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18-11-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0-874542
柴桑区农业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关联导读:
2018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夯实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突出重点,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现代农业发展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2018年为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我区主要开展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推进政策落实,今年,我区多次召开研讨会,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制定了《九江市柴桑区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方案》,并通过送科技下乡、电话、微信平台、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我区完成了耕地地力补贴面积抽查核实工作,没有发现虚报错报现象。截到目前,全区耕地地力补贴面积21.57万亩,补贴资金2416.13万元。同时,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项目,全区22户种粮大户共获补贴资金103.1万元。此外,今年7、8月份,我区境内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农业生产收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群众损失,全区共发放农业救灾资金120万元。
二是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程。下达全区粮食生产计划,将粮食生产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考评范畴。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我区成功完成了江洲镇、岷山乡共0.8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18年建设1.1万亩,中央投资3300万元,目前正处于施工挂网招投标阶段。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以及早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防灾减灾机械收割等配套栽培技术,认真开展助农兴粮“一五一”、“送科技下乡”、“农业大讲堂”等服务活动,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大力推进以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是全力抓好冬季农业生产。大力推广油菜免耕直播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冬闲田开发利用为主要途径,巩固扩大油料及其他宜冬作物种植面积。9月29日,召开了全区冬种工作生产会议,对冬种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落实了具体措施、分解了任务要求,下发了《冬种生产工作意见》,全区计划完成冬种作物总面积22.7万亩,冬种覆盖率达到90%。重点打造冬种示范点,不断提升冬种生产水平,尤其抓好江洲镇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全区统一种植油菜面积13万亩,秋冬蔬菜3.25万亩,种植绿肥面积2000亩。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万亩,总产9万吨。春收油菜13万亩。同时大力推进节水旱稻和耐寒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择优发展畜牧产业
大力推进畜禽污染治理,加强畜禽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三区”管理。2018年对全区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摸底排查,全区共关停禁养区养猪场127家,投入资金700万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善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全区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21家,蛋禽场52家,肉禽场5家,牛羊养殖场18家。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植畜禽养殖大户,打造农牧结合、污染物处理达标、示范效应显著的畜禽清洁生产示范场,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今年,我区生猪出栏4万头,家禽出笼24万羽,牛出栏320头,羊出栏2000只。
2、统筹发展经济作物
2018年我局以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为抓手,开展棉花、蔬菜、水果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300人次。以标准园创建为载体,促进蔬菜、茶叶等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抓好新合、港口、新洲、岷山、城子镇等规模基地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面积5.1万亩,茶叶种植面积0.87万亩,春茶总产100吨。2018年全区果业种植面积达5.9万余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0.9万亩,葡萄种植面积0.3万亩,石榴,蓝莓增加面积2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万亩。
3、做强水产产业
一年来,我区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水产生产技术指导,大力推进翘嘴鲌产业发展,着力打造蟹虾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全面落实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不含划入八里湖新区的城门乡、狮子镇、赛城湖场等,下同),水产品总量4.6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特种水产品1.57万吨,同比增长7.5%,完成渔业产值11.03亿元,增长5.2%。以虾稻共做项目为带动,在新合、新塘、岷山等地兴建淡水小龙虾养殖基地,全区稻虾养殖面积1.6万亩。同时,强化渔政管理,扎实开展渔业联合执法,积极组织春禁和增殖放流活动,切实保护渔业资源,投放投放经济鱼苗1400万尾。
为推进我区创建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县,积极做好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一方面,加强原有养殖示范场的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养殖日志制度,对所有县级养殖示范场印发了健康养殖水产记录手册;另一方面,大力推荐申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大科技指导服务力度。2018年我区重点扶持推荐“九江礼涞农业虾稻基地”创建工作, 10月,该基地已经通过省、市检查组的考核验收。
4.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扩大江州、马回岭镇重量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蔬菜和水果两大产业,扩建蔬菜基地2500亩,补助资金250万元;扩建标准水果基地1320亩、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1120亩,补助资金150万元。
(三)农业项目建设
1、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018年,我区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结合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组织毛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认定工作。目前,在我区现有产业基础的前提下,项目落实新建2500亩设施蔬菜基地、1200亩标准水果基地、1200亩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预计12月底可全面完成。同时,岷山世名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正在着力推进。
2、大力争取农业项目
2018年,我局共争取现代农业标准粮田、现代渔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13个农业项目,项目资金累计4713.4万元。
(四)农业农村改革
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共涉及11个乡镇,108个村级单位,1535个村民小组,承包农户4.94万户,耕地面积为23.91万亩(二轮承包面积)。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各项工作任务,全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4.94万户,完成率100%;发放承包经营权证书4.94万本,完成率100%;整理确权档案4.94万户,完成率100%;确认颁证面积26.18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09.49%。8月份,我区通过了农业部数据汇交初检。9月份,农业部第一次质检未通过,根据部级质检整改要求,我区联合测绘公司一起对照第一次质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逐条整改。11月份,送到农业部第二此质检,目前在等待质检结果。
2.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自清产核资工作启动以来,我区通过拉横幅、悬挂标语、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为清产核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我区成立了区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清产核资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调度工作,后期督导正在全面进行。我区已制定工作进度路线图,倒排工期,实行三天一调度五天一总结,建立定期调度和督导制度,适时抽查和实地核查各乡镇工作进展,预计11月底完成基本工作。
3.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农民合作社达583家,新增105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89家,新增9家,培育205名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区正在城子镇城镇村开展农村土地入股托管试点工作,通过虾稻共作、杨桃种植、中草药种植加工等项目开展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试点,计划流转面积2500亩,其中:黄桃1200亩、玉米草(加套种小麦)300亩、苗木200亩、蔬菜200亩,另外村民自种300亩。现已完成土地流转1200亩。
