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1-1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0703

柴桑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1-18 15:08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202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区财政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有效保障财政的健康平稳,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收入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优化财税沟通机制,加强了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财政收入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2023年1-12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6亿元,占年初预算13.2亿元的103%,同比增收9183万元,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4亿元,占年初预算8.5亿元的99.4%,同比增收12437万元,增长17.3%,税收占比62.12%;非税收入完成5.15亿元,占年初预算4.7亿元的110%,同比减少7601万元,下降12.9%

化支出管理,资金保障张弛有度

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和省、市确定的支出时间节点执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全区三保各项重点项目支出需要。截至12月底,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3.81亿元,同比增支1.48亿元,增长4.58%,其中:各项民生类工程支出累计完成 27.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0.3%。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得以改善

1.优先保障民生支出。2023年1-12月,社保基金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10%,发放各类困难群众补助资金0.73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37亿元、发放优抚资金、义务兵优待金等计0.22亿元。累计拨付基本公卫、基本药物、公立医院改革、医疗救助资金4158.54万元,覆盖全区22家医院(卫生院)。拨付就业创业资金1331.4万元。

2.持续保障教育发展。2023年,全区教科文支出实现57923万元,其中:教育支出57400万元,同比增长575万元,增长1.01 %;科学技术支出8400万元,同比增长693万元,增长8.99%;文化体育传媒支出6900万元,同比增长91万元,增长1.33%。省级教育附加2023年投入资金2500万元;本级教育附加2023年投入资金4000万元。

3.加大惠农支农力度。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截12月底共投入11899.63万元,二是提高农村宜居水平。截10月底,拨付生态宜居建设2045万元。投入产业融合资金908.83万元,财信贷通信贷支持122笔计4223.24万元三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筹措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专项资金6372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全部分配下达。

4.支持交通环境事业。截至目前,累计拨付交通行业专项2519.45万元,下达市场化保洁运行、垃圾压缩处理、中转站运行等专项经费3178.17万元。

5.保障重点重大项目。投入高铁新区建设约9.5亿元,江新洲大堤治理3.13亿元,保障房建设4.43亿元,城市雨污管网综合整治0.64亿元,长江最美岸线(港湖大道)资金0.52亿元,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金1亿元等。

6.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一是做好向上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区“一事一议”共申报项目40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71万元。二是获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00万元。三是获得全省暂付款清零奖补资金300万元。四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债券资金6.62亿元。五是争取上级农业抗灾能力资金。共争取上级财政农业救灾水利资金共计4732万元。

(四)深化改革监管,财政运行安全高效

1.持续加大财会监管力度。一是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自查和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取贤母园管理处、岷山小学、应急管理局等10家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检查中共发现问题51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做好财政直达资金动态监控平台运行维护。截至12月31日,直达资金指标数61712.61万元,已下达分配61712.61万元,分配进度100%;已支出59762.56万元,支付率96.84%。三是做好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上半年已完成自查自纠,并于5月20日开始对各部门及乡镇自查自纠开展复查工作四是组织开展202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抽取3家行政事业单位、2家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2.政府采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已协调帮助本地347家企业入驻电子卖场。充分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金融政策,累计发放5家企业“政采贷”贷款400万元、90家企业“财园信贷通”贷款4.29亿元。持续落实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工作,今年以来,已减免企业税费1.58亿元,完成留抵退税0.36亿元,减轻企业负担。

3.不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目前,全区完成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独立核算单位67个;完成2023年度项目绩效目标设置工作,在2022年预算安排的项目中,选择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12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设置,为下年度的重点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4.扎实开展财政投资评审。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评审项目230个,送审总金额190,825.72万元,审定金额174,461.95万元,审减金额16,363.77万元,平均审减率8.58% 。  

(五)持续深入推进,国资管理更趋规范

1.健全制度机制。印发了《关于转发九江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全部纳入国资平台监管>的提示函》等制度规定,规范企业管理,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保值增值。

2.盘活国有资源。全区目前可盘活的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林权、水库、湖面经营权及土地资源,2023年截至目前,共计处置资源14.5亿元,其中停车位及广告经营权2亿元,朗山矿区经营权12.5亿元。

3.做好日常监管。一是巩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报表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区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检工作;三是进一步盘清全区改制企业剩余资产工作;四是加大风险防范规范企业自主行为,筑牢债务风险。

(六)坚持稳字当头,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1.加强债务管理。强化债务预算管理,提前预测本年度及下年度债务还本付息情况,合理安排债券资金投向结构。谋划2023年专项债项目23个,总投资45.6亿元以上,组织参加评审22次,审核通过2023年专项债项目25个,总投资42.48亿元目前已发行专项债项目10个。

2.监测隐性债务。定期报送政府性债务月报、监测平台月报、隐性债务风险及问责月报。

党建引领财政,干部队伍更加得力

1.加强理论学习,切实筑牢思想根基始终把政治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种形式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以及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规范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局党组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每月调度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有关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题研究10同时领导班子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股室干部职工纪律作风的监督,截至目前,开展廉政约谈29人次、政治约谈12人次召开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大会8次。

3.抓牢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启动后,局党组第一时间组织学习领会主题教育要求,制定了《关于在全局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推进会,不断细化重点工作项目清单。立足财政实际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三比三创党建+双进双联结对共建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四强党支部创建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争当新时代五型干部

过去的一年,我局先后荣获2022年度全市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度全市“财园信贷通”工作先进单位”、“放贷规模3个亿以上单位”、“2022年度全市财政信息宣传工作优秀单位”、“2022年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结果A”、“财政先锋号”、“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收增长乏力受经济下行、后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税收增长乏力,新的增长点较少,税源根基不牢

二是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这几年以来,地方可用财力没有实质的增长,但各项刚性支出较大加上受减税降费、大规模留抵退税的实施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压力巨大。

三是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随着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到来,还本付息的压力逐年加大

三、2024年工作计划

1.聚焦收入质量,加大财源配置。持续加强地方税种的征管力度,杜绝地方税收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积极谋划土地出让,加快盘活地方闲置土地,加大土地出让的力度,切实解决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问题。

2.聚焦民生保障,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过紧日子思想2024年部门预算进一步压缩5%部门公用经费标准,严控政府项目投资,做实项目资金来源才开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项目支出,切实将资金用在民生工程和保障“三保”支出上。

3.聚焦资金统筹,化解债务风险。深入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做好政府债券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债券转贷资金,拓展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妥善做好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确保不出现系统性政府债务风险。

4.聚焦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增强系统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营造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倾力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