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5-0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4444
人社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2022年,面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柴桑区人社局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六稳六保”,一体推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体工作推动高效
一年来,柴桑区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紧扣年初目标,胸怀必胜信心,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各项工作推进有序,重要民生指标有望提前完成。
——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就业总量保持稳定。1-8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75人,完成任务数2850人的86.8%;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971人,完成任务数1000人的97.1%;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0人,完成任务数200人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7%;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82元(个体工商户5782万、小微企业 1800万),完成发放任务数8800万元的86.2%。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基层成长、青年见习、三支一扶和就业启航计划,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招募就业见习人员75人,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88个,申报农业定向培养5个、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2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1人,安置定向师范培养生10个。就业政策积极落实。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1场次,发布就业岗位3210个,开展岗前培训261人、发放补贴资金10.3万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8人、发放资金7.8万元。预计11月底新增岗前培训200人、技能提升培训350人、职业技能鉴定350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00人,支付补贴资金约75万元。援企稳岗措施全面落实。实行“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提升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率,发放稳岗补贴277.12万元涉及企业515家。乡村振兴帮扶有效衔接。做好脱贫人口的稳岗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的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目前累计发放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54.72万元惠及1478人,兑现帮扶车间补贴资金1.1万元吸纳就业69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36.54万元安置就业311人。
——社会保障举措得当、见行见效。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实施。1-9月,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87万人、1.76万人、2.08万人,为6017名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预计年底全民参保率可达95%以上。社保基金监管有力。1-9月,收取养老保险费18.24亿元、支出47.89亿元,收取工伤保险费249.84万元、支出368.32万元。
——人事人才全面提升、价值凸显。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申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42人、招录37人,申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60人、招录52人,申报“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15人、招录6人。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定向培养”计划,申报“三支一扶”招募计划21人、成功招募21人,申报农业定向培养5个、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2人,定向师范培养生10个。积极畅通职称申报渠道,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审,2022年职称评审推荐申报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正在认定,推荐申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1人,推荐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申报高级经济师2人。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持续做好江西博莱大药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日常管理,今年4月份,进站2名、出站1名,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上取得了较好成效。积极落实表彰奖励工作,全区累计入库评比达标表彰项目4个,其中今年新增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个。
——劳动关系依法规范、和谐稳定。劳动保障监察强劲有力。开展了劳动保障专项监察活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劳动力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持续规范劳动用工管理。1-10月,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29家,接待劳动者来访咨询220批次;接收“全国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线索93条,成功核处93条,及时核处率达100%;受理各类欠薪案件69件,立案处理17件、协调处理52件,为934名劳动者追回1512.53万元劳动报酬。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访202人次,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8件,立案95件,结案79件,结案率达83.2%,依法调处59件,调解率达74.7%,涉及金额300余万元;紧紧围绕新《条例》,严把“四关”,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05件,认定工伤92件,正在审查13件,认定精准率达100%。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全面提升。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累计减半收取12家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减免金额达396.8万元,累计接收11家企业使用保函替代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963.6万元;截至目前共有66家企业缓缴社保基金169.33万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方案,与九江银行、邮储银行等建立社银合作窗口,全面实现人社服务“就近办”。为领取资格认证不方便的人员提供上门认证服务,提供上门服务认证60余人次。建立“好差评”制度,共接受政务服务“好差评”8795条,好评8794条,差评1条,差评整改率100%。
二、亮点特色可圈可点
(一)做好人事人才服务,打造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大力实施人事人才创新提升行动,配套出台柴桑区人才落户优惠政策文件,牵头受理人才待遇的落实工作,开辟人力资源企业“双证”办理绿色通道,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升级,依托集聚产业、整合资源、孵化企业、培育市场、拓展服务的五大核心定位,高标准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孵化”的人才就业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立足全区、辐射省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聚集高地,实现员工招聘、入职、管理、离职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吸引更多人才来桑留桑,大力推动企业破解“用工难”。2021年9月成功申报设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2年8月顺利通过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评估组验收评估和网络公示。目前产业园实现进驻人力资源企业48家,“AA”级及以上诚信等级机构11家(其中国家级诚信示范机构1家、省级诚信示范机构1家、AA级诚信等级机构9家),服务园区企业用工18580人,今年上半年园区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9.3亿元。
(二)做好法治人社建设,争创全国示范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法治人社”建设的要求,坚持“以法治促发展、靠法治保稳定、用法治惠民生”的理念,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力打造“责任人社、创新人社、效能人社、阳光人社”。圆满完成全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工作,并在全省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政策解读培训会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将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主动解决涉企涉民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围绕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等领域,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2021年获全市人社系统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优秀等次。2018-2020年连续三年在全市人社系统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评中均位居前三,2019-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区高质量发展考评“综合先进单位”,2017-2021年连续五年获全区“综治先进单位”,今年成功入选全省4个推荐候选单位。
(三)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助力重点群体创业。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加强与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推行创业贷款免担保免抵押新模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退捕禁捕渔民等群体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企业创业担保贷款9156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6756万、小微企业2400万,带动1034人就业,超目标任务4%。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180万元4人,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410万元,发放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贷款90万元。积极探索新型就业招聘模式,大力推进湖北黄梅与江西九江两地人力资源跨江合作,今年8月31日,在湖北黄梅东禅公园广场举办的首场联合招聘会上,柴桑区华玖科技、雄基建设集团等8家企业入场招聘,提供了包括数控技术、外贸业务、工程师等工种岗位3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2人。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宣传力度,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等媒介平台,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推介。继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工业园区服务对接工作,及时全面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和规律。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年底各项指标任务的扫尾收官。
二是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继续抓好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有效监督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继续实施“护薪”行动,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处理工作,持续做好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基层调解工作,加强调裁衔接、裁审衔接。
三是持续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运用好全民参保数据,严格执行征缴政策,不断完善征缴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和征缴协作配合,抓住重点人群精准扩面,不断提高社保基金征缴率。继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开展社保基金现场监督检查、失业保险内控检查、养老保险待遇核查、工伤保险经办专项检查,强化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
四是持续抓好其他基础性工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持续抓好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加大日常工作的自省、自查和整改、提升,以百倍的努力去对待、去工作。
总之,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既有收获,又有不足,我们将始终紧抓“六稳六保”目标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