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政策解读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2-10-2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2-03281
【文字解读】 《九江市柴桑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一、制定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区打造成为“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的关键五年。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九江市柴桑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进展与成效:1.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初步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3.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完善应急处置工作规程,根据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各类演练。4.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专业森林消防队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5.综合减灾能力不断加强,不断巩固防灾领域基础建设,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大力推进应急避难所建设。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应急避难场所2所(中华贤母园、悠然园)。6.全社会应急意识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应急文化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应急安全宣教平台,推广应急安全科普宣传教育。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
(二)基本原则: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3、坚持底线思维、精准防控4、坚持统分结合、社会共治
(三)总体目标:全面推动我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应急管理的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安全生产总体趋稳向好,防灾减灾基础全面夯实,应急事故处置应对能力显著提高。
分类目标:1、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2、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3、综合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指标体系:
|
柴桑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分类指标 | ||||
|
序号 |
类别 |
指标名称 |
指标值(2025年) |
属性 |
|
1 |
安全生产 |
生产安全事故总起数 |
下降10% |
约束性 |
|
2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下降10% |
约束性 | |
|
3 |
亿元全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10% |
约束性 | |
|
4 |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10% |
约束性 | |
|
5 |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
下降10% |
约束性 | |
|
6 |
年度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 |
低于0.01% |
约束性 | |
|
7 |
建筑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 |
下降10% |
约束性 | |
|
8 |
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
及时治理 |
约束性 | |
|
9 |
安全生产“三同时”设施完成率 |
100% |
约束性 | |
|
10 |
防灾减灾 |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区生产总值比例 |
<1.00% |
预期性 |
|
11 |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
<1% |
预期性 | |
|
12 |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
<15000 |
预期性 | |
|
13 |
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 |
100% |
预期性 | |
|
14 |
暴雨预警准确度 |
≥80% |
预期性 | |
|
15 |
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时效 |
≤1分钟 |
预期性 | |
|
16 |
重点区域林火瞭望监测覆盖率 |
≥90% |
预期性 | |
|
17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1% |
预期性 | |
|
18 |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 |
<8小时 |
预期性 | |
|
19 |
应急救援 |
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 |
≥95% |
预期性 |
|
20 |
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 |
100% |
预期性 | |
|
21 |
森林消防应急队伍达标率 |
≥90% |
预期性 | |
|
22 |
内河应急处置现场到达时间 |
<1小时 |
预期性 | |
|
23 |
24小时森林火灾扑灭率 |
≥95% |
预期性 | |
|
24 |
综合 |
各部门应急预案修订率 |
100% |
预期性 |
|
25 |
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工作条件达标率 |
100% |
预期性 | |
|
26 |
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 |
100% |
预期性 | |
|
27 |
应急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使用率 |
100% |
预期性 | |
注:生产安全事故类指标下降幅度以2020年数据为基准值。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应急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
(二)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三)完善应急支撑保障体系
(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五)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体系
(六)构建应急管理共治体系
四、重点任务
(一)安全生产:夯实安全生产防控基础。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二)森林防灭火:加强野外火源管控。要强化应急处置水平。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工作。
(三)防汛抗旱:做好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强化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增强工程防汛抗旱能力。综合防范汛期旱情危机。
(四)地质灾害:严格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开展地质灾害专业调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消除。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五)地震灾害: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六)减灾救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健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
(七)消防救援:强化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工作。增强消防综合保障能力。
五、重点工程
(一)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工程
1.柴桑区应急指挥中心工程
根据《九江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拓展指挥场所,按要求落实各功能空间,提升通信系统、显示系统、音频系统等支撑保障能力,强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支撑。推进包括应急指挥平台、值班保障用房、公用配套设施等内容的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地方政府部门音频、视频等通信数据信号对接,增强不同网络、不同设备信号的有机结合,在应急处置中做到与其他部门信息互联互通,高效发挥应急指挥中心作用。
2.乡镇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工程
推进乡镇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区、乡(镇、场、区、街道)、行政村、村民小组四级应急管理体系,每年至少对各级网格员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提升其应急处突能力,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灾减灾三大职能,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上下合作、社会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一张网”、“一盘棋”,形成“区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人尽责”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力争创建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1.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
在危险化学品、商贸等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激励约束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信贷信用、社会信用、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在项目批准、用地审批、银行贷款和评先评优等资格方面优先支持或推荐,推进企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工作。
2.安全气象数据互联互通工程
深入挖掘气象部门卫星监测系统系统的成果价值,通过网络专线,将卫星监测系统的数据引入应急指挥中心,在可视范围内建立起一张全天候、多角度、大范围的安全监控网,实现火情、重特大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监测、预测、决策和处置,推进安全监管向智慧化和现代化转变,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1.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工程
以收集资料为基础,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为主要工作手段,开展柴桑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工作。对本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评价,形成以区域为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危险区区划图、易损性分布图和风险区划图,并对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为本区防灾减灾服务,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空间数据库。
2.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按照国家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统一部署开展柴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全面获取本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的致灾信息,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评估政府、社会和基层三方面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编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形成分区域、分类型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3.环庐山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
在充分利用现有阻隔带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改造、新建等措施,到2025年完成长5.5公里、宽60米的生物防火带,具体为建设一条长5.5公里、宽10米的消防通道,依托消防通道建设一条长5.5公里、宽50米的生物防火林带,栽植木荷、油茶等经济林果防火树种2.2万棵,逐步形成林带与自然、工程阻隔带相互衔接的林火阻隔网络,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能力,保护庐山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专业森林消防队营房建设工程
按照《专业森林消防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参照省专业队营房标准,建设占地面积达到8亩、可供至少30名消防队员使用的森林消防队营房,初步具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办公、值班值勤、宣教、活动训练、住宿、物资储备等功能,并配套运动场、练兵场、食堂、装备库、车库等,加强正规划建设水平,巩固和提高森防队伍灭火救援战斗力,为九江市森林防灭火提供坚强的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领导、精心组织
(二)财政保障、顺利实施
(三)跟踪督查、考核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