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名优特产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6-1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3421
城门“鄱湖七鱼粉”
关联导读:
上庐山下浔阳,九江美食哪里尝。要问名吃何处有,鄱湖鱼粉众人夸。千百年来九江不仅以其风景秀丽的庐山和博大精深文化闻名于世,那形形色色精美的小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知勾起多少国人对美食的渴望与期盼,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浔阳古城文化博大精深。各色各样的精美小食,即像是上天赐给人们的小礼物,更是千百年来经历无数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艺术结晶品。
古称浔阳的九江拥有2200多年深厚的文化沉淀,地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之边,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万里长江从这里缓缓流过,风景秀丽的庐山在这里雄姿,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独特的地缘文化注定了这里是一个美食的聚散地汇集,千百年来在九江饮食文化中,鱼文化占着重要地位。九江人对鱼特有情感,自古“稻饭鱼羹”,有“锦绣江南鱼米乡”之称。鱼是除稻之外的主食之一,有春鲇、夏鲤、秋鳜、冬鳊四季时鱼之分。因为有“鱼(余)”就意味着福禄有余,年年有余,吉祥完美。传统摆宴席,鱼是最重要的一道菜,主人奉上一盘鱼,鱼头必定对着席面上最重要的人物,以示尊敬与祝福。
九江自古以来就与鱼结伴,在史料和传说中也留下了丰富的九江鱼文化,据传三国东吴时期,周瑜操练水师归来,在都督府把流传民间的“浔阳鱼块”改名为“都府鱼块”。一代贤母“陶母退鱼”的故事,足以说明一个官廉洁奉的官是培养出来的。从退鱼开始,对陶侃严加管教,并用实际行动告诫儿子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不贪污腐败的世人称颂的好官,已成为千古佳话。宋代江州“浔阳楼”酒家就是凭“浔阳鱼席”而闻名天下,《水浒传》中宋江等梁山好汉经常聚在“浔阳楼”酒家以鱼菜下酒。清康熙下江南巡游途经彭泽宫门岭的西宫门外一家酒楼,为“腹花鱼”赐名为“宫门献鱼”。
民族英雄岳飞更是将九江鱼文化发展到极致,鲜嫩美味的“鄱湖七鱼粉”则是岳飞一种致贤致爱的杰作,柔润嫩滑的城门粉丝,伴着味道鲜美鄱阳湖鱼,鱼块外焦里嫩,鱼和外裹着的脆皮一口咬下,鱼肉汁溢出来,那饱吸鱼汤精华的粉丝晶莹爽滑,其味道让人拍案叫绝,尝上一回就有一种做回神仙的感觉。据传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曾把江州大地(今九江)作为第二个故乡,昔日九江赛阳镇境内的岳家市驻军盛况虽然风光不再,但那一代贤母岳母依然埋藏在庐山脚下狮子镇的株岭山中,同在株岭西北端太阳山腰的“飞燕投河”处,安葬着岳飞的续弦夫人李氏夫人墓。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为人们所敬仰。
当年岳飞母亲姚太夫人为了让岳飞能够安心保家卫国,不远千里从河南老家迁至江西九江赛阳,只因年老体弱,常年卧病,岳飞夫人李娃她重婆母,温存孝顺,晨昏伺候,整个岳府一派上慈下孝、和睦安详的气氛,给了长年征战的岳飞一个安稳的家。李娃是江浙边界的宜兴人,是个腌腊的高手,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腊鱼”、“腊肉”的腌制方法加以改良,加入了前人没有用过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制成的江州“岳府腊肉”、“岳府腌鱼”能保存久,为岳家军士兵打胜仗提供食品保障。
晚年病重的姚太夫人很想喝一口鲜鱼汤,正值数九年寒的冬天,岳飞亲自到“赛城湖”(鄱阳湖分支)捞上七尾活鱼,恰逢当地百姓正在做米粉,为感激岳家军给村民带来安详和谐的幸福生活,当地村民特地赠送一些米粉给了岳飞,手巧的岳飞夫人便把米粉和七尾鲜鱼一起做了道美味佳肴给其婆母吃,姚太夫人吃过鱼粉之后,精神大有好转,病情也慢慢减轻,原来鱼粉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含有的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从此吃这道“鄱湖七鱼粉”在当地流传开来。七鱼粉,九江人经过长期方言改良,把吃和七难以区分,自此吃读成“七”,更有许多贤妻孝子无不以为品尝一盘“鄱湖七鱼粉”为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