“产业投入高、见效快”“技术易掌握”的特点,迅速为当地农民引进和接受,成为柴桑区新兴产业板块。
二、养殖模式
1.池塘养殖模式
全区池塘养殖大多数采用精养模式,鱼塘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养殖产量较高。一般采取专养、套养等集约化养殖方式。
2.水库、湖泊养殖模式
水库、湖泊养殖模式为增殖渔业。以投放滤食性鱼类和水域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主,利用天然饵料,实现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增加和鱼类产量的提高。
3.陆基养殖
全区陆基养殖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养殖对象为草鱼、鲫鱼等品种。
4.稻渔综合种养
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是“稻虾共作”和“稻蛙共作”养殖模式,已成为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空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养殖产量及品种
2017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5.98万吨(含赛城湖场、城门乡等划入八里湖新区产量),其中养殖产量5.72万吨,捕捞产量0.26万吨。养殖品种为鲢、鳙、鲤、鲫、草、青、鳊鲂等大宗鱼类和黄颡鱼、鲶鱼、黄鳝、鳜、泥鳅、乌鳢等优质鱼类,产量为4.11万吨,虾、蟹、龟鳖等特色品种产量1.87万吨。
四、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
全区总水域面积38.21万亩,现有养殖面积19.82万亩,包括池塘、湖泊、水库等,占总水域面积的51.88%;全区未养殖水域面积18.39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的48.12%(附图一: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总体现状图)。
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1.地理条件。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东倚庐山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北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隔长江相望,中插浔阳区、濂溪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江洲镇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区境独得近城、近江之利,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九江机场、京九铁路沙北编组站位于境内,京九铁路、武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九(江)瑞(昌)公路过境。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千米。长江黄金水道在境内长达48公里,占全省境内长江里程143公里的33.6%,水运上达汉渝,下抵宁沪,内通五河,外轮直驶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境内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京九与武九铁路在县城南端庐山站交汇,大型列车编组站建在北郊。105国道和南九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纵贯南北,九瑞、双瑞干道横跨东西,境内公路总长629公里。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全区渔业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为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外向市场。
2.气候条件。柴桑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平均年日照1891.5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7℃,最热为八月,平均气温29.4℃;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4.2℃。日平均气温稳定在通过10℃的初期为三月下旬,终止为十一月中旬。鱼类生长期达八个月。稳定通过20℃的时间为137天,是鱼类生长旺盛期。气候条件适宜大部分淡水经济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二、经济总量
2013-2017年,全区渔业经济总量(行业统计数据,包括渔业产值及增加值)由18.55亿元增加到22.1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55%,位居全市前三列。
三、产业结构
1.产业布局。全区基本形成围绕赛城湖、赤湖沿线滨湖渔区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板块,江洲、新洲沿江渔业板块,两沙、狮子、城门、新合城郊休闲渔业基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正逐步推进。
2.品种结构。养殖品种包括青、草、鲢、鳙、鲤、鲫等大宗鱼类以及黄颡鱼、鳜鱼、翘嘴鲌、克氏原鳌虾、中华绒鳌蟹等特色水产品共20余种水产品品种。黑斑蛙等品种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水生保护动物,已成为地方新兴的养殖特色品种。
3.产品品质。全区水产品养殖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近11万亩、产品认证16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注册“鹤问”、“烟水亭”“柴桑蛟滩湖”、“礼涞稻香虾”牌产品商标4个。创建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13家,创建省、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4家。
4.产业组织化程度。全区登记注册水产渔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4家、家庭养殖农场16家。
四、调整方向
围绕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目标。
1.推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加快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与改造,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建成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示范基地。实施养殖装备升级改造,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建成一批渔业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2.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培植一批消费引导型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建设一批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水产品电商等网络交易平台,加快现代水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物流的有效对接。创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地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3.优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境内依托赤湖、赛城湖、长江渔业资源形成的“三大水产板块基地”,重点发展虾蟹等名优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设施以推进池塘循环水设施渔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养殖品种以黄颡鱼、鳜、乌鳢、黄鳝、泥鳅等特色种类为主;特种水产品以虾蟹类等品种为主;稻渔综合种养以克氏原鳌虾、黑斑蛙、泥鳅等品种为主。
4.加强品牌创建。打造“一鱼一品牌”,提高水产品知名度。通过开发绿色品牌,加快“三品一标”的认证,培育品牌经营主体,为创建品牌渔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条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预测
一、发展潜力
1.政策潜力。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渔业生产结构与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新格局发展目标,出台了系列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
2.资源潜力。柴桑区总水域面积38.21万亩,现有养殖面积19.82万亩,包括池塘、湖泊、水库等,占总水域面积的51.88%;全区未养殖水域面积18.39万亩,占全区水域面积的48.12%。河流湖库资源丰富,发展增殖渔业空间和潜力较大。境内分布有较为丰富的泉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具有发展特色特种养殖资源潜力。另外有16.7万亩稻田,可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3.产业内部潜力。全区水产业发展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在养殖模式、生产效益、产品加工还是市场流通等环节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有延伸的空间。
4.市场潜力。随着现代渔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食品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水产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品质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优质新鲜、营养丰富的水产品的消费在不断上升,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潜力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发展趋势
1.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传统渔业的特点是具有较大分散性,生产设施落后,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重数量,轻质量;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人类本身的健康来谋求发展。现代渔业注重集约化、工业化、智能化,其功能已由产品生产的单一功能向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最终实现工业与渔业、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2.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心理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对无公害、绿色及有机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为内涵的无公害养殖及生态养殖将成为主要养殖方式,绿色、优质水产品将成为主流。在此形势下,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和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已转变成行业主管部门日常工作重点。
