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2-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0854
九江市柴桑区司法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九江市柴桑区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柴桑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厅、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区委“六大战略”和“十大攻坚行动”,紧盯政治稳定、法治建设、大局安全、为民服务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紧盯政治稳定,高举旗帜筑牢绝对忠诚
(一)加强政治建设,党建引领更加有力
围绕对党忠诚主线,强化政治建设主题,统筹安排、科学部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作为筑牢忠诚底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向阳而生”的动力引擎,共组织党组“第一议题”专题学习11场次,班子成员撰写发言材料40余篇,同时以工作指引形式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指导,规范全局“第一议题”学习,实现同频共振。深入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五个必须”的政治要求,确保干部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加强制度建设,党内生活更加规范
严格规范议事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共召开党组会14场次,研究“三重一大”等各类议案,坚持党组承担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贯通、高效有序的运行体制,构成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在配合中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看齐的意识、提高看齐的素质、提升看齐的本领,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四强四好”模范机关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三)加强组织建设,党管干部更加严格
强化用好我区革命烈士纪念塔、岷山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通过党史学习、实地参观、座谈研讨等各种形式,将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融入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心灵,把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转化为干部队伍的自觉行动。同时积极培养独当一面、才能出众的优秀基层干部,有计划地把敢于战斗、敢于攻坚、敢于奉献的优秀干部送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壮筋骨、长才干,在理清千头万绪中磨练耐性、提升韧性,让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稳更实。
二、紧盯法治建设,凝聚共识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稳步推进
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对标提升法治力 奋进喜迎二十大”主题实践活动方案》《争创新时代法治建设“第一等工作”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关于印发区委全面依法治区相关工作制度的通知》为统领,紧盯81项重点任务推进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主动认领任务42项,定人定责、跑表计时、逐项跟踪,各项工作全部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落地。
(二)立足政府公信,依法执政严格规范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服务性、保障性作用,结合我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实际,制发《九江市柴桑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截至今年11月,共审查以区政府名义签订的合同、工作方案、重大决策等共计68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1件,其中不予受理3件,已办结3件,受理中5件;代表区政府应诉案件2件,1件正在二审阶段,1件已完结且胜诉;督促催办规范性文件备案1件,有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三)立足公平正义,依法行政全面监管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审核落实执法记录仪206台,行政执法人员352人,法制审核机构10个,法制审核人员数22人;全力覆盖行政执法“免罚清单”,截至11月,共收到行政执法单位通报行政执法适用免罚清单案件总数1559件,不予处罚1559件,免于罚款数额51.652万元,免于其他行政处罚数121件;全速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联合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沙城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沿江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印发了《九江市柴桑区行政执法监测点工作方案》,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设置行政执法检查监测点60个。
三、紧盯大局安全,立体防控构建维稳屏障
(一)强化矛盾排查,维护基础环境
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围绕“四个重点任务”,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社区、村法治宣讲栏的作用,调动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力量,大力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正当渠道反映诉求。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局及各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解各类纠纷269件,已调解成功269件,调解成功率 100%,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重点监管,筑牢稳固防线
坚决按照因人制宜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日常教育矫正,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矫正类别、性格特长等不同情况个性化矫正,截至11月中旬,我区在矫社区矫正人员144名,其中缓刑139名,管制2名,假释1名,暂予监外执行2名,均安排专人全面严格审核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汇报笔记,坚决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同时根据矫正表现进一步引导社矫对象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成效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强化联通协同,力保安定有序
积极联系并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联动协调机制,严密落实必接必送和安置帮教政策,今年我区共接收刑释人员178人,其中省内监狱112人,省外监狱39人,省内看守所27人,省内监狱和九江市内看守所接送率100%,建档率100%;截至11月中旬,远程视频会见预约495次,因疫情原因远程视频会见暂停65次,实际会见430次;同步依托我区2个安置帮教基地开展技能帮扶,鼓励引导刑释人员就业、创业,并组织专人负责继续动员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进来,加大社会爱心帮扶力度,着力帮助刑释人员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感受幸福生活。
四、紧盯为民服务,利民法治汇聚奋进力量
(一)弘扬法治凝民心
全局上下一心全力打好法治教育阵地仗,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法律七进”,精心组织《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相关法律主题讲座7场次,开展各种形式送法下乡活动20场次,印发各类法律宣传折页1万余册,发放法律援助服务热线纪念品5000余份,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600余条,切实帮助群众运用法治方式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让法治思想更有形有感有效地扎根群众内心。今年我区成功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 建成“法律明白人”广场3处,为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创造了新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法律援助聚民心
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做好“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工作,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今年以来,柴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5件,免费解答法律咨询920人次;受理审判阶段指定辩护案件13件,为288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积极进行“三台融合”业务登录,平台登记业务为4970件,未发生一起对案件办理和事项质量投诉的现象。公法中心主任林炜承办的“出嫁女重获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案还荣获九江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三)便民服务暖民心
持续深化公证改革,在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上下大功夫,今年以来,柴桑公证处深入推行为困难群体提供上门便捷服务,健全咨询、预约、反馈机制,开通涉企公证“绿色通道”等6项便民举措,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截至11月中旬,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51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证法律援助事项6件,为服务区域经济办理公证事项6件,有力展示了“小窗口”的“大服务”,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五、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依法治区工作统筹,深化法治建设,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党委领导,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格局,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
三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在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中,始终坚持依法办案、公正裁决,对重大复杂案件实行集体讨论,严把案件质量关。
四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构建三级调解网络。进一步梳理、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调解组织,实现综合调、专业调、乡村调协同发展、调解全覆盖。
(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依托“一公里”法治文化圈、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公园、法律明白人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带动群众学法热情。
二是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以及在全社会普遍开展法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着力构建“全媒体普法体系”,打造一系列以报刊、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广告宣传媒体机为载体的媒体法治宣传平台。
三是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坚持执法办案和普法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利用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通过广泛普法促进文明执法。同时,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在日常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的同时,根据自身职能,结合特殊时段和节点,开展各类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集中法治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制度。推进宪法宣誓制度和宪法知识任前考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及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
五是深入做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村务管理、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和法治创建以及开展“村民说事”等法治实践活动,通过“法律明白人”带动基层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使用新建成的司法局业务用房和智慧矫正中心用房,切实贯彻落实江西省司法厅关于“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的要求;搭建好全区“两个平台”“三个中心”的信息化架构,完成全区“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工程,实现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建设目标。
二是整合区级行政资源。利用全区法律服务优质资源,与其他部门寻求互补,吸引人、财、物等行政资源进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三是整合专业社会资源。敞开大门,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共享法律服务受众资源,激发法律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四是完善社会治理法治机制,发挥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和普法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扩大法律服务供给,用身边的人解决身边的事,突出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五是加强法律援助的队伍建设。在目前业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政府财政聘用临时人员,充实队伍人员。同时,依法有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十四五”末全面建成。
- 推进司法所建设。
按上级有关要求,应用3年时间完全消除“无人所”、“一人所”,约每年30%-35%司法所达到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司法所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