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0-02-2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G20110-0301-2020-0002
柴桑区司法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柴桑区司法局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扎实工作,排难而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区城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局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作用。一是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参与我区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参加了区“一河两岸”治理、高铁新区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和安置房分配等中心工作;二是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东风村的帮建牵头单位,我局带头做好创建帮扶工作,积极协调其他几家帮建单位参与帮扶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了一公里狮岳公路的立项,寻求市直部门支持十多万元,在东风村路建立了大型彩色电子显示屏,司法局帮扶该村创建资金2.1万元;三是积极参与区信访接访和区域重大矛盾纠纷调解。随着我区强工兴区战略逐步实施,涉及民生的矛盾纠纷大量出现,由此引发了较多的上访问题。法律援助中心为信访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信访人员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主张权利,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抽调8名骨干脱产参与城子镇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宣传、维稳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认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律宣传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对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针对我区普法阵地建设薄弱状况,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建设一公里法制文化长廊。如东风村、贤母园、甘泉小区法治文化宣传长廊,泉塘社区、石门小学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和图书屋,对柴桑区法治文化公园进行了宪法内容更新,增设了集宪法宣传、法律明白人宣传、扫黑除恶、双提升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廉政文化等,投入资金7万多元。二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在全区推广“平安夜话”模式,村干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交流,宣传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为老百姓释法解疑,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三是坚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年召开了3次专题联席会,落实普法工作。组织和指导国土、环保、建设、安监等部门多次开展大型法律宣传活动。四是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组织全区四十多位“法制副校长”走进各中小学校园,为青少年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了我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五是在全区开展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工作。先后在江洲、城门、新塘、新合、区局举办法律明白人骨干培训班11次,培训骨干400多人。六是利用区综治中心平台,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今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300余人次,针对性地解答来访群众法律困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区累计投入“七五”普法经费130余万元。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2万余份,出动宣传车80余次,发放自编各类法律知识手册6000余册、便民服务联系卡1500余张,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2万余人次,全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七是认真开展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主题教育活动,今年7一8月先后举办了2次宪法专题讲座,聘请省市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参训人数380多人。八是区司法局参加了区纪委监委举办的监察法知识竞赛,获得了三等奖。区司法局组织干部参加监察法知识考识,全部合格。
(二)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2018年我区共有刑满释放人员140名,其中省内监狱107名,设区市内看守所33名,接送率100%,建档率100%;省外监狱15名,远程会见预约33次,实际会见33次,会见率高达100%。做到了对刑释解教人员“不脱帮、不漏帮,不脱管、不漏管”的工作目标。严格按规定发放生活补助金,对于家庭困难且办理了失业证的刑释解教人员依法发放生活补助费,并签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议书》,避免了刑释解教人员无人帮教的现象发生。利用远程会见平台积极服务特殊人群,2018年全年开展远程会见33次左右,为96余人次提供会见服务。我区现共有安置帮教基地三个,一是将区公共实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定为我区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人员技能培训基地,拓宽安置帮教人员的就业渠道。二是与南昌监狱一起在我区信尔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建立的安置帮教基地。三是与省监狱管理局在我区新塘乡胡桥村成立的金柿种植基地。这三个基地确保了刑释解教人员在出监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安置帮教,使他们在进入社会时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获得过渡安置,给予了社会温暖和关怀,降低了再犯罪率。
(三)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2018年,我区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工作,做到管理有序,力求使每位矫正对象在解除社区矫正后都能够顺利回归社会。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区累计接受社区矫正人员651名,期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487名,全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164名,其中:管制7名,缓刑144名,假释9名,暂予监外执行4名。一是规范了审前调查制度。审前调查作为社区矫正的前置程序,是判定被告人或者罪犯是否适合社区矫正的重要依据,是刑罚个别化在社区矫正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实现刑罚效力。今年我区已进行审前调查43人,采信率达到95%以上,其余案件还在审理中。同时对一名不服从矫正管理的对象进行了收监。
二是加强部门衔接。主动衔接检察监督部门,社区矫正股与检察院监所科常态化开展了法律文书及人员的核实工作,及时处理未按时报到情形,同时主动接受检察部门监督,邀请检察院工作人员参与了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等多件重要事项的研究讨论;与法院、监所的文书、人员衔接工作顺利开展,推进了审前调查、督促报到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审前调查采纳率、按时报到率。
三是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全体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摸排。为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柴桑区司法局社区矫正股对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摸排,落实移动手机定位监管,重点人员手机定位和电子手环双定位、定期指纹加人脸识别报到等社区矫正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对职务类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逐个排查,核实其是否为涉黑涉恶人员,是否已开除党籍,经排查,职务类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涉黑涉恶情况,均已开除党籍。同时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对近五年来全区刑满释放人员进行集中摸排,深挖是否存在涉黑涉恶人员,掌握其近期动态,做到“两类”人员均“底数清、情况明”。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学习扫黑除恶教育警示活动,告诫他们远离黑恶势力,积极举报涉黑涉恶人员。
四是成立了九江市首个社区矫正公众号。为进一步普及社区矫正知识,提升监管教育水平,近日,九江市柴桑区司法局开通九江市首个社区矫正微信公众平台——柴桑社区矫正(微信号:cssqjz)。这是柴桑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思路,提升社区矫正人员管教水平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四)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今年来,全区129个调解组织和589名调解员活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2018年全区人民调解共受理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6件,成功调解422件,调解成功率为99.2 %。其中江洲、马回岭、沙河司法所积极配合镇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充分发挥司法、道德、行政等多方力量,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发挥了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推动乡村实现乡风文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
(五)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年”活动。适度扩大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逐步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帮助困难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加强刑事法援工作。对公安、检察、审判机关指定的案件,法援中心积极指派业务精湛的律师担任辩护人,参与辩护,全年共受理承办刑事辩护案件共计27件。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积极与区检察院对接,指派值班律师,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成功办理认罪、认罚案件2件,有效落实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健全完善衔接机制。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扶贫、民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组织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等衔接机制,实现信息对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提升法律援助质效。二是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下基层、进乡村活动。积极深入乡村开展普法宣传,先后到新塘乡前进村、岷山村;新合镇利民村;城门乡白合村;岷山乡小阳村;江洲镇槐洲村等地为普通群众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册。通过众多普法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三是加强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参与区信访接待和综治值班,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来访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对于县域重大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维稳协调,为协调组提供法律意见,出谋划策。通过法律援助职能,为区维稳工作发挥积极地作用。2018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1件,免费解答法律咨询2825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质量符合相应的要求,没有对办理案件和事项质量投诉的现象发生。
