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07-0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1-275766
柴桑区农业农村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农业稳中向好
1.稳定粮食生产。一是严格落实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以“抓早稻、创品牌、强服务”为粮食工作主线,出台了6项激励政策,狠抓早稻面积落实。今年我区粮食播种总面积25万亩,粮食总产确保稳定在9万吨以上,其中早稻0.86万亩,较去年实现翻番。二是切实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任务,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出库稻谷1.07万吨,完善粮食仓储基层设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三是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实际上图入库5900余亩,修建灌排渠道5公里、修建农田道路4公里、平整耕地2285亩等。2021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3.38万亩,总投资9900万元,项目建设涉及11个乡(镇、区)(涵盖48个村)。目前,正处于设计方案定稿送审阶段。2019年万亩大宗油料已基本建设完成,2020年水毁设施修复项目结算完成,2017-2019年度2.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运行良好。
2.提升养殖业产能。一是从疫病入手,提升动物存活率,重点对春季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全区免疫生猪3.6万头,免疫牛羊0.6万头,免疫家禽90万羽。同步实施家畜血防查治,上半年查治病牛685头,扩大化疗2304头,治疗家畜2304头。二是鼓励新建养殖场恢复生猪产能,目前登记备案新建养殖场7家,预计增加存栏3.6万头。截止目前,全区拥有生猪存栏3.6万头,牛羊存栏0.6万头,家禽存栏90万羽。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统筹发展经济作物。全区现有各种经济作物面积达15.74万亩,实现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16.6万吨,新增设施蔬菜大棚3500亩,茶叶种植面积1.05万亩,产量92吨,棉花1.135万亩,产量2270吨,中药材1.35万亩,产量3720吨。另外果业发展欣欣向荣,2021年果业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7.1万吨。二是做大做强水产养殖。我区稳定水产养殖面积13.8万亩,完成水产苗种投放0.3万吨,水产品产量完成2.39万吨。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巡查行动,选聘10名渔民、志愿者组建长江护渔队,渔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4.发展富民产业。一是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升级,鼓励支持“来字号”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截至目前,我区龙头企业共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63821.6万元,带动农户数达46650户;全面推进“一乡一园”建设,狮子、新洲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上日程,全区以水果、蔬菜为主产业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绿港投资建设的江西柴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已签约,落地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以区位资源优势特色为亮点,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全年完成3000万元以上农业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达1.5亿元。二是坚持绿色兴农,积极组织企业进行“二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绿色食品认证6家,有机农产品认证13家,“黄老门生姜”正在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5.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四精”理念和“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生态宜居、长效管护”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落实86个新农村建设点(省级点42个,市县自建点44个),创建全域美丽乡镇1个、美丽村庄10个;打造美丽宜居+活力示范村庄3个;年底评选出10个精品亮点及乡村文化示范村庄。目前新农村点全面启动三清拆除工作,并邀请浙江大学设计学院团队到柴桑区对活力乡村和美丽宜居示范乡镇进行规划设计。
6.村庄长效管护。一是开展宣传教育。上半年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1000份、张贴宣传标语180条,同时依托各乡、各村标识牌、公益广告栏、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二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半年共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800余人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2702.38吨,清理村内水塘65口、清理村内沟渠60公里。三是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总投资1000万元的村庄5G+长效管护平台,已完成项目选址和设计,待政府常务会研究后抓紧启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五个试点乡镇基面建成投入运行,其中城门和狮子试点效果明显。
(四)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7.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1697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清查工作;及时印制、发放股权证,目前发放率达98.2%;正在积极探索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体系建设;土地承包流转相关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8.逐步加强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放宣传册等途径,广泛宣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知识和相关政策,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0家、家庭农场223家,其中今年新增合作社22家、新增家庭农场10家,1家家庭农场被推荐申报中央农业生产发展家庭农场项目。同时,全面落实“财政惠农信贷通任务”,充分利用惠农政策,将信贷任务分解到三家合作银行,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发放贷款85笔3621万元,惠及农业经营主体32户。
9.纵深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一是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部分主体和指导员,推介发布了10项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落实2.4吨水稻种子、68吨有机肥。二是全区范围开展农业大讲堂。下派10名专家分赴12个乡镇开展农业大讲堂,先后组织330名宣讲对象集中听取宣讲,入户宣传16户,开展调研2次,现场示范13次,解决问题5个,拟办实事2个。
10.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一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进商品有机肥在我区应用,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其他高效新型肥料及水肥一体化,全区水肥一体化面积近9000亩,有效减少化肥投入,实现化肥零增长。截止目前,完成39个土壤样品采集、化验,检测200余次,完成8个化肥减量试验,建立了1个秸秆粉碎+畜禽粪便积造有机肥示范点。二是做好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港口和新塘农膜回收试点效果良好,港口街镇区域内1300亩和新塘区域内1182亩受污染农田治理已开展土壤调查,计划聘请第三方进行治理,覆盖全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央扶持5000万元项目,待区政府常务会通过后全面启动实施。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强与江苏绿港沟通交流,高位推进江洲、新合千亩果蔬生产智能化综合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对接,力争江西柴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年前一期基本建成投产运营。抓好省级、市级示范园提档升级工作,年底前实现市级产业园全覆盖。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确保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6个,确保“来字号”企业繁花似锦,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地位。
2.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4.73万亩,总产量达1.64亿斤。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不断提升农机化作业率。
3.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计划9-10月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确保年底建成新农村点86个、打造精品亮点村庄10个、完成3个活力乡村建设。确保岷山乡全域美丽宜居示范镇一次性创建成功。适时启动岷山红色文化、毛桥乡村振兴、港口休闲观鸟三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定包干”,提升乡村环境管理水平,年底建成村庄5G+长效管护平台。
4.全面开展全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国家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工作任务,确保港口街镇1300亩,新塘乡1182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
5.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作用,完成1.12亿元贷款任务。积极培育省、市、县级示范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30家示范社和15家家庭农场。办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