3.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渔业经营主体为应对市场的挑战,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活管理。采用“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产学研一体化、产供销加工一条龙的抱团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4.逐步向设施渔业转型。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产养殖体系,随着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社会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池塘流转并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渔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5.绿色水产品比重逐步加大。在充分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水产品数量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更高需求发展。水产品的产量增幅将逐步放缓,转而重点增加无公害、绿色等高品质水产品比重,高效、绿色发展道路成为必然。
6.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养殖水域生态资源,打破单一养殖模式,形成集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新型渔业产业模式。水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趋势。
三、养殖水域滩涂需求
根据全区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分析,当前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需求,是形成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和湖库公共资源水域实行退限养。稳定发展池塘养殖,推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渔业发展,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健康生态养殖发展。
四、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预测
水产品产量增速趋缓,水产品质量快速提升。以池塘养殖为主体的水产养殖业,大幅增产潜力不大,今后将主要靠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更新调整来提高效益。
环保意识增强,绿色水产品需求量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营养型、健康型水产品需求量大,健康养殖将成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养殖理念变革更新,水产业效益提升。随着绿色产品认证、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促使水产生产者更新养殖理念,创新养殖方式,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从而提升水产养殖业整体素质,促进水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市场需求旺盛,水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水产品加工工艺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本着养殖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产养殖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柴桑区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根据柴桑区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预测,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按照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开发的总体思路,逐步优化渔业产业区域布局,建立协同发展产业格局。
一、产业发展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落实,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初具发展规模,水产健康养殖比重稳步推进,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5万亩(不含已划入八里湖新区赛城湖、城门等地数据),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4.8万吨,渔业产值突破19亿元,渔业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改善,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不断强化。到2025年,产业效益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0万亩,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5.1万吨,渔业产值突破22亿元,渔业装备与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渔业创新科技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到2030年,渔业养殖主产区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5万亩,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5.4万吨,渔业产值突破25亿元,渔业科技支撑力作用更加凸显,养殖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协调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总体目标包括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增殖渔业、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休闲渔业、水产苗种和稻渔综合种养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规划
在稳定养殖面积的前提下,遵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规律,水产养殖今后以挖潜改造池塘增产、扩大稻渔综合种养方向为主,推进精养池塘生态修复和改造升级工作,推广工厂化循环水设施养殖工程。根据2017年年报数据 (不含划入八里湖新区的赛城湖场、城门等数据),全区水产养殖面积为13.01万亩,总产量为4.3566万吨,渔业总产值为16.88亿元。
1.水产养殖面积规划
到2020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3.50万亩。比2017年增加4900亩,到2025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00万亩。到2030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50万亩(见表2-1)。
表2-1 水产养殖面积发展规划(单位:万亩)
|
时间 |
合计 |
池塘养殖 |
水库、湖泊 (增殖) |
陆基养殖(m2) |
稻渔 综合种养 |
其他 |
|
2017年 |
19.82 |
3.97 |
14.97 |
1.68 |
0.88 | |
|
2017年调整后后整后 |
13.01 |
3.63 |
8.50 |
1.60 |
0.88 | |
|
2020年 |
13.50 |
4.12 |
8.50 |
5000 |
2.00 |
0.88 |
|
2025年 |
14.00 |
4.62 |
8.50 |
10000 |
2.50 |
0.88 |
|
2030年 |
14.50 |
5.12 |
8.50 |
20000 |
3.00 |
0.88 |
|
备注:1、2018年九江市政府对柴桑区、八里湖新区进行区划调整,面积相应减少;2、其他为河沟养殖面积;3、陆基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不计养殖面积,只计产量。 | ||||||
2.水产养殖产量规划
到2020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产量为4.825万吨,比2017年增加0.4684万吨,年均增长率3.58%。到2025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105万吨。到2030年,全区规划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485万吨(见表2-2)。
表2-2 水产养殖产量发展规划(单位:吨)
|
时间 |
合计 |
池塘养殖 |
水库湖泊(限养) |
陆基养殖 |
稻渔 综合种养 |
其他 |
|
2017年 |
57181 |
28408 |
23504 |
1344 |
3925 | |
|
2017年调整后 |
43566 |
25625 |
13116 |
900 |
3925 | |
|
2020年 |
48250 |
29625 |
12200 |
500 |
1500 |
3925 |
|
2025年 |
51050 |
33625 |
10500 |
1000 |
2000 |
3925 |
|
2030年 |
54850 |
37625 |
8800 |
2000 |
2500 |
3925 |
(二)增殖渔业规划
为了优化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改善水域环境、保持水域滩涂生态系统平衡,利用人工放流、生态修复等手段,增殖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渔业资源。遵照有关养殖规格、禁渔区、禁渔期和水域环境保护等法规,保护鱼类及其繁殖、发育环境,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补充量和合理的渔业资源养殖量,稳定天然水域增殖渔业产量以丰富水产品市场。规划河流天然水域以人工增殖放流为主,规划水库实行生态养殖,控制捕捞量及捕捞规格,采取捕大留小的措施,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
1.水库、湖泊渔业规划
全区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规划为禁止养殖区,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其余68座水库规划为限制养殖区,实施资源自然增殖渔业,开展水质保护型生态养殖,限制投放量和捕捞量,保持水域生态平衡,实现水域生态良性循环。将境内赤湖规划为限制养殖区,控制养殖面积和捕捞量,保护水域生态平衡。到2020年,全区水库、湖泊水产品渔业增殖产量为1.22万吨。到2025年,全区水库、湖泊水产品渔业增殖产量为1.05万吨。到2030年,全区水库、湖泊水产品渔业增殖产量为0.88万吨(见表2-3)。
表2-3 水库、湖泊渔业规划(单位:万吨)
|
水库 |
数量 (座) |
面积 (亩) |
产量 | |||
|
2017年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
|
中型水库 |
1 |
1550 |
0.26 |
0.22 |
0.20 |
0.18 |
|
小㈠型水库 |
12 |
3771 | ||||
|
小㈡型水库 |
58 |
2428 | ||||
|
湖泊(含赤湖) |
22 |
77998 |
1.15 |
1.00 |
0.85 |
0.70 |
|
合 计 |
93 |
85747 |
1.41 |
1.22 |
1.05 |
0.88 |
|
增长率 |
-13.5% |
-14.0% |
-16.2% | |||
2.河流增殖渔业规划
除长江水域外,河流渔业增殖区域以柴桑区境内沙河、干家河、蚂蚁河为重点,实施增殖放流试点不断修复重要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该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柴桑区各干流水系渔业资源。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物种不仅包括四大家鱼、鲤、鲫等经济鱼类,也包括一些名优鱼类,年均捕捞产量控制在0.06万吨以内。
(三)陆基渔业规划
陆基养殖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商业化养殖(包括育苗)水生生物的区域,具有对养殖环境和过程进行控制的设施和装备。陆基养殖是一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设施渔业,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打破了水域限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可以减少污染,达到生态环保的要求。柴桑区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上,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复合生态循环养殖和立体综合生态养殖等技术,应用和推广净水渔业、低碳渔业等技术,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增添动力。
