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部门文件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5-0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2786
岷山公益林场徐家山生态司法修复项目实施报告
关联导读:
一、岷山林场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及面积:岷山林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位于九江市柴桑区境西南,距中心城区约20公里。山林比较分散,且大都位于山头,距离乡道较远。
岷山林场现状:现辖有2个林业分场,代管三个集体生产队。全场户籍人口460人,林场山林总面积19650亩,其中种植人工杉木林11000亩、2001亩天然林、杂木林2000亩。
历史沿革与管理架构:始建于1956年,是全区唯一国有林场,历经多次改制,现林场下辖2个林业分场,代管3个集体生产队,全场户籍人口457人,其中职工220人。
二、灾情概述
极端冻雨灾害发生过程
灾害时间与范围:2024年初受恶劣冻雨、雪天气影响,岷山公益林场辖区徐家山大面积树木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严重。
灾害成因分析: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岷山地区交汇,形成强冻雨天气。地形因素加剧了灾害影响,山区海拔高、坡度大,冻雨积聚后难以快速消散。
灾害现场情况:经与林业局共同实地勘探统计,涵盖小班面积4072亩,受灾面积共计2396亩,受灾株数702464株,其中包含杉树林、阔叶林及竹林。灾情主要表现在:林木受损折断,倒伏;长期的凝冻,造成幼林冻死。
三、灾害统计
灾害损失评估
森林资源损失:经专业评估,岷山公益林场徐家山、陈家脑、张家山多地各类树种山场遭受了不同严重程度灾害影响,其中包含杉树、杂树、毛竹等。大多山场受灾死亡树木覆盖率达到70%,高粱山及灰州两个山场全片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修复资金测算:经与林业局共同实地勘探统计,涵盖小班面积4072亩,受灾面积共计2396亩,受灾株数702464株,其中包含杉树林、阔叶林及竹林。生态修复,经调研核算,此次生态修复需要资金每亩约800元,共计1916800元。
生态设施破坏:林场内道路、护林设备、茶叶产业园设施受损严重,修复成本较大。监测设备、防火设施等因冰冻损坏,影响了日常巡护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修复部署
修复方案制定
抗灾救灾措施:在凝冻灾害发生后,我场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亲自挂帅,深入到分场了解受灾情况,及时安排落实救灾的各项工作。场林管站组织工作人员及时统计受灾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
工程建设的技术线路和模式:充分考虑森林恢复的立地条件特点,采用先恢复、后提高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在恢复方式上优先考虑人工造林模式,增加植被覆盖度。
林种设计:根据受灾山场的自然条件和林地破坏情况以及分场职工生产现状,在林种安排上,以生态经济林为主,特殊地段结合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林地属性结构调整,以逐步实现生态改善和林场职工尽快增收致富的目标。
五、资金筹措
资金需求分析
灾后生态修复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目实施方案围绕生态修复这一核心,着力解决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和稳定性,使受损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和改善,从而达到生态功能逐步修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目标。将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林草植被面积904.16亩,涵盖6个小班。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投资组成:死亡树木处置并山场拓荒花费40.6万元,购置两年生珍贵树种杯装苗木15.7万元,人工造林费用14.3万元,共计花费70.6万元。
资金来源:1、江西省法院生态环境修复公益信托资金;2、岷山公益林场自筹。
项目建设:项目已于2025年3月完成。
六、春季造林
造林准备工作
苗木采购与维护:在树苗的采购选买及前期准备环节精心筹备。精挑细选了以马褂木、杉木、香樟为主等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质树种,同时做好了栽种前的土地整理和养护工作,为树苗的茁壮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在栽种过程中,注重科学种植和精心维护,确保树苗的成活率。确保苗木质量符合标准。
造林技术培训:邀请林业专家开展造林技术培训,讲解适地适树、造林密度、苗木栽植技术等知识。组织实地操作演练,确保造林人员熟练掌握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
直达造林现场:造林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浇水灌溉,每一道工序都做得认真细致。场领导更是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造林一线进行督导。从树苗采购到土地整理,从栽种技巧到浇水灌溉,领导都严格把关,悉心指导,确保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七、验收维护
修复效果验收
验收标准制定:制定严格的生态修复验收标准,包括森林覆盖率恢复程度、树木成活率、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验收标准明确,森林覆盖率恢复至灾前水平,树木成活率不低于90%,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验收流程与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修复区域进行全面验收。成立验收小组,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检查,形成验收报告,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问题整改与反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验收,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