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议案提案办理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0-05-2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0-874728

关于加大我区候鸟保护力度,共建和谐生态的提案

发布日期: 2020-05-22 15:5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案由:关于加大我区候鸟保护力度,共建和谐生态的提案

提案人:郭贵雄

一、候鸟保护工作现状

(一)我区候鸟资源现状。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7′-116°15′,北纬29°21′-29°51′。全境东西长62千米,南北宽57千米,国土总面积8.47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8万公顷。区境内较大的湖泊有赤湖、赛城湖、卫东湖、东湖等。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类型,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有18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湿地资源,分布着全球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越冬候鸟资源。

据专家考证、监测调查我区湖区有湿地水禽7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以青头潜鸭为代表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以小天鹅、灰鹤、白枕鹤、白额雁、白琵鹭为主要种群,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以豆雁、鸿雁、斑嘴鸭、赤麻鸭等为大宗种群。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数万只候鸟在我区越冬栖息,靓丽的白鹤、成群的天鹅、密集的雁鸭在多个湖泊、草洲、滩涂越冬,湖光山色相映、人鸟和谐共存,形成一幅幅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生态美景。

(二)候鸟保护现状。

1、营造候鸟保护氛围。为了扩大候鸟保护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区林业局每年抓住“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机,采取“进学校、进农村、进广场”等方式,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群众签名、作文竞赛、发送短信、课堂教育、“小手拉大手、大手带小手”等活动,普及候鸟保护的科学知识,宣传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并发放相关的保护候鸟的宣传资料、图画,同时着力宣传身边的爱鸟护鸟先进模范事迹,推动保护工作,做到了报纸杂志上有文,电视新闻里有影、广播电台中有音,进一步营造了候鸟保护的良好氛围。

2、构建候鸟保护网络。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人们对候鸟等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来我区越冬候鸟的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其中港口东湖更是濒危动物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越冬候鸟分布地也从以前港口街镇一个点,扩展到江洲、新洲、赤湖、新合、城门等多个乡镇。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对候鸟保护力度,候鸟保护固定站点由以前的东湖和赤湖管理处两个站点基础上,增加了新合卫东湖和城子镇彭湾村两个站点,现共有四个站点。全区护鸟员也由原来的12名增加到现在的22名,进一步充实了候鸟保护的工作队伍和人员力量。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财政在去年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经费1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了10万元一共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2019-2020年度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同时要求乡镇也相应配备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队伍和工作经费用于保障2019-2020年度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的安全运行。

3、加大非法猎捕打击力度。为有效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的行为,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了多起专项行动,全力守住湖区、管住猎具、卡住车船、盯住餐桌,同时加大对市场、餐馆、流动领域的检查,实行联防联控,联查联办、综合治理、严肃查办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和候鸟安全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

二、候鸟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

1、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我区湿地面积大,湖岸线长,范围广袤,湖泊、洲滩、沼泽众多,越冬候鸟资源丰富,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和候鸟保护力度加大,管护任务日渐繁重。而前期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相应的日常保护监测设备和救护能力缺失,对候鸟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2、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我区湖区经济不发达,人为活动量比较大,农牧渔业方式没有根本性调整转移,湖区群众“靠湖吃湖”思想较深、因素较多、程度较大,一部分人为了谋求利益,尚存在与候鸟争食的行为。

3、栖息地亟待科学修复。我区湿地面积大,候鸟的承载量很大,但是湿地存在萎缩、退化、破坏的现象,湖区地下水位降低,枯水季节的湖中湖逐渐减少,遇干旱的年份,蓄水功能自然下降,湖区草洲、泥滩缺水还是较严重,给湿地生态功能及候鸟的栖息造成大的影响,很多候鸟经常到生长农作物的田地来活动觅食。

4、赔偿机制难以兑现。“人鸟争食”“人湖争地”是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的瓶颈,我区是个农业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业,由于湖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不断提高,鸟类种群不断扩大,鸟类取食区域也在不断拓展,从而造成鸟类对渔业、农作物生产减产减收,造成群众的收入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给湖区群众造成减产减收超百万元。每年都要接到湖区不少群众的投诉,要求政府给予赔偿,可我区财政紧张,无法兑现赔偿责任。

三、做好候鸟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安装候鸟监测系统,有效保护我区候鸟资源。我区候鸟资源丰富,候鸟栖候地分散,给我区候鸟保护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为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的行为,有效保护我区候鸟资源,建议政府加大对候鸟保护的财政预算,用于在各栖息地安装红外线监测设备,提高候鸟保护力度。

2、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护候鸟栖息环境。为了有效地扩大湖区湿地面积,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更好的栖息生存空间,必须在湖岸一公里范围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湖”“退湖还湖”,为了正确引导湖区群众转变农牧渔业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帮助其“洗脚上岸  远离湖区”,省里正在制定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和候鸟保护等相关政策,我区也要逐步规范、限制、减少湖区群众“靠湖吃湖”的生产行为,给候鸟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3、建立动物损害赔偿基金。保护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鸟类对湖区渔业、农作物每年都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挫伤了群众保护湿地和鸟类的积极性,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对受害群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

4、给予候鸟等野生动物救护支持。我区每年救护的鸟类达100余只,由于尚未有资金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站,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而造成残废、死亡。建议在生态补偿中设立候鸟等野生动物救护基金。

2020年5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