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建议提案办理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9-1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5967
2025年关于对政协九江市柴桑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答复
关联导读:
关于对九江市柴桑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52号的答复
梁先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产教融合化解招工难、难就业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短缺,难以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扩张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大量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却面临就业困境,难以找到与自身能力和期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一、我区目前园区企业所需用工基本情况
全区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规模稳中有升。我区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82家,员工共计15832人(其中,本地员工12867人,外地员工2965人),规上企业161家,员工共计9807人(规上企业用工在500人以上企业有3家,200-500人企业有19家,100-200人企业有12家,50—100人企业有45家,50人以下企业有82家)。经统计,柴桑区2025年初缺工企业数52家,共缺工1151人(其中普工774人,占比67.2%;技工322人,占比28%管理人员55人,占比4.8%)。经过春风行动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后,企业整体缺工情况趋于缓和,大部分企业用工缺口减小。其中凡达建材、鑫万来食品、创银电子、长兴塑业等企业反映招聘会效果非常好,所需岗位在一周内基本招满,极大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用工形式多以正式劳动合同工人为主,且80%以上工人来源为柴桑区本地。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稳工举措不足,季节性生产及订单不稳定造成缺工现象。有些企业订单不稳,订单饱满时需要大量工人,订单缩减时又大量裁减工人,并且裁减时随意性大,稳工措施不足。这些企业用工起伏很大,加上有些企业薪酬机制不够合理,企业文化不健全,不能让劳动者产生上升空间的良好预期,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管理不到位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招得进而留不住人的现象。
(二)我区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历年居高不下。从农民工在省外务工分布结构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仍然为我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五个主要省份。根据江西省一体化信息系统统计,全区农村劳动力70693人,外出务工数量为63569人,省外、省内务工分别为39836人、23733人,占务工总人数比例分别是62.67%和37.33%。。随着城镇化推进、产业发展和沿海省份产业迁移及就业意愿的变化,省内外转移就业结构还在相应动态变化。针对农民工返乡提前、返岗推后的趋势,今年全区组织实施开展“春风行动”,举行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1场;为721人次农民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共为195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3250万元,一系列举措切实缓解了农民工找工作难和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充分发挥“5+2就业之家”作用。以基层和工业园区“5+2就业之家”为依托,对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摸底,按工种专业进行分类,建立和健全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企业用工服务工作。通过基层招工、以工招工、专场招聘招工、新媒体招工等创新方式多途径开展招聘工作。
(三)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大与我市职业院校开展实习、见习和定向培养工作力度,提前锁定人才。
(四)加强宣传引导,逐步改变农民工就业观念。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园区生活环境,通过在区电视台区政府网、电视台劳动就业专栏、就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就业之家等宣传载体,宣传返乡就业创业的观念,逐步改变农民工单纯追求工资收入高的片面观。
九江市柴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9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