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名优特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2-2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0-874539

城子镇红糖烧饼

发布日期: 2024-02-23 15:35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卖烧饼啰!”那一声悠长的叫卖声,不仅时常出现在大街小巷里,在抗日电影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故事片中黄桥烧饼曾经风靡全国。而位于长江边的九江县城子镇的红糖烧饼同样也有抗日的美名,1938年8月22日,抗日名将薛岳与从长江边城子镇大屋何村登陆的日军和沿沙阎路进攻的日军激战,拉开了沙河大战戏幕,城子镇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烤熟的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民奋力抗日的雄壮凯歌。
    可以说烧饼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饼法”一章,而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也有关于烧饼的描写。古时烧饼,制用精细。据《随园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今天的城子镇烧饼则更具特色,可别看那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但它外形饱满圆圆的非常美观,色泽黄白点缀,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美食,常被城子镇人用来招待客人。
    城子镇烧饼店光在集镇上就有三四家,都是四五十年的传承老店,完全靠纯手工的制作。离城子镇政府不到三百米处——张氏烧饼店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老店,店主张周虎和老板娘何国华大约四十多岁,他们家祖传的烧饼老店在城子镇集镇上开了四十年多年,当我们采访他们时候,夫妻俩看起来有些腼腆,老板娘正在揉面,老板正在烤烧饼,夫妻俩搭配非常默契。

他们一边忙碌着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每年冬季是烧饼旺季,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包括揉面、擀面、烤和烘四个步骤,先用稍硬的面粉加老面发酵,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 “老鼠喷沙”,用上等红糖做馅。
    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红糖稀,贴入桶炉烤。这种烧饼用特制的炉子烘烤而成,这种炉子状如一只大肚子木桶,有一个泥巴的隔热层,内壁是耐热的瓦片,用炭火加热,把擀好的面饼贴在瓦壁上,烤熟时,用一把很长的火钳夹出来码在炉边。这种烧饼,外皮酥脆,内层松软分层,一面黏一层芝麻,味道甜而不腻,美不可言。
    店主张周虎告诉笔者,他们家的烧饼一个7毛钱,每天可以卖出200个,虽然辛苦但利润不高,每个烧饼利润大概一毛钱,他们家烧饼实惠味道香醇,“薄、酥、脆、香”是它的特点。一面圆如满月般的薄饼上,缀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芝麻。这薄如杨叶般的酥饼,入口一嚼就碎,那星星点点的芝麻,立刻化成口中的袅袅余香。一般刚出炉的烧饼很快就会被买光了。
    张周虎面有遗憾地说“现在年轻人不屑继承这门手艺,也不会做传统的烧饼,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是啊!每每看到那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烧饼,总是忍不住来上几个,真的希望传承千年的烧饼不要慢慢走向消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