(五)农业设施装备建设
1、推进农业机械化
一方面,全面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截止10月31日全区完成中央财政农机补贴91台(套),共计发放121.67万元,受益72家农户。另一方面,加强机手培训,组织推荐农机大户参加全省及全国农机手大赛。加大水稻机插机收、油菜机播机收技术推广力度,入户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以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为重点对象和主要载体,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指导,在技术集成、生产规范、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跟踪服务和引导,推进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
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疫病防控工作。2018年举办了全区动物防疫技术培训班,并与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签订责任书,将畜禽防疫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组,切实开展好了春秋两季重大畜禽疫病集中防疫行动,先后多次对全区规模养殖场、活禽市场以及散户的生猪、家禽进行抽检,重大动物疫病抗体平均合格率全年保持90%以上,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没有出现检疫事故。强化动物卫生执法力度和生猪定点屠宰规范化管理,全年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起,“瘦肉精”检测2000多份。扎实做好畜禽无害化处理、常见病突发病防治和血防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同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2018年,我区大力推进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区共创建稻棉果蔬茶等绿色防控示范区7个,示范面积3800亩,全区拥有植保无人机18架、田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8台,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4.5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5%。发布病虫情报17期,中长期病虫预报3期。
二、农产品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8年,我区进一步务实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工作,坚持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一起抓。在全区12个乡镇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监管、检测人员24名,112个村配备了村级协管员,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执法“一体两翼”的综合监管体系。目前,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定性检测3500批次,定量检测600余批次,合格率达99%。积极组织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现有无公害认证15家、绿色食品认证2家、有机农产品认证30家、有机转换期3家。与此同时,我区积极开展优质大米工程,分别在狮子、新合、岷山等乡镇建立5000亩优质大米品种生产基地,重点打造“虾香稻”优质大米品牌。
(二)畜禽屠宰
2018年,我区与换发新证的屠宰企业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并对辖区内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处理了7起违纪违规事件,不合格的屠宰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处理,对2家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屠宰企业下达关停通知,生猪屠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确保我区动物食品安全。
(三)疫病防控
2018年10月以来,临近多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我区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设立省际检查站3个,对疫情省份进入我区的生猪、生猪产品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彻底消除,暂未在我区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三、绿色生态保护
(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今年,我区多次进行摸底排查,共发现132家环保不达标养猪场,现已关停127家,另有5家正在走相关程序。位于限养区、可养区的养殖场,要求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猪粪、尿必须达到农业综合利用或者排放要求。
(二)赤湖拆围工作
今年,我区多次开展湖区走访、与渔民座谈等调研工作,认真摸清赤湖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基层渔民意见,积极开展赤湖拆围相关政策,在充分尊重湖区渔民生活、生产权益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湖区矛盾,确保赤湖拆围工作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同时,我区制定了赤湖拆围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拆围前期准备工作,已关停水上餐饮企业5家,与渔民联合体签订养殖协议,预计年底前完成赤湖拆围全部工作。
(三)农业污染源普查
自全国污染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区成立了区级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已通过清查,共摸底出113家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在9、10月份,对全区129块典型地块、113家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进行入户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入户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入户调查质量核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四、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局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推进农业改革,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着力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继续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站位,主动作为,认真编制全区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规划,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全面开展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认定,积极申报省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突出抓好农业项目建设,把推进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方向来抓好抓实,重点实施0.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新建水果产业基地2000亩和中药材产业基地2000亩,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着力夯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步伐,突出农业特色、提升建设标准、探索发展模式、增强示范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申报省级、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组织开展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认定。
(三)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验收。待农业部质检通过后,我区将联合区档案局一起,认真做好各乡镇所有农户确权档案资料移交工作。二是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清产核资工作,确保按市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尽快启动明年产权制度改革清人分类工作。三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继续开展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2019年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1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
(四)着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切实做好“共抓大保护”、“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抓好全区规模养殖场的排污治理。积极推广试验示范,力争“三品一标”为代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比例达到50%以上,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着力抓好涌泉葡萄基地、水蜜桃基地、岷山乡柑桔基地、沙河经济开发区蓝莓基地产业提升,建立4000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以“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进基地”、“产业扶贫专家服务”等活动为载体,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施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发展与防治双赢。
(五)着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切实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六)着力做好机构改革工作。认真制定工作方案,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和财经纪律,严肃做好公文、资料和印章管理及移交工作,积极完成工作衔接,尽早挂牌运转,做好职能划转、工作交接以及优化人员岗位等工作,尽快做好各种对接工作,认真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