到2020年,全区规划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0.5万平方米,产量达到0.05万吨,规划产值0.15亿元。到2025年,全区规划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1.0万平方米,产量达到0.1万吨,规划产值0.30亿元。到2030年,全区规划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2.0万平方米,产量达到0.2万吨,规划产值0.6亿元。
(四)休闲渔业规划
全区已初步形成地方特色的休闲渔业,分别为休闲垂钓、生态观光、餐饮观赏、节庆旅游。这些休闲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优质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到2020年,全区休闲渔业面积发展到3.93万亩,产值达到0.6亿元;到2025年,全区休闲渔业面积发展到4.70万亩,产值达到0.8亿元;到2030年,全区休闲渔业面积发展到5.50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见表2-4)。
表2-4 休闲渔业区规划(单位:亩)
|
乡(镇、 场、区) |
休闲渔业水域面积 |
说明 | ||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
|
江洲镇 |
3000 |
4000 |
5000 |
集休闲、垂钓、水上运动、观光、餐饮于一体的休闲渔业 |
|
城子镇 |
1000 |
2000 |
3000 | |
|
港口街镇 |
3000 |
4000 |
5000 | |
|
城门乡 |
3000 |
4000 |
5000 | |
|
新合镇 |
2000 |
2500 |
3000 | |
|
狮子镇 |
700 |
600 |
500 | |
|
涌泉乡 |
300 |
300 |
300 | |
|
新塘乡 |
1200 |
1500 |
2000 | |
|
马回岭镇 |
1000 |
1200 |
1500 | |
|
岷山乡 |
1000 |
1000 |
1000 | |
|
沙河街道 |
700 |
600 |
500 | |
|
沙河开发区 |
400 |
300 |
200 | |
|
赤 湖 |
22000 |
25000 |
28000 | |
|
合计 |
39300 |
47000 |
55000 |
|
(五)稻渔综合种养规划
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种业体系、模式研究、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品牌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逐步推动种养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到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0.15万吨;到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养殖产量达到0.20万吨;到203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3万亩,养殖产量达到0.25万吨(见表2-5)。
表2-5 稻渔综合种养规划(单位:亩)
|
所在 乡镇 |
稻田地理位置(村) |
稻田养殖面积 |
养殖主要 品种 | ||
|
2020年目标 |
2025年目标 |
2030年目标 | |||
|
合 计 |
20000 |
25000 |
30000 | ||
|
江洲镇 |
九号、六号、官场、同兴、蔡洲、联洲、槐洲、团洲 |
3600 |
4000 |
4500 |
虾、蟹 |
|
城子镇 |
龙江湖、白马湖、彭湾、火龙 |
2600 |
3000 |
3500 |
虾、蟹 |
|
港口街镇 |
富塘、港口、洗心桥、丁家山、花园、茶岭 |
4000 |
4500 |
5000 |
虾、蟹 |
|
新合镇 |
涌塘、关山、尖山、利民、杨桥 |
2000 |
2500 |
3000 |
虾、蟹、蛙 |
|
新塘乡 |
向阳、铜泉、坡丰、紫荆、胡桥、四华、光辉 |
1000 |
1500 |
2000 |
虾、蟹、蛙 |
|
涌泉乡 |
黄洞、铁炉、戴山、泉塘畈、长岭 |
600 |
1000 |
1500 |
蛙 |
|
城门乡 |
金兰、金桥、百畈、联盟 |
2000 |
2500 |
3000 |
虾、蟹 |
|
狮子镇 |
龙感、牌楼、雨淋、仲山 |
800 |
1250 |
1500 |
虾、蛙 |
|
马回岭镇 |
富民、铭山、蛟田、杨柳、朝阳、马头、排山 |
2000 |
2500 |
3000 |
虾、蟹 |
|
岷山 |
春华、中岭、红星、大塘、分水、红峰、孙家垅 |
600 |
1000 |
1500 |
虾、蟹、蛙 |
|
新洲场 |
一、二、三分场 |
800 |
1250 |
1500 |
虾、蟹 |
(六)水产苗种生产规划
水产种业是渔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完善柴桑区现代渔业种业体系建设,优化种业布局,从保障入手,提升全区现代渔业种业产能。
到2020年,水产苗种繁育产量达到4.40亿尾,主导特色品种苗种本土化供给率超过40%,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76%以上,流通苗种检疫率达到75%以上。到2025年,水产苗种繁育达到6.1亿尾,主导特色品种苗种本土化供给率超过50%,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流通苗种检疫率达到85%以上。到2030年,水产苗种繁育孵化达到7.8亿尾,主导特色品种苗种本土化供给率超过68%,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流通苗种检疫率达到100%以上(见表2-6)。
表2-6 水产苗种规划(单位:亿尾)
|
规划区 |
主要品种 |
苗种产量 | ||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
|
常规鱼类繁育基地 |
四大家鱼、鲤、鳊 |
2.0 |
2.5 |
3.0 |
|
名优水产品繁育基地 |
克氏原鳌虾 |
0.2 |
0.3 |
0.4 |
|
彭泽鲫 |
2.0 |
3.0 |
4.0 | |
|
特种水产品繁育区 |
黑斑蛙等 |
0.2 |
0.3 |
0.4 |
|
合 计 |
4.4 |
6.1 |
7.8 | |
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一)大宗淡水鱼类和名优鱼类发展布局
当前,水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凸现,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渔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大宗品种供给基本饱和,优质产品供给仍有不足,供给和需求不对称矛盾加剧,部分产品价格长期低迷,一些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渔业比较效益下降。青、草、鲢、鳙、鲤、鲫等大宗淡水鱼类是柴桑区重要的常规养殖品种,当前全区大宗淡水养殖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表现在养殖设施老化、设备陈旧,良种覆盖率低,抗病能力较低,养殖模式较落后,养殖效益普遍较低等问题。
沿赛城湖、赤湖岸线水产品养殖区,精养池塘总面积约2.7万亩,占全区精养池塘面积的67%,主要分布在新合镇、新塘乡、城门乡,城子镇、港口街镇,是柴桑区主要的水产品产区。江新洲水产品养殖区位于江新洲岛内,主要分布在江洲镇、新洲场镇,精养池塘总面积0.4万亩,占全区精养鱼池面积的10%。重点推进以下基地现代渔业发展:
1.赛城湖、赤湖健康养殖示范区。以城子镇、港口街镇等沿赤湖岸线周边连片池塘以及以新合镇、新塘乡沿赛城湖岸线周边连片池塘为主,不断完善配套渔业基础设施,推广渔业“三新”技术,建立鱼病监测网点,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全区乃至全市的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
2.江新洲健康养殖示范区。为江心岛为中心,重点发展以优质鱼类等为主要养殖品种的优质渔业基地板块。
3.黑斑蛙保护利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以岷山乡、马回岭镇、新合镇、涌泉乡等丘陵山区为重点,推进“连片联盟”,发展以专项养蛙场、稻蛙生态种养模式为主的特色渔业基地。
(二)现代水产种业发展布局
重点加强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构建一个完整的水产种苗繁育体系,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四大家鱼”为主,带动一批主养品种进行亲本更新,以克氏原鳌虾、黑斑蛙等特色苗种繁育科技攻关为突破口,带动一批新品种引进改良、切实提高常规品种和特色品种的良种自给率和覆盖率,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优先发展品种
优先发展品种主要包括常规品种、特色品种、保护品种。
(1)常规品种
重点发展青、草、鲢、鳙、鲤、鲫及选育新品种。
(2)特色品种
重点发展克氏原鳌虾、黄颡鱼、翘嘴鲌等品种。
(3)保护品种
黑斑蛙等国家、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驯养繁育和开发利用。
2.品种区域布局
品种区域布局主要包括常规品种、名优品种、保护品种的区域布局,各区域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1)常规品种区域布局
以赛城湖、赤湖周边为重点,发展四大家鱼等大宗鱼类种苗的标准化生产和良种选育。
(2)名优品种区域布局
以渔业特色品种养殖生产布局和现有种业基础为主,大力发展渔业特色苗种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开展苗种本土化繁育研发。
(3)保护品种区域布局
保护品种的开发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保护品种的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
3.种业生产体系建设
推进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创建,开展渔业特色品种规模化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和大宗品种繁育示范基地改造升级,不断提高渔业种业的基础设施和繁育生产和科研水平。同时,建立苗种生产许可、检查抽检、质量检测等机制,制定水产苗种原良种选育、生产技术操作和苗种质量等标准,规范水产苗种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使苗种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苗种产业健康发展。
(三)陆基渔业发展布局
根据全区渔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施养殖装备升级改造,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势在必行。从效益渔业和生态现代渔业的角度出发,按照“板块发展”的原则,对全区陆基渔业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以城子镇彭湾村、新合镇关山村、新合镇尖山村为中心的陆基渔业,不断科技创新,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渔业,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四)休闲渔业发展布局
休闲渔业在柴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了休闲渔业的有序发展,根据全区实际情况,对将来休闲渔业的发展布局,一是从单一的垂钓观赏型向垂钓、休闲、观赏、餐饮、水上运动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二是从单项开发休闲渔业向休闲渔业园区、休闲渔业度假区方向发展;三是从传统的休闲渔业生产向观光旅游业、服务业发展。
围绕水库和城郊渔业建设休闲渔业场所。在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塘乡、新合镇、城门乡、岷山乡、马回岭镇、江新洲,打造旅游观赏、垂钓休闲渔业场所40处。各镇以水库、湖泊、池塘为源头,发展渔业美食餐饮、克氏原鳌虾垂钓、休闲观光等休闲渔业场所。
(五)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布局