(六)认真做好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对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工作的监督,引导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规范执业,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员的良好形象。鼓励律师、公证员积极参与我区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大力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工作整体水平,增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质量意识,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服务诉讼活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目标。2018年律师所代理各类诉讼173起,其中民商案件132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2018年以来,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560件,解答公证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先后参加区政府安置房工作5次,支持区政府中心工作办理证据保全公证5次,保障了区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2018年司法鉴定所共办理250起案件,全年没有发生对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案件的投诉。
(七)认真做好医患纠纷预防与调处工作
2018年区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共调处医患纠纷2起,成功调解2起,接待群众咨询200余人次。有效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了医闹事件的发生,净化了我区的医疗环境,受到了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做好其他工作
(一)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结合普法传习活动,持之以恒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工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7月初组织全局党员到岷山烈士陵园重温誓词,接受红色教育;8月组织党员到区烈士纪念塔吊唁革命烈士、到江洲进行送法下乡活动;9月组织党员到东风村进行文明创建帮扶活动;计划10月、11月到修水、德安等红色教育基地、12月到市廉政教育基地,党员参加党内日常活动的内容丰富。严格执行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认真落实“党费日”制度,党员按时交纳党费。
三是落实党建责任,加强基层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与各支部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目标细化到支部,做到半年督促检查,年终考核奖惩。做好换届工作,推选党总支委员5人,改选机关、律师所、老年等3个党支部班子,推进党组织生活标准化。要将“三会一课”在“两学一做”中抓细、抓常、抓实。严格按要求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组织增加新鲜血液。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司法系统的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确保专题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四是抓好作风建设,促进廉洁自律。结合区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逐项逐条开展专项整治,着力破解“不愿担当、不会担当、不敢担当”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长效机制。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用严明的政治纪律管好管住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组织纪律,下大力气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监督执纪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突出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和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坏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的专项治理,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要求,落实好监督责任。6月份启动“亮身份、转作风、树形象”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区司法行政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 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双提升”工作
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局,贯彻落实市司法局、区政法委的工作部署,结合职能职责多形式开展“双提升”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双提升”工作知晓率。以“法律七进”、普法传习为契机,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深入重点乡镇、村居开展“法治宣传助力精准扶贫”送法下乡活动。
二是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加强矛盾纠纷调解,把化解矛盾纠纷,解民怨、顺民心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化解热点难点领域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三是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特殊人群管理,开展帮困扶助、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
四是认真落实法律服务便民利民措施,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顾问的管理指导,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五是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好司法行政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任务,营造良好的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氛围,指导律师依法开展涉嫌黑恶势力犯罪刑事辩护,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我局招商引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招商局的工作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全区经济和谐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加强领导,认识到位。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宣传和提供法律服务部门,积极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坚持把为全区招商引资提供法律服务工作,列入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多次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如何为我局招商引资工作服好务,成立由局长为首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在司法行政工作意见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为我局的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发挥职能,营造氛围。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普法宣传和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一是加大了普法宣传力度,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全面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积极化解不和谐的因素。二是积极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行政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依法出具法律建议或意见,着力解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大涉法事务,努力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行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认真为企业做好法律服务,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三是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根据区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我局高度重视,全员动员,成立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分解到位,深入挖潜,寻找商机。“一把手”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我局在二类招商引资单位中排名前列。我局成功引进的禧泰玻璃目前厂房已经封顶完毕,正在进行内装修及设备安装工作,不久即可运行生产。下一步继续努力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竭尽全力,为政府和企业保驾护行,为构建和谐柴桑作出新的贡献。
四、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局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9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区法建办的部署的工作任务,找准、抓住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关键环节,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司法行政工作在全区有为有位,为“全力决战工业,倾力改善民生,着力创建‘三城’,建设强盛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主要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1、继续抓好“七五”普法工作,弘扬宪法精神,举办宪法专题讲座1-2场,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法律观念。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实施工程,打造5一6个样板。
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将司法所与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将所有司法所全部进驻乡镇综治中心,配齐增强司法所力量。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新建1-2个基层司法所。
3、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积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创新管理,严格执法,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矫人员和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上级规定的范围内。建好矫正监管中心和视频会见室,达到省市监管要求。
5、加强公众安全感工作的宣传,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6、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区法建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柴桑区司法局
2018年12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