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财政数据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1-1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0375

柴桑区2024年第四季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1-15 10:4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柴桑区20241-12月预算执行

        情况分析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1-12月份全完成般公共预算收入144273万元,同比8275万元,增长6.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6225万元,同比增收1741万元,增长2.1%;非税收入完成58048万元,同比增收651万元,增长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科目增减变化的有:

增值税完成44330万元,同比增长3%,主要是前期缓交的税收,今年入库(即所属期为上年,入库时间为今年)。

个人所得税完成2927万元,同比增长39%,主要主要是人力资源企业集中汇缴职工的个人所得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7472万元,同比增长12%,主要城建税随增值税征收,受增值税影响;我区的城建税税率由5%调高到7%。

印花税完成2170万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土地交易减少。

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209万元,同比下降12%,主要是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政策减半征收,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

土地增值税完成4768万元,同比增长29%,主要是房产行业清算的土地增值税。

车船税完成1916万元,同比增长16%,主要是加强了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且上年基数小。

耕地占用税完成290万元,同比下降89%,主要土地交易减少,占用耕地情况少。

环境保护税完成86万元,同比下降12%,主要是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明显。

专项收入完成4459万元,同比增长28%,主要是纳税人缴纳专项收入不定期,导致增幅有波动。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1355万元,同比下降49%,主要是优化法治环境和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47388万元,同比增长17%,主要是新增了殡仪馆项目和湖面处置。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1-12月,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1296万元,同比16816万元,下降4.97%其中: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支出254339.67万元,同比下降2.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16%。支出增减较大的科目主要有:

20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592万元,同比减支8149万元,下降19.07%,主要是2023年商务局搬迁采购费用较2024年多支出224万元,压缩办公费、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和系统运维费等3099万。203国防支出687万元,同比减支346万元,下降33.49%,主要是2023年狮子幼儿园改造工程336万元用错科目。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815万元,同比减支2045万元,下降4.1%,主要是2023年支付减税降费3199万元和被征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区级配套1436万元。210卫生健康支出25820万元,同比减支3446万元,下降11.77%,主要是2023年疫情防控支出3850万元。212 城乡社区支出16503万元,同比减支17228万元,下降51.07%,主要是2023年支付了天坡安置房和龙岗安置房的项目资金16418万元。215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9627万元,同比减支2640万元,下降21.52%,主要是2023年支付外贸出口企业奖补资金、产业基础再造专项奖励资金、数字化奖励资金等等3200万元。217金融支出20万元,同比减支32万元,下降61.54%,主要是2023年支付银监及人行经费;22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75万元,同比减支1644万元,下降81.43%,主要是2023年支付了京港高速项目耕地开垦费1038万元和耕地占用税659万元。221住房保障支出6682万元,同比减支389万元,下降5.5%,主要是2023年支付了浔南街道公租房建设项目资金906万元。22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22万元,同比减支593万元,下降58.42%,主要是2023年支付了粮食储备库仓库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工程资金48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加强组织收入。强化税收分析调研,深挖税源潜力,重点推进地方税源建设。提高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收控管力度,加大对薄弱税种、薄弱行业和薄弱环节的征管,加强税收清查力度,深层次地掌握各类涉税信息,有针对性地强化税收管理,确保收入应收尽收。

2、加大盘活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一是对已建的安置房、廉租房和公租房进行清理,对清理出来的资产进行拍卖;二是开展矿产资源的清查出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支出强化预算执行,进一步硬化支出预算约束,严控 “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用于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先支出。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对结转结余、暂付暂存款和财政专户资金的管理,加大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力度,化“存量”为“增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用好特殊转移支付直达基层机制,推进直达资金惠企利民。注重优化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投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补助等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报务的效供给,切实做好民生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