以“稳粮增效、促农增收、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为主导方向,因地制宜改造低洼冷浸稻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推进稻田流转规模经营,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赛城湖南、西岸、环赤湖区域为产业带,重点推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新合镇、城门乡、新塘乡、港口街镇、城子镇等乡镇为重点,推进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岷山乡、马回岭镇为重点,推进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稻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重点发展稻蛙共作模式稻渔综合种养。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规定,水域滩涂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养殖功能区划定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区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一)禁止养殖区
1.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1.限制在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重点近岸海域浮动式网箱面积不超过海区宜养面积10%。各地应根据养殖水域滩涂生态保护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确定不高于农业部标准的本地区可养比例。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1.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海上养殖包括近岸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吊笼(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等,滩涂及陆地养殖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等设施养殖和潮间带养殖等。
2.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渔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柴桑区水域禁止养殖区规划面积为2400亩,共计3个区块,马回岭镇马头水库、新塘乡岷山水库、涌泉乡戴山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禁养区,详见附表1。
1.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在禁止养殖区,严禁存在任何水产养殖设施(实施投放饲料、肥料、渔药等投入品行为和架设网箱、围栏及筑坝等养殖设施),已有的养殖设施必须予以停止和拆除;在禁养区内设立宣传告示牌予以标注说明。
2.对该区水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控制所在水域污染物实行总量减排,现有工业废水排放口应限期关闭,禁止新建排污口;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排。
3.禁止养殖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责令拆除或关闭。
4.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种质资源,加强禁止养殖区内水产种质资源养护执法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库和公共河流水域,鼓励人工增殖放流,维护水域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护。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柴桑区水域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为73903.34亩,共计69个区块,其中水库5457亩,湖泊水面68446.34亩,详见附表2。
(一)水库限养区
将全区除禁养区以外68座水库,包括10座小(一)型水库,58座小(二)型水库,共计5457亩,划分为限制养殖区,详见附表4。
(二)湖泊限养区
将境内赤湖,共计68446.34亩(其中柴桑责任区39400亩),划分为限制养殖区。
1.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养殖尾水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2.在限制养殖区,禁止在限养水体开展施肥养殖。在保证不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的前提下,限制水产养殖品种和规模,科学确定放养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禁止可能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养殖、捕捞作业方式;在限养区内设立宣传告示牌予以标注说明。
3.限养库区的水产养殖均实行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水库中的自然生物资源增殖水库鱼类资源,禁止投肥养殖。
4.河流水域承担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功能,为恢复和补充江河鱼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每年应定期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的苗种按《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年农业部令第46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农业部第20号令)的要求执行,放流鱼种原则上应为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苗种,不得向天然水域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外来种。天然水域应严格实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控制捕捞船只、调整捕捞强度、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实现资源增值。天然河道鱼种投放和鱼类资源的利用均需报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节 养殖区
除禁养区和限养区水域外,其余养殖水域及宜渔稻田划分为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河沟养殖区、陆基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其他养殖主要指稻渔综合种养,其中陆基养殖区和稻渔综合种养区只计算产量,不计入养殖面积。
柴桑区养殖区规划面积为58663.94亩,其中池塘面积37668.72亩,湖泊面积15158.24亩,河沟面积5837亩,详见附表3。
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各养殖功能区以规划区域内池塘养殖为主,详见附表5。
1.严格监管未达标养殖尾水排放,对造成水域环境污染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对屡教不改者可吊销养殖许可证、终止其养殖行为。通过严格监管,实行养殖区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2.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做好生产记录,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和药品必须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严禁施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3.定期监测水质、底质,根据环境的评估结果,调节养殖规模,实现养殖的动态控制。
4.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及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开发利用秩序。
5.完善养殖水域使用审批制度,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养殖水域及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根据养殖现状,对柴桑区16个乡镇(区、场、处、所)养殖水域滩涂进行了规划(见表3-1)。
表3-1 各乡镇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信息汇总表(单位:亩)
|
乡镇 |
禁养区 |
限养区 |
养殖区 |
合计 |
|
城门乡 |
70 |
4004.47 |
4074.47 | |
|
城子镇 |
1631.03 |
1631.03 | ||
|
港口街镇 |
205 |
12697 |
12902 | |
|
江洲镇 |
6189.77 |
6189.77 | ||
|
马回岭镇 |
1550 |
1180 |
6828.02 |
9558.02 |
|
岷山乡 |
1400 |
5576.97 |
6976.97 | |
|
沙河街道 |
40 |
445.66 |
485.66 | |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585 |
1349.24 |
1934.24 | |
|
狮子镇 |
1165 |
2976 |
4141 | |
|
新合镇 |
660 |
2042.09 |
2702.09 | |
|
新塘乡 |
500 |
70 |
8085.28 |
8655.28 |
|
涌泉乡 |
350 |
82 |
1317.56 |
1749.56 |
|
新洲垦殖场 |
546.29 |
546.29 | ||
|
赤湖管理处 |
2843.48 |
2843.48 | ||
|
省棉科所 |
1629.76 |
1629.76 | ||
|
其 他 |
68446.34 |
501.34 |
68947.68 | |
|
合计 |
2400 |
73903.34 |
58663.94 |
134967.3 |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按照水产养殖功能区域划分和功能定位要求,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法律与政策、组织与管理、体制与机制、资金与投入、资源与设施、人员素质与人才等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推进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渔业部门管理职责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推进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升级“组合拳”部署,加大渔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省渔业局要强化规划的跟踪督导,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到乡镇、落地到村,项目到渔场(塘)。
二、建立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联动机制
全区农业、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及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行政职能,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加强各部门间的工作联动,形成工作联动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建立各种合作平台,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渔业主管部门是实施本规划的牵头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行使检查和进行各种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
