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7-1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5684

2024年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7-15 17:05 来源: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2024年上半年,柴桑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1.抓好粮袋子。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粮食安全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粮食生产。一是高效联动。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区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农业农村工作、春耕备耕动员和调度会等,超前谋划部署,压实乡镇责任抓生产,职能部门严格督查,确保了不误农时,应种尽种。二是强力保障。大力推广机播育秧、新技术、新品种,做优技术服务,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实行育秧中心育秧;组织专家组对全区粮食种植开展技术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举办技术讲座,提高农户知识水平,解决种粮技术难题。今年全区粮食播种任务24.73万亩,生产任务已分解到各地,下发了文件。其中早稻任务面积0.4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中稻种植目前每周调度一次,近期上报中稻播种面积为7万余亩;油料任务面积11.2万亩,其中油菜任务10.14万亩,目前油菜已经全部完成。市级下达2023年巨灾保险资金两批共426万元,用于全区抗旱、农用物资采购等,已完成分配计划,将于近期拨付资金。中央下达2024年第一批中央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共46万元,目前正按受灾程度分配中。

2.保住命根子。坚持将耕地保护作为贯彻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内容,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是大力推进抛荒地整治和遏制耕地“非粮化”。明确全面摸底、全面翻耕、全面复种任务清单及时间节点,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的抛荒耕地和耕地“非粮化”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整治,因地制宜种植水稻、其他旱粮和蔬菜等适宜农作物。前期审计下发370.76亩耕地抛荒,5月之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二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区已完成1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区作为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级法人工作试点县区,全面落实了“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三级管护机制,印发了《九江市柴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办法》。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质量评价为全市第一,综合评价为全市第二。2023年度已完成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新建2万亩、改造提升0.7万亩)。2024年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已开工,工作进度较快获得省厅通报表扬。

3.丰富菜篮子。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前,全区各种经济作物面积达15.74万亩,全区1000亩以上种植基地15个,5001000亩基地42个,100500亩基地257个。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2.8万亩,生猪存栏6.86万头,牛羊存栏0.4588万头,家禽存栏56万羽立足本土富硒资源禀赋,打造以蔬菜、水果、豆类、食用菌等为主的柴桑富硒产业“单品冠军”,助推富硒、有机产业发展。目前,我区推广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已有乡音富硒大米、礼涞富硒蔬菜等54个富硒农产品品牌,成功打造了富硒加工农副产品“富硒茶饼”。以“重品质、强监管、树品牌”为目标,上半年净增绿色有机认证产品8个,开展定量检测311批次,快速检测4961批次。目前可追溯企业105家,可追溯产品168个,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4.1万张。

(二)以绣花功夫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1.新农村建设步入佳境。围绕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要求,以绣花功夫抓好乡村环境治理,以标兵姿态抓实乡村生活垃圾分类,以园丁精神抓好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山水建设。2024年,柴桑区共实施50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25个,市县自建村点25个;创建全域美丽乡镇1个、美丽村庄12个、星级民宿2个左右;打造省级“四融一共”精品示范村庄3个。当前,新农村建设已完成申报、布点,并启动“三清”工作。

2厕所革命持续深化。紧紧围绕既改面子又改里子”“既要品质又要颜值的目标,高起点谋划,高规格设计,高质量管护。今年整改的问题厕所2322户,已整改848户,完成率36.5%。全区新改建户厕改造常规户厕700户,样板户厕100户,目前已完成152户,完成率19%。建立区级专家技术服务队伍人员7人,改厕明白人137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58%,改厕合格率100%以上,项目区农民满意度95%以上。

