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议案提案办理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7-0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4269
对九江市柴桑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87号建议的答复
关联导读:
尊敬的靳光起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岷山乡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建议》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岷山乡红色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建议精准把握了岷山乡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推动区域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思路。结合岷山乡红色旅游发展实际,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岷山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红色资源整合与品牌体系构建成效突出
核心景区集群化发展:岷山乡以民主村、金盘村、小阳村为核心,已建成 “一园三址一塔” 红色景观群(岷山红色文化园、中共赣北工委旧址、小阳党支部旧址、塘岸埔 “红旗卫生院” 旧址、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串联20公里红色旅游通道,形成 “点线面” 结合的全域红色旅游格局。其中,赣北红色文化园通过江西省 3A级乡村旅游点认定,
赣北革命根据地被列为全市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大岷山红色景区改造工程获评江西省革命旧址保护利用 “十大优秀案例”,“红色岷山、赣北井冈” 品牌成为赣北地区红色文旅标杆。
接待规模与经济贡献持续攀升:2024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万人次(国庆黄金周单周接待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38%;近三年游客量年均增长25%,收入年均增长30%,直接带动就业超2000人,较2022年增长45%。红色旅游收入占乡域经济比重达35%,成为乡村振兴核心支柱产业。
荣誉资质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红色文化园被列为第五批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及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2023 年成功举办岷山红色文化旅游节,线上线下接待游客30万人次,“红色岷山”品牌获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全网话题阅读量超1.2亿次,形成“网红打卡”效应。
(二)文旅融合创新与业态培育成果丰硕
科技赋能红色场景体验升级:建成红色文化数字展厅,通过AR技术还原 “刘为泗主持赣北工委会议”“红军伏击战” 等历史场景,年覆盖游客10万人次;赣北工委旧址引入“时空穿越” AR体验区,游客扫码即可观看3D动态演绎,该项目获评“江西省十佳红色研学课程”。同时,国防教育基地引入智能导览系统,实现“线上讲解+线下体验”一体化服务。
“红色+多元业态”融合模式成型:红色+国防教育:
投资超亿元建设岷红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占地1000余亩,含军事训练场、CS模拟实战设施),年接待研学团队10万人次。
红色+非遗传承:打造“叶家龙狮”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创编情景剧《龙狮跃・烽火情》,将舞龙舞狮与“军民反‘围剿’” 历史结合,累计演出50场,观众2万人次;开发“红色龙狮” 文创盲盒,年销售额突破80万元。
红色+农业观光:联动世名田园综合体,推出“红军菜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25%,形成“红色引流、农业增收”模式。
红色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岷山红”系列文创产品12类(含书籍、手工艺品、非遗衍生品),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推出5条主题旅游线路(“红色记忆追寻线”“国防教育体验线” 等),串联10处核心景点;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和红色艺术团,培养专业讲解员50名,全年开展红色文化演出120余场,覆盖观众5万人次。
(三)资源活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革命旧址保护性开发典范:赣北工委旧址通过“原址保护+科技赋能+军民共建” 模式,投入1200万元完成墙体加固、木构修复及数字化展陈改造,新增“重走红军路”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周边新增农家乐、民宿23家,户均增收4万元,获评“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岷山样板”。
全域旅游带动民生改善:红色旅游通道提升改造工程缩短村民出行时间40%,保障出行安全;金盘村完成“四中心” 建设、水库清淤扩容等工程,新建野炊露营基地、民
宿,村民通过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年均增收超2万元。
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具体举措
强化机制与规划引领:贯彻由宣传部牵头,由区文广旅局、岷山乡政府配合落实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机制,明确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文化传播等职责分工,形成 “一核多翼” 空间布局,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融合发展机制。
推进设施与场景提升:加大对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精心设计红色要素,打造红色精品景区,推出红色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景点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旅游体验。
深化“红色+”业态融合:一方面,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岷山乡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新农村观光、农村生活体验、农产品采摘等多方面融合的乡村旅游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充分结合红色遗址、精品活动、体育运动、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打造核心旅游产品和精品演艺项目。
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发挥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优势,更好利用新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出发、面向不同群体,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争取红色旅游景区互利共赢发展,积极推动“线路互通、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
展”,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主题性、复合性线路,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实现红色旅游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红色旅游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加快推进岷山乡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切实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签发领导:谢凯
联系人及电话:潘熙雨15390843446
抄报:区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区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