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工作报告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1-10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0540

九江市柴桑区行政审批局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3-01-10 11:06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九江市柴桑区行政审批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行政审批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窗口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区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目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打造“柴好办”营商品牌。全市“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推进会在我区顺利召开;全省“放管服”改革信息报送我区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九。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回顾2022年工作

(一)抓龙头,推进事项进驻,实现一站服务

1.扎实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柴桑区是全省第三批试点县区,2020年6月22日柴桑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根据“人随事走”的原则,落实审批业务人员划转及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工作,划转18个部门156项行政许可事项及34项关联事项。

2.积极推进“只进一扇门”改革。2022年5月5日,新建成的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19600平方米,共四层,其中一楼为不动产服务专区,税务服务专区;二楼为公安服务专区(公安、交管),社会保障服务专区(人社、医保、公积金),通用综合窗口服务专区、婚登婚检服务专区等;三楼为投资项目服务专区,市场准入服务专区;四楼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专区。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除保密等特殊原因外,实现全区45个部门1588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进驻率达到95%,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2022年共办理事项611488件。

    3.全面推进“受办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将部门设置的“小一窗”整合为集成服务的“大一窗”。我局开展综合窗口改革工作,配置线上审批流程,设置通用综合窗口12个,分类综合窗口78个,承接了45个部门1588项事项综合收件、出件工作,让企业群众办事由“进一门”向“进一窗”转变,努力打造不见面审批的柴桑样板。

4.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我区共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68项(企业事项40项,个人事项28项),依托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模块,整合行政许可及相关事项,让企业群众办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综合出件”,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让企业群众一个窗口一件事一次办。

(二)抓创新,加快一网通办,打造“数字政务”

1.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依托江西政务服务网和“赣服通”平台,柴桑区1588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达到四级网办深度,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推进“赣服通”5.0迭代升级。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赣服通”柴桑区分厅,上线依申请线上办理事项2237项(个人办事1435项、法人办事802项)。

3.开启“前店后厂”新模式。依托“赣服通”、“赣政通”两大平台,企业群众通过“赣服通”柴桑分厅前端申请,审批部门通过“赣政通”进行线上审批,极大地缩短了受理、审批的时限,让审批部门可“即时批”“就地批”,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审批效率。

4.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推行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建立惠企政策高效兑现工作机制。一是主动推进“惠企通”柴桑分厅建设。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三种方式,实现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资金快速审核、快速拨付,截至目前,“惠企通”柴桑分厅上线惠企政策27条,上线惠企事项106个,兑现企业14家,兑现金额10万元。二是开设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专区。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立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专区,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政策解读、申办辅导、帮办代办等服务,目前已兑现企业348家,兑现金额2120万元。三是制定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柴桑区出台《有效应对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涉及22个区直单位共43条具体措施。自省助企纾困措施28条发布以来,我区累计服务企业兑现惠企政策20720家次,惠企金额5.78亿元,实现惠企政策兑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

5.推行“免证办理”。办事群众到政务服务大厅后,可以通过“亮证扫码”“扫码亮证”“实人认证”任意一种方式,用赣服通扫描窗口评价器上弹出的二维码或者用窗口评价器扫描自己的赣通码、人脸照片进行自动比对认证授权,经授权服务窗口自动关联调取电子证照或其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相关材料,完成事项办理。

6. 推行“不见面开标+异地评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开标、评标从现场搬到网上,实现远程在线实时开标和评标,有效隔离投标人之间的串联,避免投标人与专家评委的线下接触,实现疫情防控和降低企业成本双目标。2022年完成各类交易项目206宗, 交易总额约31.71亿元,其中建设工程54项,交易额约30.54亿元,政府采购79项,交易额约9883万元,产权交易73项,交易额约1777万元。

(三)抓改革,推进机制革新,提速审批效率

1.进一步优化中介服务。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完善中介超市管理,规范财政性资金项目中介服务选取,限额内的中介服务项目一律通过中介服务超市选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行业监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评价体系,促进中介服务减时、降费、提质。柴桑区共录入53项中介服务事项,进驻14家中介机构,67 家项目业主。2022年我区网上中介超市已发布项目629项,已选取项目624项,已签约项目323项,已服务项目128项。

2.持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缩短至2小时内,首套公章免费刻制并免费快递邮寄。全面落实“证照联办”与“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要求,营业执照和后置经营许可实行联审联办,建立商事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证明体系,实现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住改商”“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及企业集群登记,着力破解了制约投资创业的住所(经营场所)瓶颈。

3.精细化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权责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34个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已通过江西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政务服务向“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四)抓服务,实施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容缺先办、承诺兑现”服务。如果主要材料没有缺失,可以先办理登记手续,在相关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前补齐相关申报材料即可,畅通审批绿色通道,改变了以往受理材料不齐全不能办理手续的固有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办理模式向“边受理边完善材料”的新型办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切实方便企业群众。

2.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开展双休日“不休息”错时服务、工作日“不间断”延时服务及全时段“随时约”预约服务,共梳理出延时错时事项办理283项,预约办理事项283项,实行节假日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服务,使企业群众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日“能办事、办好事”,2022年共办理延时错时事项4512件,预约事项2541件,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