三、建立政府统一协调机制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是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局观,尤其是在面对全局性的工作时,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一协调作用。为更好地保障规划的稳步、顺利实施,应建立政府统一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工作,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同时也要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尤其是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事项,一定要及时沟通协调,便于有关部门科学安排,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规划实施科学有序和布局合理。
四、规范规划修订
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一般性修改是指在局部地区进行的不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的调整的,可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重大修改是指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应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一、加强用途管制
水域滩涂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保证水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水域滩涂规划等强制措施或手段,规定水域滩涂用途,明确水域滩涂使用条件,水域滩涂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所确定的水域滩涂用途和条件使用水域滩涂的制度。
加强水域滩涂用途管制制度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对于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单位和个人,或违反规划水域滩涂用途的行为依法给予严厉处罚。在规划范围内,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二、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
认真贯彻执行《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单位或个人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先向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渔业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进行现场勘验、确认界标等情况,经过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单位或个人,渔业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批准并颁发养殖证。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按照农业部《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
三、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范围和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对水产养殖管理需求也逐渐提高。在加快水产养殖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水产养殖执法监督,水产养殖生产执法是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需要进一步规范渔业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水域滩涂合理使用的执法监督检查,保持规划相对稳定。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
一、加强养殖污染防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订版)加强了对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规定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养殖规模、最适应的养殖模式。增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开展养殖排放监测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规定,水产养殖用水应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区环保部门不定期对养殖水域水质进行抽检,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严禁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外排。
三、示范减排技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渔业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普及渔业节能减排知识,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完善和示范推广水产养殖节能环保技术模式,实现节油、节电、节水、减排的目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鱼菜共生等养殖技术示范,实现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和治理。通过加强试验示范、展示引领、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宣传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
加强对全区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分区、管理制度、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面向全民,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作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和自觉行动,推动柴桑区水产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加强生产者教育培训
为保障柴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及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对全区渔业生产者定期进行由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开展水产品安全生产和技术培训工作。邀请水产养殖专家举办培训班,增强安全养殖意识,教育养殖户更新知识、守法生产,组织养殖户到高水平养殖示范区学习交流。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本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表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代码 |
名称 |
|
1 |
禁养区 |
1-1 |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 | ||
|
1-2 |
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 | ||||
|
1-3 |
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 | ||||
|
1-4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 | ||||
|
2 |
限养区 |
2-1 |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 | ||
|
2-2 |
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公共自然水域 |
2-2-1 |
重点湖泊水库网箱养殖区 | ||
|
2-2-2 |
重点近岸海域网箱养殖区 | ||||
|
3 |
养殖区 |
3-1 |
海水养殖区 |
3-1-1 |
海上养殖区 |
|
3-1-2 |
滩涂及陆地养殖区 | ||||
|
3-2 |
淡水养殖区 |
3-2-1 |
池塘养殖区 | ||
|
3-2-2 |
湖泊养殖区 | ||||
|
3-2-3 |
水库养殖区 | ||||
|
3-2-4 |
其他养殖区 | ||||
表1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信息
汇总表
|
分类 |
序号 |
地类名称 |
水库类型 |
面积(亩) |
权属单位名称 |
X坐标 |
Y坐标 |
|
水 库 禁 养 区 |
1 |
岷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500 |
柴桑区新塘乡人民政府 |
115.7190278 |
29.58586111 |
|
2 |
戴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350 |
柴桑区涌泉乡人民政府 |
115.6650278 |
29.59069444 | |
|
3 |
马头水库 |
中型水库 |
1550 |
柴桑区马头水库管理处 |
115.8661944 |
29.44930556 | |
|
禁养区合计 |
2400亩 | ||||||
表2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信息汇总表
|
分类 |
序号 |
地类名称 |
面积 (亩) |
权属单位名称 |
X坐标 |
Y坐标 |
|
水 库 限 养 区 |
1 |
除禁养区以外68座水库,包括10座小(一)型水库 和58座小(二)型 水库 |
5457 |
柴桑区各水库 管理站 |
详细信息见附表4 | |
|
湖 泊 限 养 区 |
2 |
赤湖 |
68446.34 |
九江市人民政府 |
115.7011 |
29.7897 |
|
限养区合计 |
73903.34亩 | |||||
表3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信息汇总表
|
序号 |
地类名称 |
面积(亩) |
权属单位名称 |
X坐标 |
Y坐标 | |
|
池 塘 养 殖 区 |
1 |
池塘 |
37668.72 |
全区所辖11个乡镇2个场1个开发区的95个行政村、14个场、7个居委会、5个所等所属池塘,共计4698个养殖单位 |
详细信息见附表5 | |
|
湖 泊 养 殖 区 |
2 |
张塘 |
152.49 |
城门乡金兰村 |
115.8107 |
29.6409 |
|
3 |
滨江堰 |
128.85 |
城门乡金兰村 |
115.8091 |
29.6450 | |
|
4 |
童家湖 |
381.05 |
城门乡金兰村 |
115.8029 |
29.6480 | |
|
5 |
王家湖 |
846.36 |
城门乡金兰村 |
115.7950 |
29.6443 | |
|
6 |
三度堰 |
307.30 |
城门乡联盟村 |
115.8158 |
29.6777 | |
|
7 |
谭堰 |
212.51 |
城门乡联盟村 |
115.8214 |
29.6887 | |
|
8 |
冬春湖 |
57.85 |
城子镇白马湖村 |
115.6652 |
29.8206 | |
|
9 |
百亩围 |
58.48 |
城子镇白马湖村 |
115.6628 |
29.8266 | |
|
10 |
大嘴汊 |
56.72 |
城子镇白马湖村 |
115.6624 |
29.8249 | |
|
11 |
大塘 |
66.72 |
城子镇龙江湖村 |
115.6833 |
29.8243 | |
|
12 |
安定湖 |
277.33 |
港口街镇茶岭村 |
115.7112 |
29.6991 | |
|
13 |
东湖 |
1149.69 |
港口街镇东湖鱼场 |
115.7394 |
29.7105 | |
|
14 |
西湖 |
404.93 |
港口街镇东湖鱼场 |
115.7270 |
29.7070 | |
|
15 |
禁湖 |
222.41 |
港口街镇富塘村 |
115.7635 |
29.7123 | |
|
16 |
乌江湖 |
196.57 |
港口街镇农牧场 |
115.7899 |
29.7160 | |
|
湖 泊 养 殖 区 |
17 |
团湖 |
1960.13 |
港口街镇团湖鱼场 |
115.7703 |
29.6979 |
|
18 |
船头湖 |
2288.41 |
港口街镇团湖鱼场 |
115.7786 |
