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2-2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1991

柴桑区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2-23 17:31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柴桑区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厅市局的精心指导下,2022年,全区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及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民政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六大战略”,和“十大攻坚行动”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一)继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我区城市低保标准由2021年的每人每月765元,提高至825元,月人均补差水平由每人每月490元提高至5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021年的每人每月515元,提高至600元,月人均补差由水平由每人每月355元提高至410元;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995元提高至108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670元提高至780元,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实现了同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一致。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7089424人,其中城市低保6741168人,农村低保40348256人,全年累计支出低保金5120万元;全区共有城乡特困人员833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30人、农村特困人员803人,全年累计支出特困供养资金844.6万元。

(二)强化动态管理,实现了低保、特困对象的应保尽保。通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复查、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方式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进行精准动态调整。全年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911人,取消1125人。将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全面落实了特困供养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料服务,截至目前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对申请低保、特困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等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全年累计进行临时救助86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0.62万元。

(四)继续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继续在社会救助、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各方面健全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加快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生保障体系。

二、规范高效巩固专项社会事务水平

残疾人福利保障措施有力。1-12月份,全区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826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5211人次,共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93.189万元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居家照护补助资金877人次52.62万元。

(二)社会组织管理规范有序截至目前,全区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165个,其中社会团体6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5个、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1010个;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29个。今年以来,依法取缔社会组织2家、对1家社会组织责令整改;联合市监等部门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进行了排查整治;对公职人员及离(退)休领导干部违规在社团兼职作了清理、对10个社会组织进行了“双随机、一公开”的执法检查;扎实落实“双减”政策,联合教育、市监大力开展民非校外机构整治检查;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考核与党建工作“三同步”,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效,着力推动全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市域治理现代化。

(三)殡葬改革持续深入。1-10月份全区累计发放惠民殡葬绿色殡葬奖补资金1381人次261.1867万元;争取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288万支持新合镇杨桥村村级公墓、新塘乡乡级公墓和涌泉乡涌泉、黄洞村级联建公墓改造提升。争取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20万元支持岷山乡黄老门片区十村联建公墓创建省级示范点;区殡仪馆(一期)及公墓项目已完成项、可研、地灾、地勘、测绘等报告编制以及测绘等前期报建手续和场地平整施工,已签订施工合同;开展了殡葬改革“回头看”工作和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及殡葬业价格秩序专项整治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四)婚姻登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今年,投入3万余元将婚姻登记处迁至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1-12月份,全区办理结婚登记1545对,离婚登记491对,补办结婚登记285对,补领离婚证71对,免收结婚证工本费和证件复印费,并在“5.20”、七夕等特殊节日,实行延时错时预约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到位。建立联合街面巡查和区、乡、村三级常态化巡查等工作机制,实现了街面“零乞讨、零露宿、零事故、零负面舆情”;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流浪乞讨领域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摸排,打击胁迫未成年人乞讨黑恶势力。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人,落实安置1人

(六)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推进有力。印发《柴桑区倡导移风易俗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建设中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的通知》等文件印制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议书各1万余份;在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联合区文明办先后在新塘乡、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洲镇等地开展红白理事会成员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劝导员培训

三、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和区划地名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强化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管理。全区27个社区,全部落实了办公用房每个社区配备3-5名工作人员,在所有村(社区)实行了365不打烊”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二)社会治理工作成绩明显。2022年,狮子街道龙岗村作为民政部确认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探索出的“三有三议四办”村级议事协商模式,被江西省民政厅确认为全省优秀案例。经区民政局申报、市民政部门复核、第三方实地评估、省级专家评审,2022年度江西省“幸福社区”评选中,沙河街道渊明社区被命名为五星社区,沙河街道瑞景社区浔南街道庐北社区、浔南街道泉塘社区被命名为四星社区,港口街镇荷花社区被命名为三星社区。新合镇址坊村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命名为第七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沙河街道土城社区书记魏芬林和城门街道金桥村党支部书记赵大坤荣获“九江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光荣称号,全区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 认真做好边界管理工作。持续创建“平安边界”活动,确保了界线地区的安定稳定。今年由柴桑区牵头进行了县级浔(阳)柴(桑)、柴(桑)共(青城)线联检工作。对城(子镇)永(安)、新(合)新(塘)、新(合)狮(子)、狮(子)岷(山)行政区域界线进行了联合检查,确保了界线地区的安定稳定。已做好浔南街道更名为岳师街道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新规划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3处,规划面积645验收养老服务设施5处,验收面积1230,已全部移交给所在社区。采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方式,将闲置的学校、祠堂、老村部等进行改造,新增建设农村颐养之家6处。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或关爱守护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活动。

(二)强化兜底保障,开展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服务。65名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到区社会福利院进行照护;投资4000万元高标准建设的综合护理楼主体工程已于7月底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前期的财审和招投标工作。开展了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年共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100户。全年累计发放高龄津贴439.6万元。

(三)认真开展养老防诈骗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发放养老防诈骗宣传册3000余份,宣传单9000余张,宣传横幅150余条,宣传版3张,老年人养老反诈工作的知晓度显著提升;在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线索摸排;对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城乡养老互助设施进行了督导检查,对个别养老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了提醒。

(四)切实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全面完成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工作。在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区疫情防控形势适时调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等级,组织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应接尽接。组织了2次全区各养老机构院长和护理员培训,培训人数100人次,增强了养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

(五)认真构建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儿童基本生活。成立了区、乡(镇)两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有关部门和组织参加联席会议制度和统筹协调机制。各乡(镇)、村(居)都按要求建立了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设立儿童督导员和儿保专干。积极构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关爱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了以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监护网络、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村居社区为主体的关爱网络体系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148.73万元,为18名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照料护理补贴资金24.36万元,发放孤儿助学金12万元,开展了暑期儿童防溺水安全警示等宣传关爱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未开工,7家乡镇敬老院消防设施不达标。

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民主协调意识不强,社区工作者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积极不高。

3、机构改革后,乡镇没有了民政所,乡镇民政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更换频繁,对于民政相关政策熟悉程度不高。

五、2023年工作计划

1、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

2、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定期业务培训和不定期下乡督导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民政业务经办人员对社会救助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强化沟通联系和传帮带,提升民政工作活力,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对各类困难群众开展常态化排查,建立好台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

3、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争取3个社区参与四星级和2个五星级社区申报评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