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18-05-0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G20150-0301-2017-0002
九江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关联导读:
完整文本下载:
九江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
九江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16-2020年)
总 则
2016~2020年,是九江县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也是我县打造“沿江开放开发新板块、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新门户、九江山水文化名城新名片”的关键期。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落实和细化江西省和九江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导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轮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九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九江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矿产勘查与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县域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相关规划,应当与本规划作好衔接。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2016~2020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5年,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江县位于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铜、硫、金、银和石灰岩是我县五大优势矿产。矿业是我县重要产业之一,2015年矿业总产值达到8.56亿元,占当年全县GDP的8.80%,工业总产值的0%;上交税收1.04亿元,占全县当年财政收入的6.10%。
一、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
截止2015年底,全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8种,矿产地52处。其中能源矿产1种,矿产地1处;金属矿产10种,矿产地9处;非金属矿产7种,矿产地42处。金属矿产中有大型和中型矿床各1处,非金属矿产中有中型矿产地1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铜159.46万吨,金69180千克,银4218吨、硫铁矿1.31亿吨、自然硫6120吨,水泥用灰岩1055.3万吨、熔剂用灰岩567.2万吨。其中居九江市第一位的主要有铜、银、硫3种,铜、硫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城门山铜矿为江西省第二大铜矿,已列为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级重点矿区。
我县矿产资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高,居九江市第一位。二是分布集中,利于规模开发。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北部城门山和丁家山两矿区,石灰岩矿产集中分布于中部武九铁路和杭丽高速公路沿线。三是主要矿产矿床规模大,伴生有益组份多,有利于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城门山铜矿已查明铜资源储量178万吨,其中除伴生金、银、铅、锌、钼、硫外,尚伴生丰富的铊、硒、碲、锗、镓、镉等稀散元素;涌泉—狮子一带石灰岩矿产资源总量达29亿多吨,可用于水泥制造、冶炼熔剂、化工与化肥原料及建筑材料。四是矿床埋藏浅,交通便捷,开采条件较好。城门山、丁家山两矿区部分铜、金、银、硫矿体直接出露地表或埋藏很浅,适宜露天开采,石灰岩矿产均可露天开采;矿产分布区内,公路密集,且多与铁路连通,与长江相距很近,矿床开发外部条件良好。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概况
1、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至2015年底,全县境内已完成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5万马回岭幅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2、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在全市相对较高。已发现的18种矿产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4种,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3种,矿产地10处。其中能源矿产地1处,已进行了勘探;金属矿产地共9处,已进行详查或勘探的有6处,占金属矿产地总数的67%。
3、商业性矿产勘查有了新的进展。至2015年底,共投放探矿权12个,吸收各类勘查资金1亿多元,城门山外围金鸡窝矿区深部找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4、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8个有效探矿权证,登记面积17.0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95%。按勘查程度分:详查2个,普查5个,预查1个;按矿种分:铜矿2个,铜金矿2个,铜银矿1个,金矿1个,方解石矿1个,地热1个。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山企业现状
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持证矿山44家。其中部级发证1家,省级发证2家,市级发证3家,县级发证38家;铜硫矿山3家(1家部发证,2家省发证)熔剂用灰岩1家(市发证),水泥用灰岩2家(市发证),建筑用石料26家(县发证),砖瓦用页岩2家(县发证),砖瓦用粘土10家(县发证)。大型矿山24家,中型矿山6家,城门山铜硫矿为大型金属矿山,明家湾东为大型水泥用灰岩矿山,另22家为建筑用石料矿山;中型矿山中有建筑用石料矿山3家,砖瓦用页岩2家,砖瓦用粘土1家,大、中、小型矿山比为54.54:13.64:31.82。正在开采矿山18家,停采矿山25家,正在筹建矿山1家。停采矿山中有12家建筑用石料矿山,10家砖瓦用粘土矿山,铜硫矿和熔剂用灰岩及砖瓦用页岩矿山各1家。矿山企业从业人员1392人,其中技术人员193人。
2、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2015年,全县共开发利用矿产7种,占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的50%,正在开采矿区19处,占查明矿区数的43.18%。固体矿石生产总量537万吨。其中铜硫矿山采选矿石289.45万吨,生产铜精矿8.15万吨,自然硫9.14万吨,硫铁矿25.59万吨,金94千克、银10.39吨,水泥用灰岩11.31万吨,建筑用石料278.67万吨,砖瓦用页岩9.39万m3,水泥160万吨。主要矿产铜硫开采回采率露采97.94%,坑采72.5%,水泥用灰岩90%,建筑用石料87.79%,砖瓦用页岩97%;选矿回收率城门山铜矿80.55%,小型矿山72.32%,综合回收率:城门山铜硫矿金34.66%,、银59.75%,、共生硫51.05%,伴生硫17.42%。金属矿产矿山“三率”指标达标率50%,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灰岩矿山开采回采率达标率100%,建筑用石料78.57%,砖瓦用页岩100%。
3、矿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矿业产业历经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和两轮规划的实施,已形成了以铜硫矿产开发为龙头,石灰岩矿产开发为重点的矿业发展格局,建成了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矿产工业体系,矿业已成为我县重要产业之一。
4、矿山环境保护现状
(1)“三废”治理情况:2015年,全县矿山废(矸)石累计存量12775.134万吨,当年排放量1300.528万吨,当年处理量1301.028万吨,当年治理率100.04%;固态尾矿累计存量1577.13万吨,当年排放量247.43万吨,全部存入符合要求的尾矿库内,治理率100%;液态尾矿排放量150万吨,液态尾矿处理量150万吨,当年治理率100%。
(2)破坏土地治理恢复情况: 2015年,全县矿山占用土地面积304.78公顷,应治理面积83.41公顷,已治理面积26.5公顷,治理率31.78%,投入治理恢复资金410万元。
(3)地质灾害治理情况:全县已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制订了避灾、防灾、治灾措施,开展了矿山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建立了城门山铜硫矿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由于监测及时到位,“十二五”期间,全县未发生矿山地质灾害事故。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环境保护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勘查投入逐年减少,勘查市场处于低迷阶段。由于矿业市场低迷,找矿难度大,商业性勘查投入大幅减少,探矿权人圈而不探、以圈代采现象仍然存在,矿产勘查的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
2、资源危机矿山后备资源不足,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难度增加,部分矿山重采轻探现象依然存在,影响矿业可持续发展。
3、开发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初级矿产品多,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矿山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矿业转型升级困难。
4、石灰岩矿产开采对优质石灰岩与一般建筑石料用灰岩区分不严格,既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不利于矿政管理。
5、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采矿破坏植被和地貌景观短时间内难于恢复,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艰巨,石灰岩矿山矿石加工没有采用封闭式湿法工艺,矿山附近粉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略)
请看文本下载:
九江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