29.7118 | |
|
19 |
李湖 |
270.50 |
港口街镇洗心桥村 |
115.7982 |
29.7142 | |
|
20 |
汤家洲 |
587.86 |
九江市赤湖水产场 |
115.7285 |
29.7782 | |
|
21 |
小精养湖 |
165.70 |
九江市赤湖水产场 |
115.7300 |
29.7723 | |
|
22 |
大精养湖 |
1147.00 |
九江市赤湖水产场 |
115.7160 |
29.8040 | |
|
23 |
杨家湖 |
74.42 |
新合镇杨桥村 |
115.7860 |
29.6541 | |
|
24 |
涌塘湖 |
112.25 |
新合镇涌塘村 |
115.7761 |
29.6425 | |
|
25 |
乌鱼皂湖 |
219.06 |
新塘乡四华村 |
115.6920 |
29.6617 | |
|
26 |
费湾汊 |
78.11 |
新塘乡四华村 |
115.6947 |
29.6671 | |
|
27 |
麦西湖 |
574.98 |
新塘乡紫荆村 |
115.7521 |
29.6787 | |
|
28 |
沐湖 |
2480.25 |
新塘乡紫荆村 |
115.7753 |
29.6848 | |
|
29 |
马桥湖 |
680.31 |
新塘乡紫荆村 |
115.7719 |
29.6577 | |
|
合计 |
15158.24亩 | |||||
|
河 沟 养 殖 区 |
30 |
河沟水面 |
3000 |
江洲镇 |
||
|
31 |
河沟水面 |
166 |
新塘乡 |
|||
|
32 |
河沟水面 |
400 |
涌泉乡 |
|||
|
33 |
河沟水面 |
77 |
狮子镇 |
|||
|
34 |
河沟水面 |
147 |
城门乡 |
|||
|
35 |
河沟水面 |
802 |
马回岭镇 |
|||
|
36 |
河沟水面 |
59 |
岷山乡 |
|||
|
37 |
河沟水面 |
35 |
沙河街道 |
|||
|
38 |
河沟水面 |
293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
|
39 |
河沟水面 |
61 |
赤湖水产场 |
|||
|
40 |
河沟水面 |
340 |
新洲垦殖场 |
|||
|
41 |
河沟水面 |
457 |
省棉畜牧水产场 |
|||
|
合计 |
5837亩 | |||||
|
养殖区合计 |
58663.94亩 | |||||
表4
柴桑区限制养殖区水库信息汇总表
|
序号 |
水库名称 |
水库类型 |
所在 乡镇 |
X坐标 |
Y坐标 |
所在河流(湖泊)名称 |
正常蓄水位(米) |
面积(亩) |
总库容(万立方米) |
性质 |
水库管理单位名称 |
|
1 |
夏家洼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城门乡 |
115.8044722 |
29.61186111 |
赛湖 |
55.2 |
70 |
27.5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城门乡金桥村委会 |
|
2 |
金星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港口街镇 |
115.7180833 |
29.73033333 |
赛湖 |
36 |
90 |
19.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港口镇刘仓村委会 |
|
3 |
刘仓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港口街镇 |
115.71125 |
29.73241667 |
赛湖 |
32 |
35 |
1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港口镇刘仓村委会 |
|
4 |
钻天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港口街镇 |
115.6963056 |
29.70597222 |
赛湖 |
26 |
80 |
5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港口镇刘仓村委会 |
|
5 |
安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948333 |
29.48927778 |
博阳河 |
55.5 |
10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蔡桥村委会 |
|
6 |
大塘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976111 |
29.40275 |
博阳河 |
54.5 |
140 |
14.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铭山村委会 |
|
7 |
大屋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443889 |
29.38922222 |
博阳河 |
72.5 |
50 |
10.7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蛟田村委会 |
|
8 |
大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037778 |
29.42238889 |
博阳河 |
45 |
120 |
2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红桥村委会 |
|
9 |
旦丘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24444 |
29.47147222 |
博阳河 |
34 |
160 |
1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秀峰村委会 |
|
10 |
观音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671389 |
29.456 |
博阳河 |
63 |
30 |
1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马头村委会 |
|
11 |
李家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679444 |
29.45925 |
博阳河 |
58 |
50 |
16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红桥村委会 |
|
12 |
刘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414167 |
29.413 |
博阳河 |
60 |
80 |
27.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排山村委会 |
|
13 |
马头水库 |
中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661944 |
29.44930556 |
博阳河 |
94.4 |
1500 |
1664.6 |
供水、灌溉、防洪 |
柴桑区马头水库管理处 |
|
14 |
密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05833 |
29.38855556 |
博阳河 |
68 |
20 |
10.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排山村委会 |
|
15 |
清水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97222 |
29.39277778 |
博阳河 |
64.2 |
40 |
10.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排山村委会 |
|
16 |
山塘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108056 |
29.38938889 |
博阳河 |
76 |
80 |
10.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铭山村委会 |
|
17 |
桃树洼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925 |
29.37283333 |
博阳河 |
78 |
35 |
16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蛟田村委会 |
|
18 |
席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796944 |
29.45725 |
博阳河 |
45.5 |
80 |
1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红桥村委会 |
|
19 |
仙姑塘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77222 |
29.38225 |
博阳河 |
79 |
80 |
2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蛟田村委会 |
|
20 |
杨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765 |
29.48391667 |
博阳河 |
64 |
25 |
1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蔡桥村委会 |
|
21 |
张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8229444 |
29.41086111 |
博阳河 |
64.5 |
20 |
1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排山村委会 |
|
22 |
涨山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马回岭镇 |
115.7776111 |
29.46480556 |
博阳河 |
54.5 |
70 |
17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马回岭镇蔡桥村委会 |
|
23 |
大洼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551111 |
29.52152778 |
博阳河 |
20.5 |
150 |
38.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文桥村委会 |
|
24 |
大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325278 |
29.51988889 |
博阳河 |
14.5 |
30 |
10.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小阳村委会 |
|
25 |
东风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334444 |
29.53713889 |
博阳河 |
40 |
40 |
1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中岭村委会 |
|
26 |
冯家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840278 |
29.51255556 |
博阳河 |
88 |
160 |
17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人民政府 |
|
27 |
古塘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490556 |
29.54058333 |
博阳河 |
36 |
40 |
10.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分水村委会 |
|
28 |
海塘洼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418611 |
29.48508333 |
博阳河 |
37 |
50 |
1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团山村委会 |
|
29 |
红星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21 |
29.53447222 |
博阳河 |
17 |
30 |
11.6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小阳村委会 |
|
30 |
花盘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776667 |
29.55530556 |
博阳河 |
24 |
30 |
23.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花盘村委会 |
|
31 |
金盘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6813333 |
29.56536111 |
博阳河 |
20.2 |
20 |
1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委会 |
|
32 |