3.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凡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要想方设法做到“只跑一次”,没有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一律要做到“一次不跑”。已梳理出“一次不跑”事项192项、“只跑一次”事项610项,2022年共办理“一次不跑”事项100813件,“只跑一次”事项462103件。

4.加强“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出台了《柴桑区区本级与权力清单相协同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充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构建集成化的事中事后行政执法监督体系。2022年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76项,监管推送数据量22522项,监管对象数据量32120项,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营造了法治化、规范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5.推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平台高效对接联动改革。建立职责明晰、优势互补、科技支撑、高效便捷的联动机制,科学合理分流非警务求助,进一步提升协同服务效能,2022年受理流转件4312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7.99%。

6.落实红色“小赣事”帮办代办窗口。健全帮代办队伍,梳理帮代办事项,帮办代办人员与相关窗口红色“小赣事”进行对接,免费提供“保姆式”服务。根据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做到一般事项“指引办”,复杂事项“辅导办”,重点事项“定制办”,特殊群体“上门办”。

二、存在问题

1.惠企平台线上兑现总量偏少。我区企业对惠企通平台的知晓及注册率不高,惠企资金兑现金额总量偏少,很多单位惠企资金已进行了兑付但未通过惠企通平台,惠企未兑付资金难于精准摸排,部分企业享受了税费减免政策但却不知晓,惠企政策宣传仍有死角。

2.政务资源集中不到位。由于部分单位、人员思想认识未及时转变,涉及审批改革的事、权未完全进驻政务服务平台。审批事项划转不到位,简政放权不到位,部分已进驻大厅的事项因为授权不到位,窗口人员只承担了“收发室”“咨询处”角色,审批人员和主要审批流程仍在原单位。

3.承接专业技术较强事项能力较薄弱。人员转隶不到位,未真正实现“人随事走”,涉及18个单位共计划划转24名审批人员,目前实际仅划转7名,大部分窗口工作人员是临时聘用人员,导致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赋权事项还不具备独立审批能力,必须原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合作。

4.审批流程精简不彻底。部门行业政策法规要求不一,自上而下改革进度不合拍,个别单位之间职责交叉且互为前置,单位内部科室配合不很协调,隐性审批手续和重复要件多,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依然较为繁琐。尤其是对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流程负面意见最为集中,普遍反映土地证及规划许可证办理周期最长,严重制约项目快速上马及早日投产达效。  

5.专网数据无法共享。各部门专业审批服务系统与省级政务服务网和区级“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未能深度对接,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数据难以汇聚共享,不能做到“建成一张网,办成所有事”。在申报材料方面,特别是需第三方编制的材料,未能实现多部门共享共用。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加大惠企政策线上兑现力度。惠企政策主管部门及时在“惠企通”平台上线惠企政策和事项,财政部门从源头把控,所有符合条件的惠企资金通过惠企通平台进行兑付,切实提高全区“惠企通”平台网上兑付总量。加大“惠企通”平台和惠企政策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惠企通”平台进行申报,全流程线上兑现惠企资金。

2.建设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围绕五个方面建设柴桑区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在现场规范度方面,合理设置功能区和标志标识,规范窗口人员服务和大厅日常秩序,优化办事环境,配齐基本的办公设备。在服务完备度方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提供便捷服务和便民设施,贯彻实施管理制度。在线上线下融合度方面,推行“一窗、一事、一网”通办,实行掌上可办、异地通办、帮办代办、免证办理服务。在特色创新度方面,打造专业化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实现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推进产业链审批服务。在服务满意度方面,拓宽评价渠道、投诉渠道,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结率、满意度。

3.完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短板,加大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的软硬件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场所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全面规范事项名称、服务指南、办理流程等要素,在全区范围内,推动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域受理,让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路、零跑腿”。

4.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以街道、村级基层政务服务建设为抓手,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为目标,结合群众需求,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站)、银行网点等,推进政务服务进村居(社区)和各种公共服务网点,扩大智慧政务自助终端的覆盖面和服务事项范围,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缩短为民服务半径,节约群众办事时间,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5.深入推进“受办分离”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由“部门为中心”向“事项为中心”转变,除部门需保留的专业窗口按分类综合受理外,其余部门事项全部实行综合无差别受理,实现从部门“小一窗”向集成受理“大综窗”转变。不断扩大“受办分离”的业务范围,区、乡二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实现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办事群众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6.继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线上线下“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改革新模式,从企业群众一次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在巩固推广2022年68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果上,聚焦高频事项,强化数据归集,通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打造一批具有柴桑特色亮点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7.推动政务服务“异地通办”。进一步梳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内通办”“区内通办”事项,构建“跨省通办”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模式,强化异地通办专窗功能,深化线上线下平台融合,“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区内通办”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

8.持续推动“赣服通”柴桑分厅迭代升级。聚焦数据整合共享、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创新应用,推动“赣服通”柴桑分厅持续迭代升级,充分运用区块链、数据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加快办事表单、办事材料、审批过程与数据信息的智能匹配共享、智能比对校验,实现秒批秒办,推动高频服务“掌上办”。  

9.继续推进“四减一优”专项行动。按照“四减一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的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限、许可收费进行清理简化,进一步提升我区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效率,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今后区行政审批局会继续统一思想,协同配合,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和品质,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把行政审批局建设成为党和政府的廉洁高效政务平台。

                             九江市柴桑区行政审批局

                                    2022年12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