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名人轶事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3-31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10913
岳飞于九江(黄澄)
关联导读: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掳去徽宗和钦宗及宗室,北宋灭亡。唯一漏网的亲王赵构于五月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在金兵接连的攻击之下,赵构朝廷一路逃亡到江南,史称南宋。建炎四年(1130)五月,追过长江的金兵在一路劫掠之后北撤。九月开始,叛将李成率马进等部将又渡江占领江州,并以此为基地,继续攻掠,直到筠州(治今高安),有席卷东南之意,对刚刚喘口气的赵构朝廷构成了严重威胁。绍兴元年(1131)三月,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领岳飞等攻克筠州,马进败逃。岳飞又深夜引兵,人衔枚,马勒口,悄悄赶到武宁县朱家山,埋伏于密林之中。待马进一到,岳飞指挥伏兵一鼔而出,大败敌军。后县民葛利民有《朱家山怀岳忠武王》诗赞叹说:
中原金虏寇氛张,此辈乘机草窃忙。
真见将军神算略,翻怜小丑枉猖狂。
千峰壁立排军阵,万壑云屯莽战场。
八百年来陈迹杳,烟岩杀气尚飞扬。
已赶到建昌县(含今永修、安义)的李成不甘失败,率兵反扑,张俊又率岳飞等于奉新楼子庄大败之。楼子庄一战,李成叛军损失惨重,再无还手之力。张俊与岳飞兵分两路,张俊往东北方向收复江州,岳飞往西北方向追击李成。李成逃进武宁县三十多里,遇河水暴涨,叛军无以渡河,又被岳家军歼杀无数,李成率残部仓皇逃遁,武宁县也因此得以躲过一场浩劫。
据道光《武宁县志》所录文献记载,岳飞在武宁的征战得到了当地义士的大力协助。郑埜(yě)《叶宣义传》记载:叶楩(pián)字国材,武宁罗溪乡廉村人,年轻时中进士,怀豪侠之气,负经世之才。岳飞提兵到南昌时,叶楩亲自扶杖入军营献上攻取之策,岳飞大喜,请他随军参与谋划,多有帮助。郑埜阅读了叶楩的《沉帚集》后感叹地说:叶楩的奔放之气,宏大之文直效岳王,其精忠血性淋漓于纸上。冷应忠《冷进士传》记载:冷洙(zhū)字晦源,横路乡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岳飞知道他有御变之才,檄召他和汤执中(字季权,武宁上汤人,少有志略,曾入抗金名将宗泽军幕)募集乡兵抵御匪军。冷洙等先在印斗港打败了李成部队。李成大怒,率众来斗,把他们围于殷土桥,冷洙冒死突围,力竭而死,其兄长冷澄和弟弟冷沖更是死战,直到岳家军杀到,斩获无数。武宁民众感戴岳飞率军救一县生命于危难之间,绘岳飞像挂于城隍庙中供世代崇拜,并将叶楩和冷洙的灵位陪祀左右。
李成兵败后,不敢在江南停留,慌忙由独木渡退到江北的蕲春。岳飞率军从武宁东进,到九江与张俊会师,这是岳飞首次来到九江,在此屯驻四十余天后渡江再破李成。此后,张用恰好流窜到瑞昌和义宁军(含今修水、铜鼓)一带。张俊决定乘着大败李成的声威招降张用,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岳飞。张用夫妇一向敬服岳飞的骁勇和威望,当即率五万人于瑞昌丁家洲接受收编。张俊非常高兴,对岳飞的对自己的部属说:“岳公的果敢和谋略,我和你们都不如啊!”班师后,张俊向朝廷报告说,在此次平定江西的战斗中,岳飞功居第一。
七月,朝廷将岳飞部队改称神武右副军,升岳飞为神武右副军统制(即神武右副军的司令),屯驻洪州(今南昌),弹压“盗贼”。于是,岳家军接取留在徽州的家眷,大约在八月底或九月初进驻洪州。十二月,朝廷再升岳家军为神武副军,升岳飞为神武副军都统制(即神武副军的总司令)。
绍兴二年(1132),岳飞第一次独立率军转战荆湖南路及两广之间,盛夏时节往返追逐数千里,成功击溃了兵力和声威上占很大优势的曹成叛军,年仅30岁的岳飞再创奇迹,抗金名臣李纲赞叹说:“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六月,朝廷升岳飞为武安军承宣使,并命令他带领本部人马以及韩京、吴锡的军队去江州驻扎,岳飞再次来到九江。九江“负江面山,形胜盘踞,”既是风景如画的城市,又是江南的屏障,岳飞非常喜欢,他决定在九江建造房屋,购置田产,安顿眷属,抚育子孙。