乱石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646389 |
29.52447222 |
博阳河 |
38 |
5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分水村委会 |
|
33 |
群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549167 |
29.51355556 |
博阳河 |
73.1 |
180 |
10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人民政府 |
|
34 |
沙子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761944 |
29.50605556 |
博阳河 |
15 |
30 |
1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民主村委会 |
|
35 |
陶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876111 |
29.48705556 |
博阳河 |
42 |
120 |
39.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大塘村委会 |
|
36 |
团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235833 |
29.48027778 |
博阳河 |
38 |
20 |
27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团山村委会 |
|
37 |
王文里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301389 |
29.52958333 |
博阳河 |
84 |
120 |
11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人民政府 |
|
38 |
沿山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660556 |
29.51702778 |
博阳河 |
19 |
50 |
17.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文桥村委会 |
|
39 |
杨家垅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073611 |
29.51908333 |
博阳河 |
86 |
160 |
177.6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人民政府 |
|
40 |
阳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7550278 |
29.54386111 |
博阳河 |
17 |
40 |
10.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孙家垅村委会 |
|
41 |
余溢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334722 |
29.49163889 |
博阳河 |
37 |
50 |
14.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红光村委会 |
|
42 |
皂壳洼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岷山乡 |
115.8129167 |
29.52797222 |
博阳河 |
38 |
30 |
10.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岷山乡东株岭村委会 |
|
43 |
罗塘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街道 |
115.8720278 |
29.61786111 |
赛湖 |
8 |
4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街道东风村委会 |
|
44 |
道仕洼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6775 |
29.56438889 |
赛湖 |
87 |
5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毛桥村委会 |
|
45 |
桂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710556 |
29.57977778 |
赛湖 |
69 |
80 |
4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天坡村委会 |
|
46 |
红旗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941389 |
29.57169444 |
赛湖 |
74.5 |
3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兰桥村委会 |
|
47 |
荒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658889 |
29.58822222 |
赛湖 |
74.5 |
25 |
10.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冷水村委会 |
|
48 |
立新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9045556 |
29.58294444 |
赛湖 |
87.5 |
80 |
10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水土保持管理站 |
|
49 |
毛桥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556944 |
29.54688889 |
赛湖 |
72.3 |
140 |
106.9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水土保持管理站 |
|
50 |
梅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9043611 |
29.60938889 |
赛湖 |
73.3 |
40 |
1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泉塘村委会 |
|
51 |
潘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91175 |
29.57825 |
赛湖 |
86 |
50 |
1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天坡村委会 |
|
52 |
清水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511667 |
29.55741667 |
赛湖 |
76 |
40 |
2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兰桥村委会 |
|
53 |
汪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115.87375 |
29.53966667 |
赛湖 |
74 |
50 |
1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毛桥村委会 |
|
54 |
鸡爪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8227222 |
29.55541667 |
赛湖 |
13 |
50 |
2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牌楼村委会 |
|
55 |
朗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8041667 |
29.59416667 |
赛湖 |
78.47 |
650 |
396.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水利管理站 |
|
56 |
泉水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8096667 |
29.57019444 |
赛湖 |
9 |
30 |
10.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牌楼村委会 |
|
57 |
上徐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8115556 |
29.58497222 |
赛湖 |
12.5 |
60 |
12.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煤山村委会 |
|
58 |
团结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7970278 |
29.60358333 |
赛湖 |
6 |
60 |
11.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朗山村委会 |
|
59 |
下徐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8171389 |
29.58547222 |
赛湖 |
9 |
25 |
1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煤山村委会 |
|
60 |
雨淋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7925833 |
29.55127778 |
赛湖 |
88.57 |
200 |
137.02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水管站 |
|
61 |
仲山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狮子镇 |
115.7862222 |
29.57155556 |
赛湖 |
16.7 |
90 |
2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狮子镇仲山村委会 |
|
62 |
陈溪垅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新合镇 |
115.7871667 |
29.60627778 |
赛湖 |
56.2 |
200 |
10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合镇林水管理站 |
|
63 |
螺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新合镇 |
115.7483056 |
29.58886111 |
赛湖 |
102.4 |
400 |
565.6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合镇林水管理站 |
|
64 |
彭家洞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新合镇 |
115.7724444 |
29.59669444 |
赛湖 |
20.7 |
60 |
22.4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合镇爱国村委会 |
|
65 |
桂家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新塘乡 |
115.7258889 |
29.65591667 |
赛湖 |
56 |
20 |
10.5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塘乡铜泉村委会 |
|
66 |
麻港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新塘乡 |
115.7170556 |
29.64283333 |
赛湖 |
74 |
20 |
10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塘乡铜泉村委会 |
|
67 |
幸福岭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新塘乡 |
115.7165278 |
29.65161111 |
赛湖 |
90.5 |
30 |
13.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塘乡铜泉村委会 |
|
68 |
岷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新塘乡 |
115.7190278 |
29.58586111 |
赛湖 |
113.42 |
500 |
442.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新塘乡人民政府 |
|
69 |
戴山水库 |
小(一)型水库 |
涌泉乡 |
115.6650278 |
29.59069444 |
赛湖 |
109.96 |
350 |
431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涌泉乡人民政府 |
|
70 |
