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2-0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1515
柴桑区发改委2022年工作情况汇报
关联导读:
今年以来,区发改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按照预期目标有序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做好项目审批备案。截止9月30日,我委共审批财政投资项目198个,总投资66.47亿元。审批企业投资备案120个,总投资463.2亿元。招标核准项目44个。
2.做好争资争项工作。2022年已下达上级资金5302万元,其中,下达省基建以工代赈项目专项资金55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产业升级平台扶持资金180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5067万元(其中:江西省九江县柴桑区马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3999万元,九江市柴桑区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068万元)。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5个,其中:2022年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281万元;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2900万元。狮子物流园1.4亿的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9月底可以到位。申请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守信田园、区体育中心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4个,贴息金额达308万元。已经谋划专项债项目28个,拟申请专项资金58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准备各项材料。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违规“两高”项目的整改以及2021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江西智盛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建设等五个项目节能报告审查工作;积极开展2022年全省第三个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牵头制定了《2022年柴桑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2022年柴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2022年柴桑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
4.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12345”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用高效服务提高重点项目签约率、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市第二。举行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2次,162个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总投资868.87亿元, 2022年计划投资272.75亿元。截止到8月底,开工项目148个,开工率113.85%,全市排名第一;完成投资234.53亿元,完成投资率85.99%,全市排名第五;竣工投产项目44个,竣工投产率314.29%,全市排名第一位;项目立项赋码率完成100%,并列全市第一。项目入统137个,入统率92.57%,入统率列全市第十一位。积极服务昌九客专二期项目,已经启动征地拆迁工作。
5.促进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能源保供。制定能源保供协调机制,实时监测电力负荷运行、天然气供应及储存情况,督促区供电公司、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九江分输站、国家管网华中销售九江油库等能源保供单位编制了“疫情”期间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二是加强能源安全管理。采取暗访、专项检查、演练培训等方式,强化能源企业红线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确保我区油气、电力领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严格按照《新能源企业入驻柴桑区择优竞选工作方案》要求,择优选出江西鲁能、国能、华能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我区,积极探索绿色能源发展新模式。截止9月6日,三家企业申报新能源项目70个,总装机容量2120MW,项目总投资额130亿元左右,项目建成后,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万吨、氮氧化物约36000吨。
6.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一是积极做好我区疫情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已采购约1000万元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已全部入库并做好保存工作。二是由于疫情形势紧急全区核酸检测常态化,卡点和隔离点等核酸检测物资耗费量明显增多。区发改委协同卫健委专家根据物资耗费量逐一采购,确保物资拿的出,用得上。根据区指办要求一周做两次核酸,库存物资始终保持全区全员四次核酸检测的量。目前仓库库存量至少可以全员核酸检测6次。三是做好疫情物资发放工作,做好库存盘点工作。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确保物资在有效期内储存并使用。
7.做好价格管理工作。一是落实“双减”政策,制定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收费标准;二是对我区水电气暖公用事业单位的供水供电供气安装过程中收费开展专项整治;三是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和粮食价格监测,尤其在瑞昌出现疫情期间,每天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做好预警预测;四是做好涉案案件价格认定。受理“三涉案件”50件,涉及金额861583元,其干部获得2020--2021年度国家价格监测工作先进个人。
8.促进服务业发展。做好与服务业规上企业和相关责任部门的沟通衔接,完善企业储备,新入库中思物流、劳优联劳务等规上服务企业12家,总数31家,至9月底,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9.9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9.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牵头负责966件民生实事,并于年初开发制作了微信小程序。在5月底,组织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上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群众满意单位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在投票阶段参与人数达到15.4万人次,全区为民办实事的大众知晓率和覆盖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截止目前,已完成458项,收集到群众及企业留言共计58项,已解决56件,其余正在解决。
