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1-10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9822

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柴桑区分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5-01-10 13:2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自然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盯“三大攻坚行动”“八大攻坚突破”以及年度目标任务,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党建,强队伍。坚持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同行并进,将高质量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同“清风正纪”深化年活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一体推进。注重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约束和整治,印发了《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柴桑区分局关于严明六项纪律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通知》。全面排查廉洁风险点并细化防范措施,加大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分级开展专题政治谈话和廉政谈话,集中观看廉政教育片,实现强化监督执纪全覆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压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擦亮党建品牌。开展专题党课12次,集中学习25次,结合违法用地问题整改开展“走基层”现场办公活动14(批)次,“主题党日”活动25次,摸排“群腐”问题线索11条,制定整改台账,建立问题清单,实施销号管理。树立选贤任能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导师帮带”制度,通过“以老带新”促进年轻干部全方位成长。

(二)定规划,优空间。扎实推进《柴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各项工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健全。为了尽早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并为项目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全面启动九江高铁新区狮子组团、柴桑区博莱食品产业园片区、狮子建材产业园片区以及城门山铜矿片区控规编制与修编和贤母园片区、赤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管理单元调整工作。完成涌泉乡、新塘乡、城门街道等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工作,城子镇白马会村、狮子街道煤山村等2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专家评审,江洲镇九号村、岷山乡金盘村等3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成果已呈报区政府。

(三)保要素,促发展。收储土地430亩,已完成土地出让和砂石土拍卖贡献财政3亿元,正在挂牌和划拨转出让可产生土地出让金约4亿元,预计全年可贡献财政7-8亿元。持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消化批而未用土地面积2483亩,完成率81%;消化批而未供土地面积2390.89亩,完成率122.88%,产生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300亩;处置闲置土地13宗,面积1778.62亩,年度净减少率达到34.58%,处置任务已完成。稳步推进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上报低效用地14宗、面积2089.35亩。其中低效工业用地13宗、1725亩,其他低效用地1宗(住岭矿项目、363亩)。市“三大攻坚战”分配我区盘活闲置用地413亩、盘活低效企业用地331亩、盘活闲置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通过收回和嫁接项目,目前已累计盘活7个项目用地、面积394亩。

(四)建机制,护资源。为有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压实全区各级田长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问题发现在田间、研究在田间、解决在田间。在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下,我区自2023年7月22日起,在全市较早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坚持“巡、治、管”三措并举,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按照《柴桑区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的通知》,建立了《田长+监察长协作机制》和耕地保护“田长制”网格化管理系统运行机制。构建了167名田长,463名网格员,2919个巡查点的网络监管体系,开展巡田任务2784次,工作进展位于全市前列。立案查处耕地违法案件8起、涉及耕地17.05亩;历年耕地违法案件结案7件,罚款254.22万元;历年督察反馈问题和卫片违法图斑整改率达到90%以上;历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耕地非法流出问题图斑共计130个,总面积1232.52亩,已整改完成24个,面积79.56亩;2021年前已实施未验收报备入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计52个、新增耕地2154.24亩(已核减不符合政策、完全不具备条件的),目前已入库37个,新增耕地指标1725.88亩(均为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353.41亩、“旱改水”水田323.34亩;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面积2634.47亩,修复率91.4%。

(五)破难题,闯新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持续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泽泉水(面积241.97亩)、沙河(面积957.87亩)、岷山水(面积313.1亩)和横港河(面积179.32亩)4宗全民所有水资源,狮子洞、涌泉洞2宗全民所有天然溶洞资源,涌泉洞和狮子洞2个停车场地块资产包出让方案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正在分批次、分阶段逐步实施。

(六)优服务,惠民生。坚持以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为牵引,进一步深化不动产登记+税务、金融、民生、司法查控、公证、开发企业等“不动产登记+N”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助推不动产登记服务提速增效。认真梳理近年来信访、12345热线、柴桑恳谈、审计、巡视巡查涉及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42个、房屋11727套(栋、间)。对问题项目逐一剖析,找准问题症结,坚持靶向施策出台了《柴桑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柴桑区化解不动产“登记难”暂行办法》,成立了工作专班,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全链条打通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堵点,企业群众满意度高。目前,共化解了问题项目23个、6351套(栋、间),收到企业和群众赠送的锦旗3面。全面实现“线上办、一次办”,累计办结业务23199宗,其中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6205册,证明6994件,首次登记10728件,转移登记4812件,变更登记309件,抵押5663件,注销抵押3369件,查解封登记1116件,更正登记196件,不动产查询999件,非公证继承22件,回复热线工单11件,满意率100%。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实施率和录入率均达到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土地要素保障压力大。面对当前“三区三线、报地、消地”等政策的调整,土地要素保障制约多。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暂不明朗,市场积极性不高,部分重点项目(浙商皮革、赣北棉业)体量较大,叠加市场行情较为低迷,短时间内完成再开发较困难。

