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12-1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9851

柴桑区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12-19 10:17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今年以来,柴桑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及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埋头苦干,守正创新,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着眼全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等民生福祉,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各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一、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立足保障民生之本,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稳就业是人社系统的首责首业,我局坚持以“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为准绳,全力保障全区就业局势总体和稳定。截至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753人,完成任务数3100人的88.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0人,完成任务数1200人的11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5人,完成任务数260人的105.8%;相关任务预计于12月底前如期完成。一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扩增量”。我局把支持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突破口,严把关、强宣传、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动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快速发展,让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成为惠企纾困的有力手段。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072亿元完成发放任务数2.4亿元的75.30%;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壮体量”。将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募集到见习岗位236个,有29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94名符合条件的失业青年到见习岗位参加就业见习。2024年度全区共有脱贫劳动力6697人,已就业4815人,共计发放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2428人,发放补贴资金93.94万元;人社部门共安置脱贫劳动力公益性岗位309人,拨付岗位补贴121.31万元。全区共有退捕渔民总数98人,已就业62人(其中36人已经退休)就业率占需转产就业渔民的100%。三是搭建岗位精准匹配“供需端”。我局利用打造“5+2就业之家”平台契机,充分利用区乡村现有场地和设备,依托邮储银行网点众多特点,以“城区、园区、景区、产区”四区模式共打造79个“就业之家”网点,形成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强化与社会资源合作,共建联建基层就业服务网点,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截至目前柴桑区企业注册数369家,线上发布岗位归集招聘人数1508人,成功介绍用工入职256人次。四是构建职业培训人才“输血泵”。重点围绕我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的技能人才需要,通过补贴性培训稳定企业用工,缓解结构性矛盾。采取“订单、定向、品牌、项目”的方式办好工业园区定向培训。让企业担当培训主体,自行安排培训,有效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截至目前,已有12家企业开展了岗前培训,共培训837人,补贴资金20.15万元;1家培训机构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共培训47人,拨付资金5.64万元。五是开展公共就业活动“优服务”。2024年区人社局开展惠企政策调研活动,采取“听汇报、实地看”的方式,实地走访沙城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园区几十家企业,进一步摸清了我区人社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底数,促进惠企政策的落地见效。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以及重点就业群体专场等招聘活动,持续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截至目前,人社部门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50场,参加招聘企业数88家,提供岗位3018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315人。

(二)立足人才强区战略,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局一直以来致力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保持政企之加的沟通交流,营造惜才氛围。一是积极落实人才政策项目申报。今年以来,推荐华林特钢、德思光电申报“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推荐九江礼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等3人申报省政府津贴;推荐九江东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薛国华等2人申报国务院津贴;推荐江西力源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4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荐九江德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贤良博士申报2024年度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全年高层次人才申报审核认定44人,最终35人通过审核,其中C类人才1人、D类人才5人、E类人才29人;全年申报高级职称117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12人)、中级职称117人、初级职称正在申报过程中。二是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年申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34人、实际招录32人,申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29人、实际招录26人,申报“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招聘计划17人、实际招录9人,申报招聘“大学生村医”3人、实际招录2人。三是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定向培养”计划。全年申报“三支一扶”招募计划12人、招募上岗12人,安置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18人、服务期满“特岗教师”27人、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1人、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23人。

(三)立足社会保障发展,高效能织密社会保障网

我局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通过宣传动员、完善制度、政策激励等方式,把更多人纳入社保体系,着力提高实际缴费率,推进参保缴费科学化、精准化、有效化,织密社会保障网。一是扩面征缴工作稳步推进。截止到10月底全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7.1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85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2.5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取2.12亿元、支出4.21亿元,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取1.24亿元、支出1.91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收取0.16亿元、支出1.02亿元,工伤保险费收取654万元、支出496万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2022年退休人员改办情况。对改办经过材料审核,并根据其工作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重新核定其养老保险待遇。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022年退休人员改办214人。三是出台被征地农民新政策。根据最新文件《九江市柴桑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完善经办管理根据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审核程序,积极组织被征地农民按照规定参保缴费,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权益。四是严抓群腐治理工作。根据社会保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的开展。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养老保险基金问题事件3起,涉及金额6.39万元,已移交区纪委。已全面整治到位。

