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国资监管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8-0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6842

九江市柴桑区关于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总体情况的报告(书面)

发布日期: 2024-08-06 10:2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2024730日在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喻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国资管理,我局按照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着手找准着力点,努力夯实工作基础;紧紧围绕保值增值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国资管理有效路径,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地维护了国有资产权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重点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情况

根据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年报登记,截至 20231231日,我区资产总额(账面净值)836,474.61万元,较上年增长30.86%。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660,835.52万元,占79.00%;事业单位国有资产175,639.09万元,占21.00%。负债总额69,074.61万元 ,较上年增长31.60%。净资产767,400万元 ,较上年增长30.79%固定资产121,007.09万元,较上年增长34.88%, 占资产总额14.47%

(二)区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食品公司、粮食储备库、粮食购销公司、军粮供应站、光华开发公司、物资公司、民爆公司、柴投集团、江投公司、港口城投公司、融成国资公司、市政公司、柴桑房地产公司等13家区属国有企业。每年,我局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9号《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区属国有企业开展了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就企业资产保值、经营活动、现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了解。2023年全区国有企业财务情况: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371,424.54万元负债1,730,276.84万元,所有者权益641,147.7万元。

(三)全区改制企业剩余资产情况

  我区六大改制企业主管单位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供销社、交通运输局对改制企业剩余资产进行了全面摸底。经清查,全区改制企业中共有房屋267处、面积134289.8平方米,土地68(宗、块)、面积453857.97平方米,船舶3艘。其中,有证房屋90处、面积37915.38平方米,无证房屋177处、面积96374.42平方米;有证土地19(宗、块)、面积247827.19平方米,无证土地49(宗、块)、面积206030.78平方米。经营性房屋85处、面积74639.33平方米;经营性土地38(宗、块)、面积247155.69平方米。

(四)全区安置房未安置房源情况

经统计,我区安置房未安置房源共650间,总建筑面积为59917.75平米。其中:房屋528套、建筑面积57023.58平米,商铺11间、建筑面积585.75平米,写字楼1间、建筑面积926.37平米,储藏间110间、建筑面积1382.05平米。具体为:

    1.沙河街道:未安置房源共23间、建筑面积3340.11平米。分别为:分别为:双瑞雅居写字楼1间、建筑面积926.37平米泉塘安置小区门点2间、建筑面积113.53平米沙城锦苑房屋1间、建筑面积108.32平米东风嘉园房屋1间、建筑面积91.07平米杨家门二期安置小区房屋18套、建筑面积2100.82㎡。2.狮子街道:龙岗安置小区未安置房源共181间、建筑面积11875.28平米。分别为:房屋88套、建筑面积10323.58平米,商铺9间、建筑面积472.22平米,储藏间84间、建筑面积1079.48平米。3.城门街道:石桥安置小区未安置房屋共6套、建筑面积600.79平米。4.港口街镇:未安置房源共45间、建筑面积2527.57平米。分别为:朝阳安置小区房屋19套、建筑面积2225平米,荷花社区九码快速安置小区储藏间26间、建筑面积302.57平米。5.区工信局:九江味精厂未安置房屋共67套、建筑面积6254平米。6.沙河经济开发区:未安置房源共328间、建筑面积35320平米。天坡安置房未安置房源共316套,共34080。石门安置房剩余房源12套,共1240

