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07-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1-278235
人社局“十三五”及2021上半年工作总结
关联导读:
人社局“十三五”及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我区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攻坚期,也是人社事业实现自我超越的非凡期。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一主线,突出“稳就业、保就业”这一重点,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十三五”任务圆满收官,人社事业全面进步。
持续发力稳就业保民生,就业创业领域打开新局面。五年来,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2757人、新增4050困难群体就业1007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5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禁捕退捕渔民就业安置率达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资金3.98亿元。就业创业促进、基层成长、青年见习、三支一扶和就业启航计划深入实施,累计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94人,安置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79名、师范定向培养生74名、医学定向培养生9名、农技定向毕业生10人,为乡村振兴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事业提升新水平。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全面落实,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连续5年同步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两次提标,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省统收统支,完成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全区社保基金运行平稳。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创造引擎迸发新活力。圆满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或省市政府特殊津贴等推荐申报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国家职称资格考试和申报评审认定工作,持续做好江西博莱大药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的后续管理工作,成功实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零突破。
持续防范化解用工风险,和谐劳动关系再上新台阶。“和谐劳动·幸福江西”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持续完善,“两金六制”全面建立。五年来,全区累计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120起,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起,年结案率均达到99%;办理各类劳动争案件354件,不予受理67件,立案287件,办结率97.3%,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
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人社公共服务实现新跨越。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取消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开通网络认证,认真梳理“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继续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大力推行人社业务“一窗式”“一链式”办理和“不跑腿、不见面、自助办”。
持续加大人社扶贫力度,决战脱贫攻坚展现新作为。大力推动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五年来,累计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7家,吸纳贫困劳动力13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39个,吸纳641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推进就业扶贫10条措施,就业培训补贴、交通补贴、扶贫车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全额兑现落实。
二、2021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工作。截止4月底,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0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1%;困难群体就业(4050)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1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3%。开展系列招聘会活动,线上共举办招聘会15场次,包括:线上“春风行动”系列专场招聘会,一系列活动先后有47家企业参加,提供了1066余个岗位;发放各类就业政策宣传资料40000余份;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去就业岗位、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截止4月底省内工业园区培训1183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180人,以工代训共2114人。发放稳岗补贴资金11.3万元,惠及职工330人;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待遇158人次,共发失业保险金18.7万元;受疫情影响,主动辞职人员领取失业保险补助金239人,共679人次,共发放失业保险补助金67.9万元。
2.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精准扩面、确保应保尽保。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实施尘肺病重点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同步落实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到位。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员、低保人员、城镇脱贫解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员、退捕渔民等参保代缴,待遇发放工作。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对来访群众和前来咨询的企业劳资人员都热心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向来访群众和前来咨询的企业劳资人员宣传相应的法律政策。2021年共接待来访75次,涉及86人。办理各类劳动争案件54件,不予受理9件,立案45件,已结案件37件,涉案金额210余万元。认定工伤40余件。二是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3家,涉及劳动者人数4792人,接待劳动者来访咨询共106批次,成功处理劳动者投诉28件,其中立案处理7件,协调处理21件,帮助427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798.65万元。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今年以来收取42家单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含银行保函)1581.89万元,返还37家单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76.82万元,并同步返还了利息。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当前就业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凸显、服务对象分化加剧,现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尚未完全适应服务对象需求所发生的变化,重点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精准服务难度日趋加大。当前就业主要矛盾已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公共服务智能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2.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工资难度大。在乡村振兴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畜牧养殖、土地租赁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主管单位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动较少,根治欠薪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中经常陷入被动局面。在办理欠薪案件过程中与公安机关配合不够紧密,导致部分案件调查不够深入。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款性质多样化、监管难度大、维稳压力升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双创”引领带动,坚持就业优先发展
一是加大就业创业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各类宣传资源和媒介平台加大政策宣传,特别是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推介,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通过评选表彰青年创业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强就业领域舆情风险防控,防范就业歧视。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工业园区服务对接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缺工人数及工种、工资待遇、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情况,分析缺工原因和用工规律,研究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问题。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按需分类做好脱贫人口、退捕渔民等群体的培训工作。 加强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开展培训补贴标准评估,加快培训补贴落实,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方向。四是强化创业就业带动。完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现贷款质量稳步提高。探索创业担保贷款多元的信用担保方式,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使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
(二)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是落实政策,扩面参保。通过严格执行征缴政策、完善征缴工作措施、健全征缴信息系统、加强征缴协作配合、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二是加强机构整合,将人员分工到位。三是积极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妥善处理。四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社保费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意识,扩大社会参保覆盖面,持续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活动,用直观生动事实提高社会保险的信誉度,增强职工参保缴费的自觉性。五是加大基金监管力度。严格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管理,持续规范养老生活补助工作。开展社保基金现场监督检查、失业保险内控检查、养老保险待遇核查、工伤保险经办专项检查,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严厉查处欺诈骗保案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一是积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工作,组织好报名、考试、面试、体检、录用等各个环节工作,为基层输入更多的优质人才。二是落实好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政策。按照省、市关于职称评审向基层倾斜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荐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尤其是涉及农、林、水方面的基层人才。三是保障好基层人员工资待遇。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标准发放边远山区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充分保障好基层人员工资待遇。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好法制环境
一是加强企业劳动用工和依法依规经营指导,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性裁员和劳务派遣,做好劳动关系形势监测分析,完善劳动关系风险隐患预警报告制度。二是加强根治欠薪源头治理,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工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三是继续抓好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通过扩大劳动监察网络,充实劳动监察力量,摸清企业基本情况,有效监督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四是加大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司法衔接配合工作,提高欠薪案件结案率。五是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劳动监察员业务培训,提升劳动监察执法能力。强化全体工作人员服务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公开服务内容,热心接待办事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六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基层调解工作力度,加强调裁衔接、裁审衔接。继续实施“护薪”行动,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处理工作。
九江市柴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7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