(四)立足安全稳定有序,聚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统筹兼顾、抓主抓重,保持人社领域总体安全稳定。一是依法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活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劳动力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根治欠薪夏季行动等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用工环境。今年以来,为17个工程建设项目办理保函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为企业减负625.24万元;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7家,接待劳动者来访咨询共313批次,接收“全国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线索195条,已成功核处195条,及时核处率100%;成功处理欠薪案件86件,其中立案处理10件,协调处理76件,为512名劳动者追回747.39万元劳动报酬。二是发挥劳动仲裁作用,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力度。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访240次,涉及270人,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31起。目前办理各类劳动争案件131件,不予受理12件,立案119件,已结案件115件,结案率96.63%,调解81,调解率70.4%。较好的为来访群众和前来咨询的企业劳资人员解答了心中的疑惑,使得带有怨气的来访群众满意而归,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2024年3月份根据人社部要求,开展了企业薪酬调查活动,涉及全区企业49家,职工几千人,按时完成了任务。按时完成企业薪酬调查任务,完成度达到100%。5月24日、6月26日在两场次区人社局9楼会议举办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知识讲座80余家企业参与。2024年5月30日结合机构开放日活动组织10家企业和劳动进行仲裁庭观摩并在观摩后组织企业进行座谈,加强了对企业的用工指导和政策宣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增城乡劳动力、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人偏差,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受后疫情时代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各行业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增加不多,特别是餐饮、旅游、酒店、零售等相关服务行业经营困难,岗位减少。

(二)维权维稳工作任务艰巨。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影响,经济领域风险持续向劳动关系领域传导,导致用人单位侵犯职工权益等违法案件持续增多,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量和调解难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部分行业、项目转包、分包现象严重,链条长、关系复杂,拖欠工资隐患较多。许多属于历史遗留回题,个别案件没有配套的政策法规,解决问题的难度大。

(三)社保领域企业历史欠费太多,一次性解决问题存在困难。一是人员较多,改制不彻底,维稳压力较大。新洲垦殖场历史上也是因为职工众多,资金不足,改制工作不彻底。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退一补一”的操作模式,办理到龄人员待遇领取手续。该场职工居住较为集中,处理不好,维稳压力巨大。二是解决问题资金量巨大,区政府无力一次性承担。因为新洲垦殖场目前大多数土地都在职工小队手里,未在总场集体手中,政府需要时间进行土地权属收回、启动市场融资等工作,且解决问题所需周期长、负担重,区政府无力一次性承担。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稳就业、保就业,把稳就业基本盘。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深化供需对接,创新招聘形式,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招聘活动,做大做强招聘品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群体援助等工作,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兜牢就业底线。推进创业带就业,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培训服务,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强化培训促就业,拓展职业技能培训成果,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模式,高标准完成就业创业各项指标任务。

(二)全覆盖、促改革,织密社保安全网。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扎实做好农民工、被征地农民、新型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保险保障工作。按照要求稳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待遇标准。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加强政策柔性宣传引导,规范业务需求提报流程管理,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加快人社数据红利释放,推动待遇资格认证向“无感式”转变,逐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退休待遇查询、资格认证“全业务用卡”。加大基金监管和内部稽核力度,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基金运行安全规范。

(三)强产业、汇人才,做优人资产业园。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落实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产业“十四五”规划。对园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引进发展前景好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为产业发展储备力量。以核心园启用为契机,高效推动人力资本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大招引力度,发展壮大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化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智慧化管理示范标杆。组织策划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产业交流推进活动,推动产业跨界、跨地区融合发展。

(四)保稳定、促和谐,创建和谐示范区。大力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联合惩戒体系,始终保持治理欠薪高压态势,高质量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一批监察能手。畅通全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全链条平台,深化“1234”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同步推进要素式审判和仲裁改革,扩大调解组织覆盖面。强化大数据衔接,形成专业度高、信息共享、反应迅速、有效管用的劳动争议治理新常态。加强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评选,推广电子劳动合同,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五)强管理、优服务,打造人社主阵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抓好“放管服”改革,推进信息化建设,用好省市就业、社保、劳动保障监窗等系统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拓展社会保障卡在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便民化,持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在体验中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办件时限、精简办事材料。推行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巩固拓展专项整治成果,守住廉政"底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社队伍。

(六)抓党建,提质量,奏响为民主旋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落地见效。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统筹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九江柴桑贡献更多人社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