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18-01-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G20120-0302-2018-0003
关于印发《九江市柴桑区财政局二〇一七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关联导读:
柴财办〔2018〕1号
关于印发《九江市柴桑区财政局二〇一七年度
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乡(镇、场、区、处)财政所(处),局机关各股(办、局、中心):
现将《九江市柴桑区财政局二〇一七年度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总结经验,认真谋划工作,采取切实措施,推动2018年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年1月12日
九江市柴桑区财政局二〇一七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财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我区“全力决战工业,倾力改善民生,着力创建五城,建设强盛新区”战略部署,以开展“重大项目落实年”和“能力提升年”活动为主抓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夯实财源基础,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总量,提质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85588万元,占年初预算179000万元的103.7%,同比增收19847万元,增长11.97%,增幅全市第5,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5496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5312万元,同比减支17575万元。税收收入150454万元,同比增长21.4%,增幅全市第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1.1%,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财政部门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足税源调查工作。年初,区财政局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深入基层调研,开展税源调查,为区政府科学决策、制定各乡镇和财税部门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提供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发挥了很好地参谋助手作用。坚持早动手、早谋划、早安排,做到任务、责任、人员、时限“四明确”,有力地促进了工作顺利开展。
2.做实预算执行分析。一是坚持每月初编印好《柴桑区财政收支月报》,全面分析财政收支情况。二是坚持提请区政府定期召开税收调度会,针对收入情况进行座谈、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收入征管,确保税收应收尽收,收入均衡入库。
3.做活税收征管机制。一是推行局领导班子成员指导财政所工作挂点联系制度,明确挂点职责,着力解决财政所在组织收入、调度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各乡镇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提请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区乡财税管理体制,坚持资金调度与乡镇组织财政收入进度相挂钩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乡镇政府和财税部门合力共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4.做严非税收入征管。在积极组织全区财政收入的同时,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以票管收,做到源头控收;坚持银行代收,杜绝体外循环。截至12月底,共完成非税收入35134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4103万元,罚没收入17143万元,专项收入2268万元),超额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任务。
(二)调结构,保重点,着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017年,区财政局坚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要求,着力深化阳光财政改革,科学合理安排预算,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1.保基本,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在预算安排中,优先安排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经费和干部职工工资。全年共安排资金5.8亿元(机关运行经费1.8亿元,干部职工工资4亿元),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足额及时足额发放。
2.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倾力改善民生”要求,着力打造公共财政,细化预算支出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截至12月底,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社会事业预算支出166365万元。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逐年增加,全年支出34583万元,同比增长10.26%。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措施,统筹安排就业资金,保障“双创”政策落到实处,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9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00万元。二是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积极筹措、整合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全年投入扶贫领域资金达1.12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60万元、其他各项涉农资金投入扶贫领域7440万元,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制定了《九江市柴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九江市柴桑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乡级报账制业务流程》,《九江市柴桑区加强民生资金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我区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工作。同时加大扶贫资金拨付进度,所有扶贫资金已按省市要求拨付完毕。公共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使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3.促发展,夯实财政增收基础。按照“全力决战工业、着力创建五城”要求,以服务“新工业十年行动”、“五城同创”工作为重点,抓好财源建设,壮大培植财源。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预算安排新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工业平台进一步做大,项目进一步做实,产业进一步做优。预算安排“五城同创”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城乡环境做美,城区品位提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同时也为财政增收涵养了财源。二是加大融资担保力度,促进企业做强项目做大。积极推进“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全年共为122家中小企业融资贷款61206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的矛盾。充分发挥倒贷资金融资模式作用,安排500万元倒贷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过桥”资金问题。稳步扩大“财政惠农信贷通”放贷规模,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累计为330家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9870万元,切实解决农业实体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三、推改革,重绩效,着力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财政部门在抓好收入和支出工作的同时,坚持体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各项财政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1.启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按照上级有关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的要求,区财政局5月份正式启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召开了动员大会。民生资金目录梳理、电子监管平台系统研发、监管平台应用业务培训和数据采集已完成,共录入涵盖教育、社保等12类信息,涉及监管资金1.29亿元。目前平台运行状态良好。通过建设“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民生资金监管长效机制,为民生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打造科技安全屏障。
