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学前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5-2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3117
让农村闲置校园“活起来”
关联导读: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农村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稳慎推进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2023年以来,全省共优化整合了近70%的1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散”“空心化”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5万名农村学生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的改革成效。学校优化整合后,闲置校园如何充分利用,成为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带着这个问题,今年春节假期,对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闲置校园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闲置校园利用情况
新合镇位于九江市柴桑区中西部,全镇面积44平方公里,距离城区15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全镇居民不到2万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2024年该镇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全镇所有村小(教学点)全部优化整合到位于集镇的中心小学。村小撤并后,新合镇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谋划盘活用好腾出的校园校舍。目前,全镇腾出的7处校园校舍中已有5处得到有效利用,分别改造成为村委会办公场所、“一老一小”活动中心、农产品和中药材加工点、博物馆等,剩余2处暂处于闲置状态。新合镇利用闲置校园的做法以及利用情况在全省各地具有普遍典型性、代表性。
全省闲置校园利用情况
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后,各地按照全省统一确定的“科学规划、教育优先、合理利用,依法处置”工作原则,因地制宜、盘活用好腾出的闲置校园资源。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已有约3200处腾出校园用于学前教育、“一老一小”幸福院、村民便民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车间等,有力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同时,我省闲置校园利用也还存在产权不明晰、利用价值较低、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
盘活用好闲置校园的意见建议
一是全面排查、明晰产权。产权明晰是闲置校园能否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乡镇政府及村集体对闲置校园产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理清产权权属,完善相关手续,尽快办理产证,保证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完整性。
二是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依据产权归属,明确管理责任部门,将闲置校园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统一进行规范管理。暂时无法利用的,要及时进行维护修缮,避免荒废破坏。对已经利用的校园要加强监管,防止随意改造房屋结构、大拆大建等行为,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变卖校产。
三是教育优先、依规利用。由县(市、区)政府统一出台闲置校园处置相关政策,教育、发改、国资、农业农村、文旅、民政、商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在优先满足教育、农村公益事业的原则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校园利用价值,改造用于农产品加工、民宿、仓储、农村快递收发点等。闲置校园处置利用收益上缴财政,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农村闲置校园“活起来”。
(作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 贺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