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部门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2-01-1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2-10198
岷山林场2020年度工作总结
关联导读:
岷山林场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地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岷山林场坚持按照中央、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团结带领全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确保了全场范围的持续平稳,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复工复产、经济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1、财政收入保持增收。疫情以来,面对复工复产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场充分挖掘全场资源,克服困难、多措并举,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财政税收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20年10月,场共完成财政税收入库791万余元,完成区下达任务的39.5%,新引进总部经济公司10家,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增加。
2、招商引资再添佳绩。我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场情人脉,“以商招商、招商安商”,多渠道多途径引进企业。今年以来共成功引进企业6家,目前均已投产。另外,洽谈新引进的投资5亿元的福建石狮市浩学服饰有限公司智能服饰项目,已于6月底上会通过,已完成相关手续,正在开工投产。
3、申规入库积极申报:目前正积极对接江西省群信木业有限公司及江西樱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好申规工作,计划年底完成申规。
二、生态保护不断续力
1、林业生产方面。按照年初制定的林业生产计划。
一是为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林木资产不流失,我场通过实地勘察和调研,并向区政府和林业部门报告实际情况后,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队伍,对一分场碳洼、瑞明垄、二分场屋后山等山场枯死杉木进行部分择伐或皆伐,截止到目前:陶庙熊山场共处置249m³,瑞明垄和屋后山枯死杉木山场实行皆伐,该俩处山场约100m³,已于6月底进行了公开拍卖处置。另外,我场还将对其他发现枯死情况山场,进行调查核实后,研究处置方案。通过组织有效处置和下步造林抚育,将不断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
二是对全场杉木幼林进行锄草除灌,全年进行森林抚育4000余亩,为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积极争取区环境公益诉讼专项资金,对国有林场部分山场进行生态修复,通过荒山造林、抚育管理修复植被来保护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在区检察院、法院两家大力支持下,今年已经投入45万余元专项资金,分别在一分场建立30亩的生态修复基地,在二分场建立500亩的生态修复基地。下步我场将继续争取区专项资金,加大生态修复投入力度;
四是积极配合区林业局,完成了林业二调、“十四五”森林发展规划等工作。
2、护林防火方面。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好区乡两级林长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护好一方生态。
一是坚持规范森林资源管理,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督促分场专职护林员切实履职履责,做好巡山巡逻工作,严厉打击偷砍乱伐、乱占林地、乱采滥挖等毁林行为; 二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火源进入林区,坚决杜绝一切野外用火。今年清明期间,我场高度重视,结合疫情防控、文明祭祖、安全祭扫等工作一并部署,并动员全场干部职工、分场干部、护林员,全员到岗到位,加大防火防疫宣传力度和巡查值守,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实行专人看守,今年以来全场所有山场未发生一起火灾火情;
三是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我场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在区林业局正确指导下,在去年大面积除治基础上,今年4月份开始再次就部分发生疫情山场,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扫尾,目前除治工作全部结束,共两个小班,除治面积100余亩,投入5万余元。
3、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方面。我场充分利用国有林场山林资源优势,挖掘发展转型潜力,引进产业大户,发展特色农林产业,2019年度先后引进白茶种植500余亩、中草药300余亩、特色苗木花卉100亩。2020年以来,我场继续加大对特色种植产业扶持力度,
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积极申报创建区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将二分场徐家山已引进白茶、中草药、珍稀古树、苗木等种植产业基地,共1000余亩,规划申报区、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该项工作按照区农业农村局工作要求,做好了前期摸底和申报工作;
二是:积极对接龙头企业,引进毛竹种植和生态康养、竹制工艺品加工的三产融合发展,今年5月底,已成功对接九江惠明电子有限公司唐总到我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污染防治方面:保护森林资源是林场人的应尽职责。
一是推进“蓝天保卫战”,在岷山学校协调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林区空气质量,同时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大力宣传和管控;
二是实施“碧水保卫战”,河长制、湖长制深入落实,定期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水体监测、垃圾清理等工作,为小阳河一河清水做出林场贡献。
三、民生工程保障有力
1、落实增强职工保障。我场职工已全部办理城镇社保,退休人员社保工资人均达2500元左右,全场居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70名职工家属参加了农医,244名干部职工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35名家属工参加了小集体养老保险,59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员覆盖。全面推行低保申报制并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全场共3户纳入了城镇低保,低保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就退”。
2、稳步推进殡葬改革。严格落实殡葬改革相关政策,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单和广播等形式对殡葬改革政策的广泛宣传,文明节俭办丧意识逐渐得到职工、群众接受和认可。自2020年1月1日“第三步”工作启动以来,全场所有亡故人员一律实行火化后,并安葬在林场公墓,没有1例棺葬土葬等违规现象。同时为3个偏远生产队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根据生产队人员分布实际和实地调研,在陈家脑和瑞明垄各建设1处村级公墓,于农历年前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每处投入建设资金12万余元,墓穴53穴,极大地方便解决群众实际需求,推动殡改政策在林场范围全覆盖、无死角落实到位。
3、扎实开展拥军优抚。积极开展征兵和民兵整组、演训、抢险等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民兵整组8人,编入油料保障连。完成了总场、分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顺利完成了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发放退役军人光荣牌11块,走访军烈属6。优抚对象1人,发放优待金14757元。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为促进乡村振兴,大力提升分场职工群众居住环境。今年场党委研究决定,投入100万元对分场人居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升。一是在一分场投入40余万元,并结合申报区级新农村提升点,对一分场环境美化亮化、坡屋顶改造、墙面出新、新建停车场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二是在二分场投入60余万元进行人居环境再改造,主要改造范围包括对550m长主干道破损路面进行维修并全路段“白改黑”,对林场进口处石拱桥进行维修加固出,对路边1100m长网、线重新整理打包整理,在分场安装应急广播,新建一所公厕,征收拆除职工老旧危房3间、并“见缝插绿”对职工家庭房前屋后绿化1600M2 。
2.
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开始,场区范围环境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实行第三方市场化运作,有效提升了环境保洁效率、质量。
3.文教卫计工作方面:发挥好乡村农家书屋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大力整治“铁将军把门”现象,配备专人对场农家书屋进行日常管理,保障场文化活动室正常免费开放。做好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的捐资助学工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分场卫生室正常运转,方便职工群众就近就医。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厕所革命”,积极做好职工农户改厕工作,全场农户改厕全部完成。抓好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组织干部职工、妇女进行健康体检。
4.
社会稳定工作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抓好防汛抗旱排涝等阶段性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场域范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雪亮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场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回顾本年来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受疫情影响,我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
5.财政税收总量仍然不大,增幅缓慢,缺少大的支柱型企业支撑,距离区下达任务差距不小;
6.
林业产业发展转型力度不够,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林下经济、现代农林产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等,还停留于探索期,缺乏大的经济体项目投入,长远发展规划仍需完善;
7.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林间道路、生活用水、偏远山场电力、交通、网络信号等方面,仍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8.
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还需完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差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