2.“公务消费网络监管”改革稳步推进。网络监管平台于2017年元月正式上线运行,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监管全覆盖。在监管平台注册信息的预算单位189个、消费商家82家,录入公务卡271张。全区“三公”经费支出74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用282万元,公车费用支出460万元。针对平台运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规范和完善,对监管平台上线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监管平台充分运用了“制度+科技”手段,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创造了条件。
3.财税综合信息平台运行平稳。财税综合信息平台自2016年3月初正式上线以来。目前平台运行稳定,已步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平台建设,有效地查疑补漏,切实提高了征管水平和财政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理财治税方式转变。
4.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是实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根据单位工作实际需要确定“定额公用经费”,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对没有预算的经费严格控制使用。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提高了行政经费支出的透明度。二是采取“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在会计集中核算退回单位后,为了不减弱管理,对所有资金一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将单位的运行经费和各专项资金分别采取“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模式,杜绝单位将专项资金挪用于机关经费,机关运行成本持续下降。全年通过支付中心直接支付财政资金16310笔,支付金额47.32亿元;授权支付财政资金39910笔,支付金额9.4亿元。2017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全区各预算单位支出进行集中审核,拒付不规范消费单据207笔,拒付金额31.05万元。
5.财政综合业务大平台运行平稳。区财政综合业务大平台2012年准时上线后,逐年得到完善,所有资金支付业务都在平台上平稳运行,实现了财政指标、用款计划、资金支付全过程查询、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6.扎实做好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五个严禁,四个不准”的要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更规范透明、安全高效。全年通过“一卡通”平台累计发放18大项惠农补贴资金11791万元,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及时执行到位,深得基层群众好评。
7.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通过完善一事一议项目库信息、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实施项目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一事一议项目库建设工作。全年共批建项目81个,2.4万人受益,项目总投资69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9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00万元。已建成村内水渠5千米,水塘整治3000立方米,村内道路24公里,公共活动场所6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落实,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获得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与一致好评。
(四)严监管,促规范,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安全,今年以来着重开展了以下几项监督管理工作。
1.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九江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九江县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九江县光伏项目收益分配监督管理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和修订完善了《九江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操作流程,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积极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对全区16个财政所等内部财务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分别提出了整改方案和书面建议,督促整改到位。通过内审,进一步促进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地运行。
3.扎实做好民生资金检查整改落实督促工作。针对市、区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牵头召开整改落实工作会议。制定了整改计划,下发了行政处理决定书,要求相关单位对所涉问题全面进行整改。通过督促整改,保证了民生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民生工程按进度序时推进,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4.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有序开展。依法对农保、教育、卫生系统等19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个会计服务机构进行了检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条,纠正违规资金170万余元, 上缴财政罚没收入2万元。通过检查,进一步严肃了财政纪律,规范了财经手续。
5.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一是国有资产清查和产权划转工作有序推进。从全面清查划转、理顺权属关系、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监管措施等方面入手,主动探索国资管理新模式,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了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通过开展此项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规范营运,加强监管,有效破解我区建设投融资难题,确保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二是对全区国有资产增减进行动态监管,对国有资产处置实行阳光操作。全年共批复国有资产购置与划转276项,金额2096万元;资产出租及转让项目5宗,批复价89万元,成交价212万元。
6.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成效显著。建立投资评审中介机构准入制度,修订《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九江县投资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操作程序。全年共预审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115个,送审金额60903万元,审定金额56539万元,审减金额5116万元,审增金额752万元,审减率7.17%。
7.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一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中介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对12家中介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共提出整改意见36 条,并督促限期整改。二是完善操作规程,严肃采购程序,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全年完成采购预算1106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508万元,节约资金155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4.07%,有效地降低了财政支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作风,优服务,着力展示部门良好形象
2017年,区财政局以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和“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精简办事程序,提升办事效率,财政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经县委批准,成立了财政局党组。根据人事调整,党总支和下属各党支部分别进行了改选,党组织充实了新鲜力量。制定了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了党建议事、经费保障等各项制度。二是加大干部培养力度。畅通干部晋升渠道,积极向上级推荐优秀干部。4名优秀干部得到重用和提拔,培养了1名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加强组织阵地建设。投资近10万元的党员活动室于7月1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为广大党员开展组织活动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活动阵地。精心打造的“职工之家”国庆节前投入使用,丰富了干部职工业余生活。