3.村庄管护成效显著。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一体化、长效化。一是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今年共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515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150吨,清理村内水塘17口、清理村内沟渠23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6吨,做到了行政村全覆盖。全区农村88座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整改完成。后期将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1家运维单位负责全区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精品村庄+整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结合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今年4月份,我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二是长效管护机制深化拓展。“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已进入运维阶段目前,平台关注量65937人,占全区乡村人口数的29%,计划将关注量提升至10万以上,今年新增1万人关注任务已分配到各乡镇,已完成4000人关注任务。后续将继续主推张贴印有平台二维码的“门前三包”责任牌方式,提升群众知晓率。规范处理平台事件问题,力争问题处理完结率、好评率保持96%以上。三是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进村入户宣传教育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00份、张贴宣传标语70条,同时依托乡村标识牌、公益广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广泛宣传,厚植生态环保、乡风文明理念,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局部美全域美”“一时美持久美的蝶变。

(三)以奋进姿态促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1.农业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一是产业龙头不断做大。我区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升级,鼓励支持来字号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目前,我区龙头企业已达3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总收入达120亿元,带动农户数约5万余户。二是新型农业主体日益增强。我区一直以来将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各种合作社达644家(其中国家示范级合作社2家,省级7家,市级12家,县级39家),家庭农场32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家,市级13家,县级15家);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500万及以上村1个,100-200万以下村18个,50-100万以下村15个,30-50万以下村16个。三是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区纪委牵头联合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局等7家单位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核查工作,区农业农村局派出两个工作组十余人,深入乡镇、村核查“三资”工作。目前,全区已有10个乡镇基本完成了“三资”网络平台财务数据录入工作。

2.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生产端,聚焦滨湖黑猪、富硒小麦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目前,正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龙头企业奖补、智慧农(牧、渔)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县、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储备工作。投资2亿元的“博莱预制菜中央厨房及食品加工配套综合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同时,积极组织辖区内龙头企业报送农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融资需求。在流通端,着力强化设施建设。20241月,依托智慧物流园申报了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今年将依托博莱建设一座万吨级冷库,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狮子智慧物流园与普洛斯物流公司签约,预计6月底完成一期建设。在销售端,加强电商平台对接。加强与盒马鲜生、圳品等大型商超对接工作,目前已有鑫万来与盒马鲜生签订了供货协议,20241-5月销售额6000万元。20242月依托礼涞集团完成抖音基地建设。5月,润地鑫公司与京东正式签约京东农场,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按照市局要求,全区24款产品上报了盒马鲜生货品。全面推进产业园提质增效,全区打造了省级示范园(产业园)3家、省级休闲田园综合体2家、市级示范园(产业园)11家、县级示范园13家,产业园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

3优化提升农产品品牌。一是加强品牌推介。由农垦部门牵头做好“柴优桑品”品牌推介,通过“优化宣传品牌架构、提升品牌宣传质量、注重品牌形象管理”等方式,整合全区优质农产品,统一logo,统一宣传。目前,正在研究江西柴优桑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广方案。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水稻品种对比实验,推广烘干机设备补助,做好水稻优质品种推荐,创新研发推出米粉、米乳、米油、营养代餐等特色产品,推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

(四)以高效务实作风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1.持续深化宅基地改革。今年,柴桑区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共涉及11个乡(镇、场、街道),95个行政村,自然村组数1493个,总宗数98059宗,完成户数83472户。柴桑区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已完成,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已全面铺开。建立了全区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台账,并已全部录入系统。

2.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4年上半年,柴桑区礼涞循环农业模式已处理约1.6万头生猪粪污,约30万羽蛋鸡粪污,已直接或间接消纳有机肥超1.2万吨,农田面源治理及有机肥施用覆盖种植面积超1.6万亩,提高了土壤肥力,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我区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招投标工作,目前正着手物资进场与项目治理。2021年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已完成单项工程验收工作,预计8月完成项目县级验收工作。

