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污染防治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11-0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9144
九江赤湖园区22家企业参与生态环境联合应急救援大队组建工作 抓住“黄金1小时”开展应急自救
关联导读:

“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请叶浩副总经理作为现场总指挥带领应急队伍立刻前往事故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立即向园区及园区应急救援小组请求支援,密切关注和报告现场情况,及时汇报给柴桑生态环境局。”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光大环保能源(九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锋下达指令后,公司各应急部门逐级响应,救援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是近日九江市柴桑区光大环保能源(九江)有限公司内上演的一场特殊的应急演练。
为何特殊?一般来说,企业发生事故伴随有害废水废气外排,以往需要等待生态环境部门应急人员到现场后进行有效应急处置,往往至少需要1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影响。
光大环保能源(九江)有限公司的这次演练正是园区企业开展“应急自救”的积极探索,通过自发组织成立生态环境联合应急救援大队,按照事故共防、应急共救、物资共享、人员共力原则,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的1小时时间里,企业可以主动作为,把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灵感”来自一次应急救援
今年6月,九江市柴桑生态环境局接到九江沙城工业园赤湖园区某企业报告说,公司厂区锅炉房着火,紧靠油罐,有污染物泄漏排放至外环境风险。
柴桑生态环境局收到企业事故报告后立即上报九江市生态环境局,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柴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立即响应,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
从接到电话到作出研判分析再到赶赴现场,距事故发生将近1小时的时间。到达现场后,应急人员发现现场环境风险已得到控制。
“我们到现场时,雨水管网已经完成封堵,已用沙袋完成对事故污水的围挡、导流和收集,正在进行路面污水的冲洗和收集等扫尾工作。”回忆这次应急救援情形,柴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柯志军说道。
生态环境应急人员在与企业交流后得知,企业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联系了园区帮忙封堵厂区外雨水管网,又联系附近企业提供应急物资处置,周边企业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安排消防沙袋、潜水泵等应急物资到达现场,联合开展应急处置。
这次应急处置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很大启发,如何引导企业在有关部门应急人员到达现场的这1小时时间内,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实现“自救”,让污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今年8月,九江市柴桑生态环境局联合九江沙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印发《赤湖园区生态环境联合应急救援大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有效预防赤湖园区企业环境管理风险,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因突发事件导致的环境问题,促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3个“小分队”,实现共治共享
根据《方案》,赤湖园区生态环境联合应急救援大队由九江市柴桑生态环境局、九江沙城工业园区管委会指导,下设3个分队,分别是第一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分队(光大能源队)、第二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分队(环泰化工队)、第三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分队(国孚润滑油队)。目前,共有22家企业参与应急救援大队组建工作。
每个分队设队长、副队长、联络员各一名,成员由赤湖园区企业自主报名组成。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储备常用生态环境应急物资,共享物资由各企业分工采购并妥善储存,有偿使用。
在这种共治共享的格局下,赤湖园区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实现了应急应对的降本增效。
“我们根据企业所在区域,综合考虑行业属性,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分队的划分依据,确保每个分队的成员企业在应急物资的需求上是有共性或者能互补的。”柯志军告诉记者。
联合应急救援大队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行业属性自愿报名加入相应分队,其中有上下游企业关系的、有同行业关系的,这样一来,各分队就具备了应急物资共享的基本条件。
“通过建立健全应急联合响应机制,我们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在‘黄金1小时’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在近日召开的赤湖园区生态环境联合应急救援大队启动仪式上,新任大队长说道。
联合应急救援大队的成立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定期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队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生态环境联合救援队伍。
第一时间联络、第一时间反馈并协调物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赤湖园区企业联合应急在抓住多个“第一时间”实现“自救”的同时,及时控制了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通过成立联合应急救援大队,各分队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建立自己的储备库的方式,成员企业之间互帮互助,园区生态环境应急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构建全市范围内1小时应急物资调用圈的新思路。”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力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