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2-0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1486
九江市柴桑区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九江市柴桑区商务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六大战略”和“十大攻坚行动”部署要求,紧扣“产业兴区”和“招商引资大突破”主题,对照目标任务,聚集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商引新,进一步推进内资内贸、外资外贸、消费升级、总部经济等经济指标做优做大,助推全区开放型经济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2年先后获得“2021年度全省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江西省‘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先进单位”等奖项。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招商引资。1-10月,全区累计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合同资金100.98亿元。其中:引进“5020”项目2个(投资21.8亿元的康维新型金属材料项目和投资20.9亿元的历源电器设备产业园项目);工业项目35个(含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合同资金59.5亿元。
(二)引进内资。1-9月,市商务局认定我区利用市外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项目32个,项目个数列全市第4位;实际进资150.06亿元,总量列全市第7位;增幅8.62%,列全市第5位。
预计全年,市商务局认定我区利用市外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项目45个,项目个数列全市第4位;实际进资191.86亿元,总量列全市第6位;同比增长8.6%,列全市第4位。
(三)利用外资。1-9月,现汇进资388万美元,同比增幅-39.3%。任务完成比15.52%,列全市第12位。
预计全年,完成现汇进资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完成任务比20%(备注:2022年现汇进资任务2500万美元),排名靠后。
(四)外贸出口。预计1-9月,实现出口创汇5.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2054万元,同比增长53.5%。
预计全年,我区外贸企业实现出口创汇6.8亿美元,合计人民币459522万元,同比增长48.9%,总量列全市中游。其中生产型60905万人民币,跨境电商266912万人民币,非自营131705万人民币。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1-9月,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1亿元,同比增长6%,列全市第10位。申规入统情况:已完成3家贸易业企业入库,1家贸易业企业待批,12家贸易业企业正在收集材料待报;7家贸易业单位11月申报。
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6亿元,同比增长5%。
(六)总部经济。1-9月,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5家;实现总部经济税收3.48亿元。
预计全年完成总部经济税收4.3亿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引。年初,出台《2022年招商引资大突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把围绕主导产业聚力招大引强作为主攻方向,号召各招商组团在招引首位产业、主攻产业、5020项目上求突破。截至目前,“50˙20”项目:引进了投资21.8亿元的康维铝业项目、投资20.9亿元的历源电器设备产业园项目;首位产业(新材料):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威格尔金属(已部分投产)、投资21.8亿元的康维铝业项目(正在安装设备);主攻产业(电子电器):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阿拉町年产5万件智能穿戴项目(已投产)、投资2亿元的宇达为年产600万套智能穿戴和近视防控产品项目(正在装修)、投资10亿元的北斗产业技术创新九江基地项目(正在装修)、投资3.8亿元的蔚蓝滤光片项目(已完成供地)。同时,正在对接投资20亿元的融溢汽车部件及塑机部件(二期)项目、投资10亿元的永园阀门项目、投资10亿元的绿之源高端印刷及智能印刷设备等一批壮链补链项目
(二)围绕项目建设抓调度。截至10月,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2次开放型经济工作调度推进会和16次柴商恳谈会,区分管领导召开4次招商引资调度会,就已上会未签约、已签约未开工、已开工进展缓慢的项目进行了调度,并就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项目推进要求,落实职能部门推进责任,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履约进度,推进上会、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共梳理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279个,已经解决了172个问题。
(三)围绕政策惠企抓兑现。为加大招引工业项目扶持力度,年初出台了《九江市柴桑区招引工业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柴办字[2022]8号)和《九江市柴桑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试行)》(柴办字[2022]8号)两份惠企政策文件。我局在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惠企政策的同时切实做好惠企政策的兑现,截至目前,共兑现资金1235.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兑现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92.79万元,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4.03万元;市级资金:兑现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8.08万元,市级物流业发展项目资金46万元,市级入统商贸流通业企业奖励资金30万元,市级“三同”专项资金39.11万元;区级资金:区级流通型外贸出口企业扶持资金710.93万元,生产型外贸出口扶持资金165.26万元,现汇进资扶持资金3.66万元,企业纳税扶持资金80.44万元,资产转让扶持资金45.6万元。
(四) 围绕激活消费拉增长。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截至目前,通过“政府搭台、商家合作、全民参与”形式,先后在“春节” “五一”“十一”期间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其中:春节消费券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五一消费券安排财政资金400万元,十一消费券安排财政资金400万元。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柴桑区第三届家电节、2022柴桑区汽车展销会、柴桑区农产品展销会等主题会展活动,有力地推动全区内贸市场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五一”期间,我区筹备举办“畅享盛夏·燃购浔城”2022“惠聚九江消费促进季”暨柴桑区“盛夏消费节”启动仪式,作为全市二季度消费促进季主会场,得到市商务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季度位列全市第二。
(五)围绕商贸领域抓监管。在抓好内贸运行、消费升级的基础上,始终把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和行业监管放在重要位置,狠抓“排查”和“督查”,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大型商超、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仓储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做到隐患排查和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共开展执法检查6次,督促商贸领域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和问题65个,并开展成品油经营资格证书年检工作,对不符合年检要求的成品油经营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复核通过后方予以年检合格。编制了成品油零售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布点加油站8座。
