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乡村振兴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2-0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2390

柴桑区: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布日期: 2024-02-01 14:3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城门街道白合村是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位于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东部,八里湖新区以南,地处通江大道、江州大道、高铁新区纵一路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全村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共12个村民小组,4621455人,耕地面积1618亩,村集体林场1,山林面积1100亩,共有脱贫户1843人,三类人群313人,共计2156人。

白合村俯瞰图

近年来,城门街道白合村以“抓党建、强产业、促振兴”为抓手,结合本地地理位置和市教育局定点帮扶两大优势,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以研学产业为突破、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白合村农文旅品牌,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不懈努力。

一、巩固基础,积极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种植是白合村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前期由于油茶种植技术跟不上,产量较低、效益不好,全村油茶种植面积也一直在50余亩徘徊。为提高油茶种植效益,村“两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此外,村“两委”还聘请了脱贫户进行除草、打药、采摘、剥壳。目前,全村油茶已稳定到80余亩,不仅在种植面积实现了翻番,而且每年产值达到1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脱贫户人均增收400余元。

白合山茶油产品展示图

二、整合资源,扩大果蔬种植规模。

白合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闲置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及其他部门资金,建设白合生态产业园产业园内部建有连栋大棚13000平方米,玻璃大棚2640平方米,并完善了无土栽培水暖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主要种植红松茸、金香蜜瓜、小黄番茄草莓、辣椒、干豆角特色果蔬着力推动果蔬产业规模化发展,逐步打造四季果蔬基地,该基地也被选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定点果蔬供应基地。白合村还积极聘用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在产业园务工,带动10余户群众增收,也带动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进一步夯实了村“两委”为民办实事和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白合产业园玻璃大棚)

同时,为进一步增加农产品保存,白合村积极筹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2520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投入42万元建设了白合振兴冷库,内置制冷设备一套,烘干机一台,可冷藏果蔬5吨,为产业园大棚及全村村民提供果蔬保质保鲜。

(白合产业园内草莓种植)

三、发挥优势,开拓研学产业道路。

2023417日,九江市长虹小学来到白合研学基地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为白合代言”研学与劳动实践主题教育并举行捐书仪式,近300余名师生参加。同学们在活动的“萝卜大变身环节”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在“春耕趣野”环节中,付出汗水收获笑容;在“品国潮非遗”环节,学习并传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山歌;在“飞盘游戏”“欢乐套圈圈”环节,团结协作,放飞自我,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学生正在开展研学活动

像这样的研学活动,白合村已经开展过很多次了。2021年,九江市教育局到白合村开展定点帮扶,在市教育局帮扶资源和本地农耕文化优势基础上,白合村开展大力发展研学产业。与市研学协会成立了九江白合研学运营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白合村“一校一园”校企共建研学与劳动实践基地,发展“一校一园”特色研学产业。与20余所市直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因地制宜发展学农实践、蔬果采摘、舌尖食育、户外拓展等农业研学项目,开发“助力乡村振兴、我为白合代言”研学精品课程,被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评为“2023年度江西省优秀研学课程”并向全省推荐。2023年,研学产业带动了近2万的学生流量,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就业。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服务,让学生和游客从“走进来”到“留下来”,变“过客”为“常客”,白合村推动建设白合农产品展示厂房,即白合研学游客集散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实现集研学观光、餐饮文化、思政教育、农业科普、会议培训、农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目前主体框架已基本搭建,将进一步补齐研学短板。

接下来,城门街道白合村将立足乡村发展基础,紧紧抓住研学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白合特色的“农业+旅游+研学”新路径,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