2.中心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建了招商小分队。2016年引进的投资2亿元的“非标门生产项目”在赤湖园区已经完成了主厂房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九江智慧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沙城工业园,厂房建设正在按计划进行。二是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局扶贫工作组深入岷山乡红光村、马回岭镇蔡家桥村等5个贫困村开展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工作,41名机关干部与5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子”,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帮助197人增收,排忧解难,早日脱贫。全年走访结对帮扶对象600余人次,送上价值7万余元生活物资;共为红光村、蔡家桥村、铭山村等贫困村解决项目建设资金28万元,安排扶贫工作经费17万元,切实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
3.组织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一是以“党建大发展”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九江市禁毒教育基地、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胡耀邦陵园、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岷山赣北革命根据地、瑞金一苏大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局班子成员讲党课,庆祝建党96周年;举办一期在职干部党建研讨班,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组织参观赤湖工业园和企业,感受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局机关干部自编自演的小品《小管家》入围区元旦晚会,获得一致好评。二是以“能力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燃烧青春,筑梦财政”五四演讲比赛,代表我局参赛的选手荣获全市财政系统演讲比赛二等奖;在全市财政系统综合知识竞赛和计算机应用及操作技能竞赛中,区财政局分别荣获优胜奖和二等奖;全局响应团区委号召参加“一日捐”活动共捐款4330元,响应区妇联号召参加“捐书助学”活动共捐出180余本儿童读物,局团总支作为优秀团组织被推荐到团市委进行表彰;组建瑜伽兴趣小组、羽毛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队伍,积极参加环城跑、登庐山、足球、羽毛球等比赛。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推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落实。
4.工作作风持续改进。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服务本领。制定了全年学习培训计划。围绕财源培植、部门预算、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业务知识,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参加学习达2000人次。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服务水平。持之以恒地抓好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之制的落实,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执行好“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三是严格正风肃纪,提高服务自觉性。开展“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和“强化为民意识,改进工作作风”警示教育月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做到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树立财政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二、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强盛新区的攻坚之年。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2018年全区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为中心,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服务新工业发展、棚户区改造、高铁新区建设、城乡面貌提升四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建设法治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为我区赶超发展、争得应有地位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财政收入计划目标20.26亿元,同比增长9.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8.8%;全年筹融资7.33亿元,其中:新增省财政债券资金3亿元,省财政债券置换资金4.33亿元。区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扎实做好收入征管、培植财源、优化结构、严格监管、深化改革、队伍建设六项工作。
(一)科学组织收入,努力做大财政总量。一是加大收入征管力度。配合税务部门加强征收管理和重点税源监控,协助做好税务稽查和清欠工作,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的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切实保障区“两区”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使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项目能如期顺利地完成,加快实现赶超进位的目标。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资金统筹作用。
(二)大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一是加大担保融资力度。充分发挥好“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模式作用,利用好区信用担保分公司等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取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大争资争项力度。认真研究上级财政政策和资金扶持方向,重点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三是加大发展总部经济力度。协助乡镇搭建总部经济平台,力争乡镇国税收入总量取得新的突破。
(三)优化收支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支出。一是努力提高财政可用财力,提升税收比重。二是按照依法理财的原则,保证教育、科技、支农三项法定支出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支出要实现“五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政法维稳、保社会保障、保收支平衡;新增财力要做到“四个倾斜”,即: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倾斜。三是突出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大力支持高铁新区、棚户区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园区生态化建设。
(四)严格监督管理,做到依法依规理财。在监督机制上,执行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办法、会务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和公务接待开支标准及经费管理办法等,运用好民生资金和“三公经费”两大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监督内容上,规范项目支出管理,逐步建立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民生资金、重大工程专项资金等监督检查和财政系统内审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继续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财政担保资金的保后监管工作,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积极防范担保风险。在监督方法上,财政监督股与业务股室密切配合,财政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事前、事中和事后相互结合的全过程监督,将预算支出的重点放在事前审核把关和事中跟踪监控,辅之以事后的专项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大力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二是完善综合预算管理,足额编制收入预算;三是进一步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硬化预算约束,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四是深入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增强采购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五是积极推动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六)持续改进作风,展示部门良好面貌。一要增强学习力。以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形式,健全考核制度,使财政干部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二要提升执行力。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努力提高财政服务工作的高水平。加强团队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构建财政最佳政务环境。严格督查考核,努力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要增强创新力。不断创新理财理念,创新业务工作,创新服务方式,创新财政管理手段,推进财政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