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9-06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6983
柴桑区卫健委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关联导读:
柴桑区卫健委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上半年,柴桑区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工作要求,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阶段性的任务目标。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是组织架构更加有力。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医共体领导小组,并同步成立总院党政领导班子,内设“一办七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二是诊疗制度更加完善。区总医院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建立起“小病不出村、常见(慢性)病不出乡”的分级诊疗格局。三是资源统筹更加科学。区总医院成立了财务管理及耗材采购中心,抽调各院区专职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各院区耗材及财务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全区医疗机构的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了发展短板。
(二)全面加强重点人群保障。
一是生育支持体系持续完善。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涉及对象的管理和评估,及时发放相关补助资金,截至上半年,全区奖扶1389人,特扶99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对象2人,阳光助学53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对象78人,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19人,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次性抚慰金对象1人,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2234人,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档案户64人,二女户养老保险164人,二女户适当补助对象522人。二是重点人群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为切实降低我区儿童疾病发病率,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防范聚集性儿童疫情发生。截至2024年5月31日我区上报儿童疫苗的接种针次分别为:卡介苗420剂;乙肝疫苗1415剂;脊灰疫苗2320剂;百白破疫苗2011剂;含麻类疫苗1147剂;A群流脑疫苗937剂;A+C流脑疫苗1383剂;乙脑疫苗1124剂;甲肝疫苗587剂,各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三是托幼保障水平不断优化。为提高儿童托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家庭多样化的托育需求,有序推动婴幼儿照护事业发展,我区创新开展“医育结合”联盟模式,形成以家庭为基础、医疗机构为依托、托育机构为补充的新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并特色性的建设了区妇幼保健托育服务中心,即将于9月份开始正式招生运营。
(三)持续提升公卫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医疗质量工程。深入推进医疗服务“强带弱、强扶弱”的交流学习体系,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薪火计划”培训班,并成立“名医工作室”,扩大医院影响力,深度催化医院各科室协调发展,运用“干中学”“学中用”的工作做法,进一步运用现有人才资源,提高基层整体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强化了乡医队伍建设,落实乡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先预拨、后结算工作机制,确保40%的工作任务由村医承担,并落实相关补助。强化了贫困人员监测,落实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和防返贫三类监测对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系列措施。三是持续开展人口监测。重点落实了人口监测统计调查,加强跟踪出生人口监测及评估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动态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
(四)扎实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一是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今年来,区直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院区机构编制由总医院统筹分配,各类人员由总医院统一招聘、培训、使用管理,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盘活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上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5名。其中,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管理岗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名,大学生乡村医生2名,绿色通道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9名。二是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深度应用,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享便利的基层医疗健康信息体系。区总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分两期进行。目前,第一期信息化项目已完成建设。第二期正在进行设计工作,预计2024年12月完工。
(五)不断扩大健康柴桑行动及基层中医药建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行动及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柴桑区上半年积极推进健康柴桑及中医药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普及行动。通过遴选和推荐的方式增补47名区级专家入选健康科普专家库,其中人民医院裘银海同志和营养学会徐济芬同志入选为市级专家。通过将线上健康科普和线下健教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卫生防病及营养生活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上半年健康柴桑行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宣传、义诊咨询32次,制作宣传展板、播放各类健康教育音频资料29类,发放健康教育宣传用品2000余个,开展健康科普比赛4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二是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建设。今年4月,柴桑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工作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自2023年10月柴桑区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为切实推动柴桑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医疗机构在原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针刺类、艾灸类、熏蒸类、推拿类、磁热类、康复类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了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全区乡镇卫生院示范化中医馆100%覆盖,全区村卫生所、卫生室设置标准中医阁、治疗室比例10%以上,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
(六)不断增强疾控体系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疫情动态监测预警。重点做好了新冠、流感和诺如病毒胃肠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密切跟踪疫情形势变化,截至上半年,本区及外地医疗机构共计报告传染病642例。与去年比,发病率下降4.25%。
二是时刻落实水质检测及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时刻贯彻以人民健康为本、以人民健康优先战略,持续将职业病及地方病宣传工作做实到位。并在上半年,重点完成了枯水期、农饮水及城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信息调查、水样采集、水质检测工作,合格率均达97%以上。
(七)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用房扩建工作。为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满足基层医疗服务基本需求,柴桑区积极开展乡镇医院扩建工作。目前,新塘、新合、涌泉、江洲、岳师街道和沙河街道卫生院项目已全部完工;港口中心卫生院主体扩建工作已全面完成,预计今年12月完工投入使用。
二是江洲卫生院血透项目已建成使用。为解决乡镇血透患者“血透难、血透贵、”的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今年上半年,江洲卫生院血透室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实现了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透析治疗,免去远途奔波之苦,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造福江洲百姓。
(八)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一是聚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在前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聚焦整治重点精准发力,重点对照廉洁从政、规范从医、损害群众利益等三个方面23个表现形式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查办集中攻坚,目前,群腐整治方面自查自纠出问题123条,已经整改了105条,有18条问题在加快整改中;共移交区纪委问题线索2条。
二是聚焦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紧紧围绕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定期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限时办理完成,保证办理质量,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卫健系统已为民办实事62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为运行定位不健全、统一管理力度层次不齐。政府虽深度介入医院发展,但区总医院与卫健委、各院区职能定位还较为模糊,部分院区在统一管理上还存在未能完全按照相关政策和制度将信息化工作落实落地的情况。
(二)基层公卫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加强。表现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导致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医生既要满足基本医疗服务还要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大部分人员一人身兼多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流于形式,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够,印象一般。
(三)人才队伍建设还需更加规范。受区位条件和卫生行业特点制约,我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存在落地率低、流失率高的问题,且全区医卫人才中研究生学历者占比较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占比较少,基层工作者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工资待遇较低、培训保障跟踪不到位。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六个共同体”建设。着力推进总医院“六统一”建设,确保在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六统一”管理,在9月份全面落实六个共同体(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发展、文化)和11项具体改革任务,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标准。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在2024年12月底形成医共体内信息共享互通,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诊疗信息共享、医防融合协同推进目标。
(二)把握重点,持续做好基层医疗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人员服务能力。加强人员调配,充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区公卫项目办加强对基层公卫工作的指导,进行培训,对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让公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落实政策,持续把好人才引进主方向。一是用活人才力量。全面系统了解干部职工的任职意愿、岗位经历、专业特长、擅长领域等信息,按照供需一体、人岗匹配的原则精准做好人员统筹调配,切实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二是激活人才潜能。进一步加强同省内外医学院校合作,培养培训卫生人才,并以“顶岗锻炼、双向互派、挂职锻炼”等多样化形式进行进修培训、学历提升、一线淬火,充分激活人才潜能,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做大做优做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四)贯彻机制,持续打好巩卫保卫战。将巩卫工作融入到生活、政策,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按照《国家卫生城镇标准》,完成好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各项任务,做好国卫工作的督导协调,完善资料归档,进一步提高工作各项指标。指导开展重大活动保障、重点疾病防控及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爱国卫生工作。
(五)党建引领,持续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充分发挥行业内党员的先锋动力作用,将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激励支部党员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