3.禁捕退捕成效持续优化。一是禁捕宣传力度加大。大力宣传长江禁捕退捕政策和水生生物养护知识,提升群众对长江禁捕禁钓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知晓率。更新大型宣传牌7块,增设禁捕禁钓警示牌9块。二是规范护渔队伍管理。完成长江护渔队组建和队员新老更替任务,新选聘3名护渔队员上岗,确保护渔员14人在岗执勤,定期组织护渔员培训,完善网格化管控机制,实现长江禁捕水域巡护全覆盖。三是执法力度增强。加大长江禁钓水域垂钓规范管理力度,加强柴桑区长江水域禁捕禁钓管理,开展重点水域联合执法行动12次,以劝离方式处理违规垂钓70余人次。四是平台建设坚实。加快推进渔政执法装备化建设、渔政执法监管平台规范化建设,安装带语音监控宣传器4个,下半年还将新增10个,加上长江沿线安装高空高清监控布点11处,着力构筑无盲区监控体系。采购无人机2台,执法快艇2艘,巡逻车5辆,进一步提升我区禁捕管理技防能力。

4.走前列争一流劲头更足。上半年共招引农业项目4个,投资金额均超过3000万元,所有项目平均进资率达51%。上半年,柴桑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2个国家级荣誉。

二、下一步措施

2024年,我局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一号文件”精神,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昂扬斗志,大力推进“一二三四五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水平。

(一)紧盯一条主线。紧盯农业强区”这一条主线,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围绕“一核驱动、两圈比翼、四区发展”产业发展规划思路,下好产业规划“先手棋”,奋力书写“产业富民、生态美居、休闲兴村、集群旺乡、农业强区”五篇文章。目前,浙大设计院正协助我区做规划设计工作。

(二)巩固两大成果。一是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去年,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为巩固好成果,今年,将完成投资560万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粮油检测室改造工作,确保农产品大数据智慧监管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同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力护航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巩固国家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果。近期,我区荣获国家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将加快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全区已启动以三清三整三提升为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聘请第三方参与,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处处美、持久美。同时,运用好5G+长效管护平台,让平台实实在在发挥作用,确保高质量完成新农村建设、四融一共、改厕等任务。

(三)把握三大关键。一是把握粮食安全这个关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抓好粮袋子、保住命根子、丰富菜篮子,确保完成粮食种植任务24.73万亩,粮食总产量1.7亿斤以上。加大渔业发展空间拓展力度,力争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新增2000亩,陆基渔业养殖规模达到100桶以上。二是把握三产融合这个关键。立足本地特色,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培育壮大博莱、仙客来、礼涞、鑫万来、好味来等省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来字号柴桑优品影响力,促进三产全面融合。三是把握乡村治理这个关键。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力推广涌泉乡黄洞村能人带动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365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

(四)打好四大攻坚战。一是打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持续实施“头雁领航、雏鹰振飞行动,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突出土特产要求,贯彻实施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滨湖黑猪和富硒小麦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全产业链。二是打好农村改革攻坚战。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四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改革创新,理顺制度、产权、责任以及市场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有效助推我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力争创新2-3个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三是打好农业品牌攻坚战。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响富硒”“柴桑优品”“渊米品牌。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5G+村庄长效管护平台,抓住全省平台运维试点县契机,着力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充分融入其中,把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品牌树起来。四是打好争资争项争荣誉攻坚战。坚持每月调度机制,及时掌握争资争项争荣誉工作进度,目前,我区正在谋划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及粮食储备周转库建设等项目。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与国家部委、省、市沟通对接,争资、争项、争荣誉、争试点、争发言、争开现场会。

(五)写好五篇文章。一是写好产业富民文章。以一乡一园为核心,发挥园区辐射作用,带动农民富裕富足。二是写好生态美居文章。以巩固国家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果为目标,开展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村庄美、环境美。三是写好休闲兴村文章。连片打造休闲旅游功能区,建设美丽宜居、产业兴旺联动发展的休闲乡村。四是写好集群旺乡文章。以优质农产品、规模化产业格局与高质量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着力点,打造乡域特色产业集群。五是写好农业强区文章。围绕特色、绿色、品牌、精品要求,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区目标。

2024年,我局将牢记干、比、抢、拼、闯要求,全力以赴抓落实,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竞技场,弹好协作曲,跑出加速度,以勇争一流的追求,滚石上山的勇气,疾起奋进的激情,向难求成的魄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造江西新时代五美乡村贡献柴桑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