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1-08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9819
九江市柴桑区文广旅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2024年,柴桑区文广旅局认真按照全市打造区域文旅中心目标要求,立足“文旅旺区”发展战略定位,高位推进文旅攻坚行动,加快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柴桑模式,做好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等各项工作任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开展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系列活动;二是在城区范围内推进1个城市书房、1个阅读驿站、1个文化驿站建设。其中渊明书堂二号被九江市评为“陶渊明主题城市书房”、获九江市2023—2024年“最美‘寻书’城市书房”三等奖;三是初步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申报特级综合文化站1家,一级综合文化站4家,二级综合文化站1家,三级综合文化站6家,并顺利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远程监控系统安装项目。四是文化场馆服务提升。完成了新图书馆的搬迁且于7月初正式对外开放,图书馆总馆藏量66929册,进馆总流通人次198097人,总流通册次34993次,线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8场,服务群众2384人次;陶渊明纪念馆接待群众22.7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参观9.08万人次,举办线下活动场6次,服务群众约800人次。
2.构建文化节庆活动体系。一是今年已举办陶渊明文化艺术节之新年钢琴音乐会、2024年迎新春晚会、元宵节猜灯谜及无人机编队表演、马回岭百年庙会、城子镇龙舟赛、第二届陶渊明文化艺术节之东篱中秋音乐会等12次节庆活动(赛事),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二是开展了“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及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涵盖了歌舞、曲艺、戏曲、合唱、器乐演奏等文艺节目表演形式,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完成本年度送文艺进基层演出86场的任务,惠及人民群众近8.2万人;三是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今年已完成2240余场电影放映,完成了年度任务的116%。
3.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一是开展非遗展演及特色活动。非遗涌泉竹雕等地方民间技艺(美术)“走”进“年味九江”年货节,开展了马回岭“百年庙会”暨第三届“非遗传承云庙会”活动;制作发布非遗宣传短视频21个。二是新增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传统体育—城子赛龙舟、传统医药—九江崔氏普济万应膏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庐山灵芝炮制技艺),市级非遗美食“三杯鸡”获评“2024九江十大非遗美食”称号。三是开展九江山歌青少年传承人培训班,组织传承人教学30名青少年学唱九江山歌。四是“新合豆条”获批第六批“江西老字号”,新合豆条厂获批“九江市柴桑区名家工作室”。
4.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一是与江西追风影业、深圳叁鑫影业等公司联合出品了电影《无畏之战》,电影已完成制作,年底将在各大院线播出;《底线之上》电影摄制组正在柴桑区拍摄,计划2025年5月在各大院线播出。二是谋划拍摄电影《陶渊明》,目前已初步完成剧本改编工作,正在积极对接有意向投资的影视公司。三是文化馆创作的九江采茶戏《香樟树下》获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立项。
(二)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1.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和日常调度,充分发挥区级领导挂包及工作专班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稳步推进了户外猩球、狮子物流园四星级酒店、江洲绿色低碳岛等11个项目建设;二是开展了特色餐饮行业“大摸底、大排查”工作,将渊明园-劲松山庄打造为九江市特色餐饮店。三是制定了中华粑俗文化街柴桑区店铺运营管理工作方案,深入挖掘我区特色美食资源。四是积极谋划了贤母园提升改造、陶渊明纪念馆提升、邮票博物馆、诗词博物馆4个项目,目前陶渊明纪念馆提升改造项目已包装为柴桑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沙河片区第一标段;贤母园提升改造项目的概念设计方案初稿已出,已申请人居环境治理专项债、设备更新专项债,正在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全力争取项目资金。邮票博物馆已确定选址,正在洽谈合作细节。
2.强化景区品牌创建。一是世名田园综合体获批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二是组织了大岷山红色景区和岳飞文化园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市专家组已进行实地检查。三是积极推进户外猩球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前正在指导景区对照国家4A景区评定标准,完善园内各项基础设施,组织申报材料。
3.加快推进研学经济。成立了推进研学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依托“贤母文化、渊明文化、岳飞文化”,整合区域内旅游、工业、农业、非遗等资源,逐步构建完善的研学旅行体系,唱响柴桑研学品牌,促进研学旅游经济增长。