2.违法用地问题整改任务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上热下冷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对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存在一定抵制情绪,抓好耕地保护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改工作进展。二是落实责任不到位,整改管控流于形式。部分乡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度不够,压力传导还有所欠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不好,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保护,造成政府关联大的项目违法占用耕地居高不下。

三、下步打算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严格对标《柴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坚决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是在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组织完成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三是全面组织国土空间规划问题梳理和整改工作,认真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确保不出有影响的问题。

(二)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一是深入推行“田长制”。坚决守住我区25.4005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17.71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一步推动各级田长履职尽责,全面落实“田长制”网格化管理,不断强化田长巡田制度落实,做到集中巡田与日常巡田相结合。同时,制定《柴桑区2024年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考核方案》,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完善对各级田长的履职评估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压实耕地用途管制责任,严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和耕地撂荒,严控耕地非法流出和严格依法农转用,及时落实督察反馈和卫片执法问题整改工作;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田长制”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标语、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管理,形成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和监督的耕地保护良好氛围。

二是狠抓补充耕地整改。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认真对接研究补充耕地政策,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占补、山上换山下”等改革试点工作。细化乡镇、街道、场耕地恢复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工作任务,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平衡,切实做好已入库新增耕地问题整改举证销号和未入库新增耕地整改举证入库工作。大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足额的土地要素保障。

三是严格执法监督检查。落实“两早一严”的巡查工作机制,充分借助智能监管平台,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及时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纵深推动“行刑衔接”,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沟通衔接,大力推进“检察+田长制”工作,形成自然资源领域“长效常治”的良好局面。做好卫片、历年耕保等各类督察反馈问题和各专项整治后续整改工作,建立半月一通报制度持续跟踪整改进展,不断巩固整改成效,以“0容忍”的态度和举措杜绝新增违法问题发生。

(三)切实做好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用地保障。紧盯全区主要发展方向、紧盯全区重大项目、紧盯全区薄弱环节,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申报省、市重大项目用地清单项目,力争多使用国家配置计划,竭力争取政策,确保全区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并按照前置服务、贴心服务、专业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五项服务”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土地报批、土地供应、项目服务等工作。

二是强化土地利用。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全区用地提质增效。狠抓存量土地消化工作,切实提升消化效率。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实施、政策保障,积极推进我区低效工业、低效商服、低效村庄、其他低效、立体(复合)利用潜力低效用地及历史遗留用地等六大类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

三是助力财源建设。科学制定土地收储和土地出让年度工作计划,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目前正在挂牌和划拨转出让,预计可产生土地出让金约4亿元。巩固和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成果,稳步推进四宗全民所有水资源+两宗全民所有天然溶洞资源+两个停车场地块资产包出让,促进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四)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广司法修复工作模式,加强在产矿山日常监管,继续做好朗山矿区服务保障、鑫山水泥明家湾新厂区平整、朗山绿色产业园场地建设的砂石土利用、未完成的16座废弃矿山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等工作。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继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坚持“服务理念求新、服务业务求精、服务态度求好、服务形象求优”的宗旨,按照“信息集成、流程集成、人员集成”的要求,深化“一窗综合受理”“一站式服务”和“不动产登记+N”,提升不动产登记和规划方案审批效率,真正做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全力实现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提档进位目标。

二是强力推进审批验收领域创新改革。全面落实“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以优质服务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继续做好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着眼社会安全稳定大局,聚焦民生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集中整治工作,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妥善处置”的原则,坚持“成熟一件、化解一件”的原则,积极稳妥化解好历史遗留问题,保障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力争年底前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率达70%以上。

(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深化巩固党纪学习教育和“清风正纪”深化年成果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一体推进,围绕以学促干、以学正风,打造政治觉悟高、廉洁自律强、作风能力过硬的自然资源队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柴桑篇章彰显自然资源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