九江城内天庆观(原址在今肉联厂附近)是著名道观,李白、苏轼、黄庭坚等均有题诗,岳飞请道士李守智做天庆观观主,乾道六年(1170)陆游来时,仍见到李守智在观中供奉岳飞父子画像。岳飞驻九江之初,就请“禅学精通、戒行孤洁”的慧海禅师主持东林寺,与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与其有关的很多大事就发生在东林寺。绍兴十年(1140),岳飞大举北伐前,写下了《寄浮图慧海》一诗,表达功成之后永住庐山的心愿: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报国仇。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绍兴初年,吉州和虔州(今赣州)的“民叛”发展到相当的规模,成为宋廷的心腹之患。由于岳飞的军队最为整肃,所过之处绝不扰民,江南东、西路,广南东、西路及荆湖南路等各路官员都要求岳家军去讨伐。绍兴三年(1133)春,赵构下诏命岳飞疾速统率精锐人马前去虔州(今赣州)平叛。功成后高宗诏岳飞由江州赴杭州觐见。赵构抚慰再三,御赐金带、战袍、弓箭、刀枪、战马等,并特制一面战旗,亲书“精忠岳飞”四字,命岳飞在行军时竖立,以壮军威。岳飞从军时,母亲请人在他的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要他竭尽忠诚报效国家,现皇帝赐书“精忠岳飞”,赞赏他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忠诚,无疑是对岳飞精神极大的肯定。
9月,宋廷任命岳飞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即镇抚江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等地方的长官),在九江建制置司,全面负责保障江南西路的安全。年仅31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与韩世忠(43岁)、刘光世(44岁)、张俊(47岁)等齐名,后世称他们为“中兴四将”。朝廷又以兵败南渡的牛皋、董先、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驻扎江州,归岳飞统辖。
由于襄阳、郢州等地的失守,严重威胁了宋廷的长江防线,绍兴四年,朝廷加授岳飞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命令他收复襄阳府、唐州、邓州、随州、郢州和信阳军等六郡。4月19日,他率军由九江出发,岳家军在“精忠岳飞”的大旗下奋勇杀敌,7月23日攻下唐州,完全收复六郡。战斗结束后,朝廷认为鄂州是扼控长江上游的要害之地,超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谭州制置使,命其前驻鄂州(今武昌)。岳家军的大本营因此离开九江。
绍兴六年(1136)三月,朝廷升岳飞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指令他移驻襄阳,更逼近前沿,作直捣中原的计划。不料岳飞的母亲姚氏于3月26日病逝于在鄂州军营,他立即护送母亲的灵柩回到九江,相中株岭山(今属柴桑区)前一处名为“卧虎舐尾”的风水宝地,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按照古代的礼制,任何官员父母去世后必须辞官,杜绝应酬,为父母守孝三年,称为守制。岳飞是个大孝子,坚决要求守制。接到岳飞的奏报,高宗特派宦官邓踪前往东林寺,对岳飞进行慰问并敦促他节哀复职。然而,岳飞态度坚决,三诏不起,到五月中旬,朝廷还没有得到岳飞返回军营的消息,就下达了最严厉的命令,责怪岳飞不能体谅国家的敦请。除此之外,还下令给岳家军的全体属官将佐,要他们共同敦请,如延误军机,他们也要受到处分,岳飞只好返回鄂州,带兵出屯襄阳,准备第二次北伐。他请人刻母亲遗像,供奉在身边,以寄托哀思。