(五)国有自然资源情况

1.土地资源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全区行政区域国土总面积为916.54平方公里(其中:柴桑区769.75平方公里,八里湖84.40平方公里,经开区62.3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02220.44万亩,202320.45万亩(其中:柴桑区14.19万亩,八里湖2.11万亩,开发区4.15万亩),增加0.01万亩。农用地:202295.13万亩,202394.89万亩(其中:柴桑区88.05万亩,八里湖4.17万亩,开发区2.67万亩),减少0.24万亩。耕地:202228.04万亩,202328.52万亩(其中柴桑区25.65万亩,八里湖1.05万亩,开发区1.82万亩),增加0.48万亩。2.矿产资源区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江铜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亚带。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4种,矿产地16处。其中:金属矿产主要于北部城门山和丁家山两矿区,石灰岩矿产集中分布于中部双瑞公路与杭瑞高速沿线,城门山铜矿区已查明铜资源储量194.91万吨,另共、伴生金、银、硫、铅、锌、钼等元素,涌泉至狮子一带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达29亿多吨。目前到2025年柴桑区规划拟新设朗山、牌楼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新塘明家湾和涌泉凌家山水泥用灰岩矿以及马回岭排山村页岩矿。3.森林资源全区现有林地面积50.8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林木绿化率75%。森林生态功能恢复明显,较2009年相比,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绿化率提高了8%,活立木蓄积量提高了15%4.湿地资源、草地资源、自然保护地全区现有湿地面积18.76万亩,其中国有湿地面积2.45万亩;草地面积0.96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5.21万亩,国家级3个,分别为: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2个,分别为:贤母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小城门湖省级湿地公园。5.水资源我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33.8毫米,平均径流量为 6.0268亿立方米2021以来我区总供水量1.2亿立方米,生活供水量1698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381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4.03%农业用水量8688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1093立方米6.动物资源。我区有动物资源8大类227种,其中兽类20种,禽类50种,鱼类53种,贝类5种,蛙类6种,蛇类13种,昆虫类67种,野生珍稀动物1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鹤、白头鹤、白鹤、黑鸛、云豹、蟒蛇、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天鹅、白枕鹤、穿山甲、猴面鹰、猫头鹰等:省级重点保护的鼬獾、黄腹鼬、赤麂、银环蛇、黑眉绵蛇、金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蜥蜴、鸿雁、豆雁等。据赛城湖越冬候鸟保护区组织调查,发现越冬候鸟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5种,省级保护候鸟47种,越冬候鸟数量多达数万只。7.植物资源。我区有植物资源种类1109种,其中按现代植物分类法划分,有外来栽培植物315种,外来逸生植物28种,本土植物766种。全区森林覆盖率34.37%。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樟树、喜树等8种;省二级保护的白玉兰、紫薇等6种:省三级保护的三头杉、重阳木、黄连木等23种。

二、主要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建设促进资产管理规范有序。先后依照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从“入口”到“使用”到“出口”的全链条制度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单位履行职责提供了有效保障。

(一)加强国有资产配置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把好资产“入口关”。资产配置是国有资产形成的起点,我区资产配置严格以单位履行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资产功能与单位职能相匹配为基本条件,不配备与单位履行职能无关的资产。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资产信息,实现了办公设备的资产配置标准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有效衔接,杜绝了超标准配置、超规格配置。

(二)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切实把好资产“使用关”。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和各项资产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资产使用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充分依托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优势,努力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进一步完善加强区融成国资公司为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主体作用,合理确定经营性资产权属,明确经营管理实施程序,采取招标、竞价、拍租、议价等方式进行公开租赁,规范经营管理收益,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效益最

(三)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不断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切实把好资产“出口关”。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制度,履行审批手续,规范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长期积压的待处置资产,按“三重一大”事项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在规定权限内予以处置,切实解决“销账难”的问题。出售、出让、转让固定资产依法依规进行资产评估,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通过进场交易、拍卖等公开方式处置。确实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处置资产,鼓励通过网络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及时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隐瞒、节流、坐支和挪用,按照规定规范使用。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把好资产“监督关”加强与人大预算工委对接与联系,在每年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报表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143家行政事业单位和重点国企资产进行日常核实调整,并实行月报制,尽量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不断地夯实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形成人大、财政、审计、监察多方位资产监督机制,堵住资产流失关。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资产管理员大多兼职或由机关内勤人员兼任,变动频繁,直接影响着全区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程序还需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家底不清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集中调配、共享共用机制还没完全建立,存在局部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资产处置进场交易尚未完全实现,资产擅自处置、收入流失等现象仍有发生;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单位存在土地和房产证照不全等现象。

(三)管理绩效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资产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也缺少相应的业绩考核机制。

)存量资产的收益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在金融政策对盘活存量资产的支持方向把握不够准确,盘活思路单一,深入思索如何通过提升品质、完善用途等进一步丰富存量资产的功能还不够,在提升资产项目的收益水平方面缺乏“好点子”。

四、下步工作打算

在不断巩固前期资产管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政府资产报告工作,规范预算一体化国有资产模块。摸清全区政府资产的家底,推进政府资产(国有企业资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政府经手管理资产)统一调配管理,丰富地方政府资产管理“账簿”内涵,不断完善国有资产出资、监管、运营三分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实施全面资产清查,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对全区单位实施全面、彻底的资产清查,摸清资产家底。同时,结合日常管理和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现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建立资产监管长效机制,为部门履责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供保障。

(三)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机制,推动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加强配置标准体系建设,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从源头上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实现资产预算与部门资金预算同部署、同落实的资产管理目标。

做好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务实进取,积极作为,不断提高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为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