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日,统筹谋划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柴桑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实施,《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战略引领,是“十四五”期间全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规划》着眼谋划长远,立足干在当下
《规划》统筹考虑“十四五”总体目标与2035年高标准建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美丽江西“柴桑样板”远景目标,紧密对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确保总体要求、形势判断、总体目标、重点任务等保持一致。既着眼谋划长远,提出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目标和举措,又立足干在当下,明确了当期见效的重大政策、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规划》还立足区情实际,在任务部署上体现柴桑特色,围绕区委“产业兴区、交通强区、文旅旺区、环境立区、幸福城区”五大战略,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奋斗目标,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规划》坚持五项基本原则,聚焦五大维度指标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依法治污”“系统保护、精准施策”“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共治”五项基本原则,书写“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更高起点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更高质量转型、生态系统安全性更高水平保护、环境安全风险更高要求管控、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标准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规划》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五大领域,设置2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10项,充分衔接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规划纲要,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规划》明确八大重点任务,实施八项重点工程
“十四五”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三大挑战: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仍有压力,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我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三大机遇: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机遇愈发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愈发浓烈。 《规划》谋划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三是加强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坚持“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五是强化源头防控,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六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七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八是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还提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八项重点工程: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土壤风险防控和治理修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七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