万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涌泉乡 |
115.6415833 |
29.59719444 |
赛湖 |
20 |
60 |
18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涌泉乡枫树村委会 |
|
71 |
杨垅水库 |
小(二)型水库 |
涌泉乡 |
115.689 |
29.64616667 |
赛湖 |
16.8 |
22 |
13 |
供水、灌溉 |
柴桑区涌泉乡长岭村委会 |
|
72 |
合计 |
71个 |
7807 |
5484.05 |
表5
柴桑区养殖区池塘信息汇总表
|
序号 |
地类名称 |
面积(亩) |
数量(个) |
权属性质(10、20为国有,30、40为集体) |
权属单位名称 |
|
1 |
坑塘水面 |
38.82 |
3 |
20 |
94940部队 |
|
2 |
坑塘水面 |
357.06 |
66 |
30 |
城门乡白畈村 |
|
3 |
坑塘水面 |
189.18 |
47 |
30 |
城门乡白合村 |
|
4 |
坑塘水面 |
398.99 |
49 |
30 |
城门乡红心村 |
|
5 |
坑塘水面 |
106.12 |
29 |
30 |
城门乡金兰村 |
|
6 |
坑塘水面 |
247.94 |
42 |
30 |
城门乡金桥村 |
|
7 |
坑塘水面 |
415.16 |
79 |
30 |
城门乡联盟村 |
|
8 |
坑塘水面 |
114.46 |
30 |
30 |
城门乡兴联村 |
|
9 |
坑塘水面 |
95.52 |
12 |
30 |
城子镇白马湖村 |
|
10 |
坑塘水面 |
296.72 |
7 |
30 |
城子镇白马湖农场 |
|
11 |
坑塘水面 |
110.09 |
21 |
30 |
城子镇城镇村 |
|
12 |
坑塘水面 |
164.96 |
6 |
30 |
城子镇赤湖村 |
|
13 |
坑塘水面 |
74.03 |
20 |
30 |
城子镇火龙村 |
|
14 |
坑塘水面 |
401.87 |
23 |
30 |
城子镇龙江湖村 |
|
15 |
坑塘水面 |
248.07 |
32 |
30 |
城子镇彭湾村 |
|
16 |
坑塘水面 |
653.1 |
45 |
30 |
港口街镇茶岭村 |
|
17 |
坑塘水面 |
538.59 |
28 |
30 |
港口街镇丁家山村 |
|
18 |
坑塘水面 |
568.78 |
10 |
30 |
港口街镇东湖鱼场 |
|
19 |
坑塘水面 |
2255.58 |
65 |
30 |
港口街镇富塘村 |
|
20 |
坑塘水面 |
225.73 |
31 |
30 |
港口街镇港口村 |
|
21 |
坑塘水面 |
128.2 |
43 |
30 |
港口街镇花园村 |
|
22 |
坑塘水面 |
123.08 |
6 |
30 |
港口街镇良种场 |
|
23 |
坑塘水面 |
894.41 |
51 |
30 |
港口街镇刘仓村 |
|
24 |
坑塘水面 |
14.27 |
3 |
30 |
港口街镇农牧场 |
|
25 |
坑塘水面 |
226.08 |
34 |
30 |
港口街镇生机林村 |
|
26 |
坑塘水面 |
20.89 |
3 |
30 |
港口街镇团湖鱼场 |
|
27 |
坑塘水面 |
278.32 |
38 |
30 |
港口街镇洗心桥村 |
|
28 |
坑塘水面 |
26.83 |
4 |
20 |
国营柴桑区岷山林场 |
|
29 |
坑塘水面 |
79.64 |
8 |
20 |
国营柴桑区新洲垦殖场二分场 |
|
30 |
坑塘水面 |
62.61 |
4 |
20 |
国营柴桑区新洲垦殖场三分场 |
|
31 |
坑塘水面 |
64.04 |
4 |
20 |
国营柴桑区新洲垦殖场一分场 |
|
32 |
坑塘水面 |
1172.76 |
15 |
20 |
江西省棉科所 |
|
33 |
坑塘水面 |
377.81 |
32 |
30 |
江洲镇蔡洲村 |
|
34 |
坑塘水面 |
173.46 |
21 |
30 |
江洲镇官场村 |
|
35 |
坑塘水面 |
131.16 |
4 |
30 |
江洲镇槐洲村 |
|
36 |
坑塘水面 |
429.91 |
14 |
30 |
江洲镇江洲村 |
|
37 |
坑塘水面 |
593.93 |
29 |
30 |
江洲镇九号村 |
|
38 |
坑塘水面 |
38.95 |
8 |
30 |
江洲镇九洲场 |
|
39 |
坑塘水面 |
281.79 |
29 |
30 |
江洲镇联洲村 |
|
40 |
坑塘水面 |
164.88 |
14 |
30 |
江洲镇柳洲村 |
|
41 |
坑塘水面 |
308.21 |
8 |
30 |
江洲镇六号村 |
|
42 |
坑塘水面 |
225.12 |
30 |
30 |
江洲镇同兴村 |
|
43 |
坑塘水面 |
197.41 |
16 |
30 |
江洲镇团洲村 |
|
44 |
坑塘水面 |
267.14 |
26 |
30 |
江洲镇洲头村 |
|
45 |
坑塘水面 |
19.61 |
2 |
40 |
金港稀有金属有限公司 |
|
46 |
坑塘水面 |
19.91 |
3 |
20 |
九江矿冶总公司 |
|
47 |
坑塘水面 |
801.28 |
14 |
20 |
九江市赤湖水产场 |
|
48 |
坑塘水面 |
84.39 |
6 |
20 |
九江市劳教所 |
|
49 |
坑塘水面 |
116.84 |
16 |
20 |
九江市农科所 |
|
50 |
坑塘水面 |
80.64 |
2 |
20 |
柴桑区赤湖 |
|
51 |
坑塘水面 |
21.38 |
3 |
20 |
柴桑区经贸委 |
|
52 |
坑塘水面 |
128.1 |
21 |
20 |
柴桑区农科所 |
|
53 |
坑塘水面 |
33.61 |
3 |
20 |
柴桑区沿江产业园 |
|
54 |
坑塘水面 |
1103.59 |
175 |
30 |
马回岭镇蔡家桥村 |
|
55 |
坑塘水面 |
25.19 |
5 |
30 |
马回岭镇茶林场 |
|
56 |
坑塘水面 |
678.17 |
131 |
30 |
马回岭镇朝阳村 |
|
57 |
坑塘水面 |
501.04 |
103 |
30 |
马回岭镇富民村 |
|
58 |
坑塘水面 |
662.83 |
98 |
30 |
马回岭镇红桥村 |
|
59 |
坑塘水面 |
765.44 |
129 |
30 |
马回岭镇蛟田村 |
|
60 |
坑塘水面 |
200.16 |
42 |
30 |
马回岭镇马头村 |
|
61 |
坑塘水面 |
557.63 |
76 |
30 |
马回岭镇铭山村 |
|
62 |
坑塘水面 |
97.26 |
17 |
30 |
马回岭镇农科所 |
|
63 |
坑塘水面 |
445.44 |
67 |
30 |
马回岭镇排山村 |
|
64 |
坑塘水面 |
682.39 |
98 |
30 |
马回岭镇秀峰居委会 |
|
65 |
坑塘水面 |
306.88 |
53 |
30 |
马回岭镇杨柳村 |
|
66 |
坑塘水面 |
390.41 |
74 |
30 |
岷山乡春华村 |
|
67 |
坑塘水面 |
413.78 |
96 |
30 |
岷山乡大塘村 |
|
68 |
坑塘水面 |
985.79 |
167 |
30 |
岷山乡分水村 |
|
69 |
坑塘水面 |
450.48 |
97 |
30 |
岷山乡红峰村 |
|
70 |
坑塘水面 |
449.95 |
74 |
30 |
岷山乡红光村 |
|
71 |
坑塘水面 |
198.02 |
56 |
30 |
岷山乡花盘村 |
|
72 |
坑塘水面 |
4.62 |
1 |
30 |
岷山乡金盘村 |
|
73 |
坑塘水面 |
1.89 |
1 |
30 |
岷山乡林场 |
|
74 |
坑塘水面 |
590.21 |
91 |
30 |
岷山乡民主村 |
|
75 |
坑塘水面 |
4.14 |
1 |
30 |
岷山乡岷山村 |
|
76 |
坑塘水面 |
933.08 |
151 |
30 |
岷山乡青岗村 |
|
77 |
坑塘水面 |
49.75 |
16 |
30 |
岷山乡孙家垅村 |
|
78 |
坑塘水面 |
328.61 |
53 |
30 |
岷山乡团山村 |
|
79 |
坑塘水面 |
270.23 |
57 |
30 |
岷山乡文桥村 |
|
80 |
坑塘水面 |
24.13 |
8 |
30 |
岷山乡小阳村 |
|
81 |
坑塘水面 |
422.88 |
69 |
30 |
岷山乡株岭村 |
|
82 |
坑塘水面 |
66.01 |
5 |
30 |
沙河街道东方红居委会 |
|
83 |
坑塘水面 |
289.26 |
19 |
30 |
沙河街道东风村 |
|
84 |
坑塘水面 |
55.39 |
4 |
30 |
沙河街道新城居委会 |
|
85 |
坑塘水面 |
328.82 |
68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兰桥村 |
|
86 |
坑塘水面 |
46.65 |
13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冷水居委会 |
|
87 |
坑塘水面 |
404.81 |
71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毛桥村 |
|
88 |
坑塘水面 |
49.57 |
10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塘村 |
|
89 |
坑塘水面 |
18.31 |
2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门居委会 |
|
90 |
坑塘水面 |
208.08 |
44 |
30 |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坡村 |
|
91 |
坑塘水面 |
11.85 |
2 |
20 |
南昌铁路局 |
|
92 |
坑塘水面 |
39.33 |
6 |
30 |
狮子镇蔡桥村 |
|
93 |
坑塘水面 |
163.91 |
34 |
30 |
狮子镇鸡岭村 |
|
94 |
坑塘水面 |
159.88 |
40 |
30 |
狮子镇朗山村 |
|
95 |
坑塘水面 |
5.04 |
2 |
30 |
狮子镇林场 |
|
96 |
坑塘水面 |
269.29 |
61 |
30 |
狮子镇龙岗村 |
|
97 |
坑塘水面 |
1445.51 |
34 |
30 |
狮子镇煤山村 |
|
98 |
坑塘水面 |
218.56 |
57 |
30 |
狮子镇牌楼村 |
|
99 |
坑塘水面 |
295.52 |
54 |
30 |
狮子镇三桥村 |
|
100 |
坑塘水面 |
111.17 |
35 |
30 |
狮子镇仲山村 |
|
101 |
坑塘水面 |
190.79 |
43 |
30 |
狮子镇住岭居委会 |
|
102 |
坑塘水面 |
313.95 |
58 |
30 |
新合镇爱国村 |
|
103 |
坑塘水面 |
85.96 |
19 |
30 |
新合镇尖山村 |
|
104 |
坑塘水面 |
217.12 |
42 |
30 |
新合镇利民村 |
|
105 |
坑塘水面 |
172.86 |
16 |
30 |
新合镇小石村 |
|
106 |
坑塘水面 |
516.67 |
57 |
30 |
新合镇杨桥村 |
|
107 |
坑塘水面 |
428.69 |
52 |
30 |
新合镇涌塘村 |
|
108 |
坑塘水面 |
120.17 |
25 |
30 |
新合镇址坊村 |
|
109 |
坑塘水面 |
151.33 |
36 |
30 |
新塘乡赤山村 |
|
110 |
坑塘水面 |
315.86 |
60 |
30 |
新塘乡富源村 |
|
111 |
坑塘水面 |
141.14 |
27 |
30 |
新塘乡胡桥村 |
|
112 |
坑塘水面 |
54.79 |
13 |
30 |
新塘乡岷山村 |
|
113 |
坑塘水面 |
76.53 |
25 |
30 |
新塘乡坡丰居委会 |
|
114 |
坑塘水面 |
130.41 |
31 |
30 |
新塘乡前进村 |
|
115 |
坑塘水面 |
96.85 |
25 |
30 |
新塘乡青山村 |
|
116 |
坑塘水面 |
1419.61 |
70 |
30 |
新塘乡四华村 |
|
117 |
坑塘水面 |
182.38 |
39 |
30 |
新塘乡铜泉村 |
|
118 |
坑塘水面 |
296.26 |
65 |
30 |
新塘乡向阳村 |
|
119 |
坑塘水面 |
1021.41 |
53 |
30 |
新塘乡紫荆村 |
|
120 |
坑塘水面 |
68.37 |
14 |
30 |
涌泉乡戴山村 |
|
121 |
坑塘水面 |
44.19 |
15 |
30 |
涌泉乡枫树村 |
|
122 |
坑塘水面 |
95.51 |
17 |
30 |
涌泉乡黄洞村 |
|
123 |
坑塘水面 |
114.25 |
19 |
30 |
涌泉乡泉塘坂村 |
|
124 |
坑塘水面 |
92.18 |
30 |
30 |
涌泉乡铁炉村 |
|
125 |
坑塘水面 |
241.91 |
46 |
30 |
涌泉乡涌泉村 |
|
126 |
坑塘水面 |
261.15 |
75 |
30 |
涌泉乡跃进村 |
|
合计 |
坑塘水面 |
37668.72 |
4698 |

图一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总体现状图

图二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示意图

图三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示意图

图四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示意图

图五 柴桑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意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