(六)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在抓好商务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工作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带队局领导班子深入港口街镇刘仓村,开展“共建增活力,党建促发展”结对帮扶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座谈,厘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通过项目帮扶、引进总部经济,预计今年可以为刘仓村带来6至8万元收益。二是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安排,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实行轮班值守形式,到高速路口、上泉塘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工作,严格把守外防高速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等工作,全力服务全区疫情防控大局。截至目前,共组织调高速路口值守150人次,上泉塘社区核酸检测值守240人次。三是做好创文帮建工作。全局干部积极响应,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对大型商超、帮扶社区进行排班值守,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到商超和上泉塘社区开展创文创卫工作,通过督导大型商超及帮扶社区落实创建要求,较好地落实了创文工作任务。同时,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与抗旱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前10个月,全市其他兄弟县区引进了投资400亿元庐山西海抽水蓄能电站、200亿元德福新能源产业园及全球总部研发中心、105亿元百亿模具产业园、100亿元扬船绿色建材及高端船舶制造、65亿元天际锂电新能源、53亿元蓝城田园康养度假村、53亿元能斯特高温瓷芯智能制造、52.5亿元星火有机硅热电联产、51亿元德鑫现代轻纺和新能源、50亿元美庐特医食品等一批产业项目。相比之下,我区20亿元以上的特重大项目还是“零”,10亿元主导产业项目也只有1个(北斗产业技术创新九江基地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不足。
(二)利用外资后劲增长乏力。利用外资储备不足,目前两个外资供地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在谈外资项目进展推进不快,比如新亚行国际商贸城项目还没停留在洽谈阶段,现汇进资排名列全市后四。
(三)外贸企业面临困难较多。全球发展变化仍有较大不稳定性,特别是受汇率波动、美国加征关税等国际形势影响,外贸企业仍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因疫情影响企业销售渠道受阻,主要出口港口运输时效不够快,人民币贬值等,对我区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四)社消零售总额增长乏力。受市场及经营因素影响,上年度退库及注销单位数量多(共7家)、基数大(近1亿元销售额),汽车、家电销售等重点行业增长乏力,将对今年任务目标的完成带来巨大难度。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1.招商引资:全区计划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其中:亿元以上(或外资注册1000万美元)项目40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项目1个,力争100亿元以上项目有突破。
2.开放型经济:预计实现固投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200.32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59亿元,同比增长5%;现汇进资2500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
(二)具体工作措施
1. 明确产业招商导向。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按照“强招商兴产业”思路,进一步明确产业招商的领域,重点围绕“1+3”产业链,即:首位产业(新材料)、主攻产业(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持续做好“育链、强链、延链、壮链”招商文章,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原则上不再招引其他产业类别项目。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引金属合金新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重点招引印制电路板PCB、5G基站、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招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制造、电子设备、电源电器等制造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招引绿色食品深加工、医疗健康、康养等大健康产业。
2. 创新招商工作方式。一是组建产业招商队伍。全区组建4支产业招商小分队,锚定首位和主攻招商定位和方向,明确产业招商任务、招商职责、调度考核等工作机制,原则上每期抽调1年,实行脱岗驻外开展产业招商工作。二是设立招商专员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北京、西宁、广州、泉州等外埠商会联络广泛、牵线搭桥的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外埠商会为我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聘请商会会长为柴桑区招商顾问,聘请商会秘书长或商会日常工作人员为招商专员,通过真情呼唤、政策扶持,推动“资智回柴桑”,积极引导柴商回家、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股份回投。三是搭建产业基金平台。强化“投资”的理念抓招商,大力发展“园区+平台公司+投资基金+产业”的招商引资模式,市场化方式运作,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企业集聚,实现共同把企业引进来、培育好。四是用好省市招商资源。强化与市直招商小分队工作对接,利用好市直招商小分队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招商资源,引进符合我区首位产业(新材料)和主攻产业(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项目。
3. 突出“主官”招商效率。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谋划者、调度管理者、指挥推动者。一要坚持工作标准。各招商组团团长每月外出招商不得少于1次,有1/3以上的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工作。二要坚持质量为要。各单位主官要积极对接国内外500强、民营企业500强、跨国公司、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企业,每年要持续跟踪与我区产业匹配度高的行业细分龙头企业10家以上。三要坚持身体力行。各单位主官要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导向,亲自对接、及时研判、深度洽谈、有效决策,原则上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需由各招商组团挂团领导亲自洽谈,扁平化管理,缩短时效,提高招商效率。
4. 加速推进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要成立服务工作专班,由各招商组团挂团领导亲自挂帅,推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和开工建设。要明确目标和计划,分层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推进,敦促合作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约项目责任义务,推动前期手续到位,资金到位、优惠政策到位。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由区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班全力配合,协助全过程办理,推动项目尽快从“纸上合同”转化为实际投资。
5. 优化项目扶持政策。加速推进《关于优化招商引资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的出台,文件聚焦优化供地项目入园条件、土地挂牌出让价格以及基础设施、供地项目设备、租赁项目等扶持政策,培育好企业扎根的优质土壤,为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培植保驾护航。
九江市柴桑区商务局
2022年11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