10.促进新型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做强数字经济。针对我区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意见建议。完成了40家数字企业摸底,并梳理了5GVR智慧教育、农村雪亮工程、智慧城管、应急指挥中心等应用场景建设需求4项,智慧教育解决方案1项。二是打击虚拟挖矿。对阿里云、终极幻境、网库、城门山铜矿等企业进行了挖矿问题排查,提高了企业认识。对市发改委反馈的三批22个涉嫌挖矿IP进行了销号督查,上门查看4次,进行了约谈警示20次,进一步打压了家庭挖矿、工地挖矿在我区的生存空间。三是调度数字项目。做好新基建7个市重大项目、2个省重大项目调度,并及时在系统中填报,确保数据不掉队。四是做好“双创”工作,按照省“双创”活动周工作方案部署,梳理了我区展示的三条展示素材,9月17日在港口街镇碳孵数字双创产业园举办了2022年全省“双创”活动周电商直播活动,活动以“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为主题,4000多人次进入直播间参加活动。
11.激励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开展“新官不理旧账”活动,健全了新官不理旧账工作机制,组建了工作专班,并于5月23日在区政府网站发布了征集“新官不理旧账” 问题线索的公告,目前,这项工作在有序推进。二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统计局、商务局、工信局会商,2次报送经济运行支撑情况台账,并对服务业数据支撑不足,提出了顺向转色方案。三是制定了《九江市柴桑区有效应对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在全面贯彻落实《市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增加了贤母园广场举办展销活动、对赴市外从事货物运输企业的扶持政策、分档次对工业企业防疫消杀支出补贴政策等我区特有的3条纾困扶持措施。且对部分市政策措施进行了加码,如减免租金由市里标准3个月提高为4个月、工会经费购买扶贫产品内容等。 截止9月26日,15993家次企业享受了政策措施,减免、奖补、缓缴各类资金4.97亿元。
12.促进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一是针对《九江市关于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行动方案》提出我区意见建议,经多方协商,将G105九江至小池(昌九发展大道二期)过江通道、庐山机场至高铁站到城西港区快速路等项目列入方案。二是积极推进跨江合作。委主要领导带队于2月18日到安徽宿松发改委走访,商议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有关事宜,并起草了《跨江合作框架协议》。
13.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调区扩区。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沙城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初步确定了工业园区扩区调区范围;二是召开工作调度会。各部门按工作要求逐步推进。三是争取市级支持。市发改委已将柴桑区工业园区调区扩区请示及市级5个部门需出具支持工作的意见上报省发改委开发区处。目前,省发改委已经发函同意我区开展工业园区调区扩区前期工作,拟在新塘、涌泉设立绿色建材产业园,占地875亩。
二、存在困难问题
1. 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影响我区重大项目推进相关指标争先进位。沙城科创园项目、鑫山水泥搬迁项目等项目今年计划投资额19.5亿元,占省大中型27个项目今年计划总投资20.47%,严重影响省大中型项目上报投资进度;市级重大项目中涉及政府投资的项目未开工的项目较多,包含省大中型三个项目,由于今年计划投资额较大,导致我区在市里投资额上报情况一直处后几位。
2.营商环境争先进位有压力。目前,营商环境中心人员还未配齐,部分指标还有短板,相比瑞昌市、湖口县, 在省评中进入前10有压力。
3.受能耗指标影响,部分工业项目进展不快。按照“双碳”工作部署,要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2022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市进一步加强能耗双控管理的若干措施》,能耗审查、管理越来越严格。帝睿大数据、融溢二期、康维等项目受能耗指标影响,没有达到时序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工作,结合“四强四好”模范机关创建,切实抓好学习教育、意识形态、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抓牢党建“方向盘”,凝聚发改“动力源”。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探索光伏开发+生态治理+储能”的方式开发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实现我区生态修复和低碳转型融合发展。推进柴桑区“光伏+生态治理”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庐山高铁站停车场”光储充、光氢储一体化充电(氢)站、“两场两中心”、“中华贤母园”等公园光伏+产品场景运用。加强节能审查,严控“两高项目”,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3.加强数字经济政策扶持,确保终极幻境、阿里云互联网中心等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
4.组织成立经济形势研判专班,为区委、政府决策做好参谋助手。
5.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工作宣传,结合为民办实事中已完成的工作成效,搜集群众反馈意见,在全区各街道、社区中推广小程序二维码,通过“无缝对接”,让群众“面对面”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做好工作调度。实行每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定期现场督查,确保实事清单按时间节点推进
6.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开展营商环境对标行动。继续简化不动产、空间规划审批等方面工作流程,实现工作落实由“日”到“分钟”转变。二是进一步做好迎接国、省评工作。严格对照省评的14个一级和45项二级指标,早部署、早安排,多进行改革优化,多总结亮点特色工作,争取在省评中取得全省前10的成绩。三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力度。在柴桑发布、掌上柴桑开辟专栏,不断强化柴桑亲商、护商、安商氛围。
7.做美幸福城区。按照《幸福城区工作推进方案》深入实施“十位”工程,切实把高标准惠民项目抓在手上,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8.做好公墓、公租房、交通、专债、年初农业的各项工作的争资增项增能耗。
9.继续做好和服务业的沟通衔接,促进服务业发展。引
进多种类、大体量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总量。借助狮子智慧物流园以及赤湖公用码头的优势,加快引进物流产业链企业并注册,改变我区服务业总量不足的困境。
10.配合做好昌九铁路建设工作。
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省市沟通联系,指导融溢、帝睿大数据、康维铝业等企业编制好能评报告,组织报省发改委审批,推动企业建设进度。
12.抓好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大会战”,一是年底报项目,二是全局项目谋划,三是平时项目的推进。
13.牵头做好沙城工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一是争取工业园区调扩面积最大化。在确保绿色建材产业园875亩前提下,力争赤湖工业园应扩尽扩;二是督促相关部门完成上报材料,争取省级相关部门审批。
四、建议
新能源项目多、种类多、容量大、投资额大、开发流程复杂,建设运维监管难度大,且安全监管人员“人少质弱”,建议尽快成立区能源发展中心,统筹全区油气管道、电力运行、绿色能源审批、项目建设、运维专业人员,优中选优,配备更多优秀管理人员,为我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