绍兴七年(1137)春,在岳飞的鼓动下,赵构燃起了直捣黄龙的雄心。他将岳飞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尉,并准备罢去怯战的刘光世的军权,他对岳飞说:“中兴之事,我将全部委托给你,除张俊、韩世忠不受你的节制外,其余军队都受你节制。”皇帝要把全国大约七分之五的兵力授予岳飞一人指挥和节制,不能不使岳飞大喜过望,他非常感激皇帝的恩遇,立即亲手写成一道奏本,向赵构提出全盘作战计划,准备尽复故土。但皇帝此意遭到宰相张浚和枢密使秦桧的反对,他们忌讳岳飞统兵过多的理由使皇帝很快收回成命。岳飞空欢喜一场,一怒之下,在往鄂州的归途中上奏辞职,径自往东林寺,要继续给母亲守孝。岳飞的任性更触动了赵构的逆鳞,但形势迫使赵构暂忍怒火,连写了第三道御札令其复职,又命令其部下李若虚和王贵同到庐山去请岳飞,如岳飞抗命,他们将同受军法。任凭李若虚等怎样劝说,岳飞还是不肯复职。拖延到第六天,李若虚被迫说出了“你这是要造反吗”这样重话,岳飞才同意复职。他先来到建康,向食言的皇帝请罪。然而赵构虽说了些貌似宽慰的话,但已暗动杀机,岳飞已经由他最赏识的大将变成了最猜忌的武官。
八月,原刘光世的部下郦琼等发动淮西兵变投敌,震惊朝野,赵构命岳飞率兵再次屯驻九江,部署江防,为淮、浙声援。此时岳飞获得谍报,金国准备在开封扶立宋钦宗的儿子为傀儡皇帝,他在九江的舟中写下了请立赵构的养子赵瑗(后改名赵昚)为太子的奏策。不久入觐,岳飞当面向赵构奏立太子事。岳飞虽是忠心耿耿,但以统兵大将干预继统大事,严重触犯了皇家禁忌,再次引起了赵构的异常警觉,他开始准备对各路大军进行分割和缩编。绍兴八年(1138)二月,岳飞从九江还军鄂州。为了北伐,已失去皇帝信任的岳飞竟然再次向朝廷提出增兵的请求,进一步加重皇帝的猜忌。
绍兴十年(1140)六月,岳飞违诏出师,进行第四次北伐,虽然连战连捷,却被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十年之力,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被解职的岳飞万念俱灭,告假回九江家居。此时长子岳云和巩氏育有三个孩子,长孙岳甫四岁,长孙女大娘三岁,次孙岳申一岁;次子岳雷和温氏生下次孙女二娘,已有两岁;三子岳霖十二岁,四子岳震七岁,五子岳霭三岁,还有唯一的女儿岳安娘。
儿孙绕膝的温馨,没有安抚岳飞悲愤的心情。三更难眠,他写了一阕《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是宋代历史上唯一称得上军事家的帅才,也是“中兴四将”中难得的进攻型将领,其思想品质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先进性。岳飞生活简陋,“一钱不私藏”,得到俸赏都往往贴补军用,他治军严肃,“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安堵,闻犬吠之不惊。”遇到有乡民私赠士卒酒食,也必令按市值付钱。岳飞这种公而忘私、不扰群众的作风在今天我们看起来是多么熟悉,但在那个将官生活奢靡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赵构也深倚岳飞的战斗力,每次遇到战事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然而,岳飞个性刚直,一心要收复故土,多次对赵构的求和政策进行尖锐批评,成了赵构求和的绊脚石。岳飞所代表的中下层人民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与赵构所代表的大贵族偏安江南、坐享富贵的利益产生了根本冲突,所以一旦求和事成,赵构立即卸下了面具。
然而,解除一切职务并不能使赵构放心,岳飞很快就接到命令,召他回杭州,一张正在织就的罗网正在等着他。“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除夕之夜,赵构下令在狱中处死了一代英豪。
岳飞虽然永别于九江,但其子孙在他被平反后都回到了九江,世代在这里生活、繁衍。近九百年来,岳母墓一直受到九江人的崇祀,屡经修葺。1962年岳母墓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柴桑区政府以岳母墓为中心建成岳飞文化园。岳飞精忠盖世,肝胆千秋,岳飞精神是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内涵。岳飞文化园的建成对我们研究、宣传岳飞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岳飞文化园将成为我们的精神圣地。


柴桑区岳飞文化园效果图

岳飞文化园叠翠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