4.文旅融合促消费。通过以点带面、融古开新、整合归并,举办特色鲜明的文旅节庆主题活动,先后举办陶渊明文化艺术节之新年钢琴音乐会、马回岭百年庙会等12次节庆活动,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今年1—11月全区接待游客732.1万人,同比增长18%,实现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全季、宾呈、希岸等酒店680个床位数。
5.加大文旅资源宣传。一是与九江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并发布了4期“新春贺岁”系列宣传片,5期文旅宣传短视频,开设“一分钟游柴桑”栏目,宣传推广我区旅游资源。二是制作歌曲《中华贤母》并拍摄MV,已与深圳华娱星光公司合作,完成了歌曲制作,正在剪辑MV。制作完成后将同步发行在各大音乐平台、视频平台及全国KTV,并在小红书、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网站进行宣传。
6.积极对外推介文旅资源。一是参加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文旅品牌推介会,积极推介我区文旅资源,并入选“文旅品牌推荐城市”名单。二是入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名单。三是精心组织并选送了我区特色文旅产品,参加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暨“诗旅江西”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四是积极参加2024“如画江西 风景独好”走进长三角(南京)文化和旅游推广季活动及“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2024 年九江市(福州、厦门)冬季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向南京、福州、厦门的朋友们推介我区的文旅资源及产品。
7.积极推进文旅产业招商。一是积极与赣浔优品公司、海德联创公司、浙江二轻集团、香港新华集团等公司对接、洽谈,推进江洲低碳旅游岛、邮票博物馆、岳飞文化园二期、诗词博物馆、涌泉洞景区提升改造等项目深入洽谈,丰富全区文旅业态,为九江打造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贡献柴桑力量。二是积极对接影视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招引了江西追风影业公司落户柴桑,有望实现年度申规成功。三是积极组织编印柴桑区文旅产业招商手册,已经完成定稿。
(三)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加强
1.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一是组织业务人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开展了鄂豫皖片区革命文物摸排工作。二是组织开展了文物行业安全教育培训4次,消防演练4次,学习了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今年开展了15次文物安全检查,出动工作人员42人(次),排查了文博机构、文物建筑等25处(座)。三是组织在“柴桑文旅”公众号、陶渊明纪念馆公众号发布了多期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视频、文章等,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四是积极筹备了5.18世界博物馆日的文化传承主题展,筹备开展了文物保护专题培训讲座、博物馆调查问卷、流动展览、研学活动等。
2.压实责任,增强部门履职意识。一是积极对接省、市文旅部门,推动荞麦岭遗址申报江西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加快推进荞麦岭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荞麦岭遗址、太公岭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两线划定工作。二是针对辖区内存在一定破损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了文物安全监管和日常巡查。三是强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制定了《柴桑区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稳步进行。一是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工作,印发了《柴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成立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34个有关部门、乡镇为成员单位参与普查工作。二是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级文物普查业务培训,区级层面邀请了省考古院荞麦岭考古队专业人员对我区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区普查队员、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普查工作业务培训,为全面铺开实地调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全力开展文物普查线索征集、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等工作,完成了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13处,总复查率达100%,截至目前新发现文物点6处。
(四)全力保障文化市场秩序安全稳定
1.加大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一是开展了网吧、游戏及歌舞娱乐场所专项治理行动,共进行了3次大排查和1次联合检查,累计出动人员20多人次;二是积极开展出版物市场检查。收缴了盗版儿童读本和少儿卡通共计150余本,开展“护苗·绿书签2024年行动”专项活动,查处8起网络发行有害出版物的案件,4起盗版出版物案件,5起销售非法出版物案件。三是开展了“拆牌、破网、清通道”、燃气治理、九小场所、治本攻坚等专项行动,对60余家文化旅游经营单位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四是全年受理12345热线诉求83件,处理83件,满意率100%。
2.加强广播电视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对辖区内广播电视运营单位的安全播出管理,对融媒体中心、广电网络公司重点单位的设施、设备加强检查。二是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应急广播应急预警、防灾、减灾等各种智能保障能力。三是治理电视“套娃”收费乱象成效显著。同时广泛传播,公布投诉渠道,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成果。四是圆满完成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工作,第一批“630”治理酒店3家,第二批“930”治理酒店20家,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质量。五是严厉打击非法地面卫星设施,动员群众主动拆除非法安装使用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4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行业专业人才不足。缺乏在艺术创作、编排等各方面专业艺术人才。缺乏文博、考古、非遗等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专业人员。
(二)文物保护管理机制不够顺畅。革命文物多数以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为主,所有权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在管理上有所限制。烈士纪念塔主要由民政部门、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局、文物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缺位、错位等问题。
(三)项目建设方面。四星酒店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稍显困难,因前期天气及村民阻工等原因,施工进度延缓,按现有施工进度估算要到2025年1月底才能完成装修工程。
(四)景区创建方面。景区、企业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推诿、不配合现象。
(五)乡镇文化站管理方面。对乡镇文化站日常监管和督促指导力度不够,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工作时间无人在岗、“铁将军”把门情况。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高质高效推进江洲绿色低碳岛、涌泉洞提升改造、陶渊明纪念馆及贤母园提升改造、邮票博物馆、诗词博物馆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项目早日投用。加速西岭大道建设,早日连通毛桥五谷。给各招商组团及招商小分队发放文旅项目招商手册,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力促户外猩球二期、岳飞文化园二期、涌泉洞内部提升等项目完成签约,早日落地建设。
(二)推动旅游住宿业发展。一是快速推进物流园四星级酒店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及餐饮品牌落地柴桑,进一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鼓励牧心谷民宿园、雨林度假村创建丙级民宿,推进旅游民宿规范提升;二是打造精品线路,充分利用我区各地农旅资源,推出不同时长、不同点线、不同季节的旅游线路产品。
(三)塑造文旅节庆品牌。持续举办马回岭庙会、东湖观鸟季、城子镇龙舟赛、涌泉中华花朝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做好名人文化宣传活动,提前谋划好陶渊明诞辰1660周年纪念活动,继续开展陶渊明文化艺术节、贤母文化论坛等活动。举办好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助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筑牢文化服务阵地。一是加强城区现有城市书房的管理使用,推进渊明书堂4号建设,持续做好城市书房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日常监管和督促指导,切实提高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三是积极推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申报国家二级馆工作。
(五)指导景区开展营销活动。指导景区景点开发更多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及文创商品,推出更多特色鲜明的节事、赛事或沉浸式演艺演出,如花溪谷电音节、户外猩球启心智夏令营及夜游灯光秀、守信田园气模展等,力争做到景区月月有活动、四季不重样。鼓励景区景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特色餐饮、民宿、露营等新兴业态,丰富旅游内容。
(六)打造文旅宣传营销矩阵。依托九江融媒体、柴桑发布、柴桑文旅公众号、视频号,积极发布我区旅游资源介绍、文旅活动开展情况、景区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加强与省、市电台、广播、网站等多媒体和文旅营销宣传专业公司合作,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投放广告,继续做好与市台合作的《跟着广播游柴桑》及我区《主播带你游柴桑》等栏目。
(七)持续做好文物工作。一是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和省、市要求,继续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二是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对我区荞麦岭遗址的开发挖掘和考古工作。积极推进荞麦岭考古公园的项目申报、规划和建设工作。三是推进省保单位陶渊明墓的维修工作。四是认真抓好全区文物安全工作。推进陶渊明纪念馆的提升工作。
(八)抓好广播电视工作。探索推行应急广播共建共享新模式,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整治工作,防止有害言论通过非法设置的地面卫星设施传播。
柴桑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12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