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乡村振兴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7-2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4382

滴水润茶园 夏秋吐“金”叶——柴桑区农综改资金 赋能设施农业 蹚出富民新路

发布日期: 2025-07-23 09:38 来源: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柴桑区新塘乡的鑫丰千亩茶园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与往年不同,今年茶农们不仅忙着春季绿茶的采摘,更欣喜地迎来了夏秋茶的首次规模化采摘。一行行整齐的茶树间,细密的喷滴灌系统正精准喷洒着水雾,工人们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着鲜嫩的夏秋茶青叶。这幅忙碌景象的背后,是国家农综改项目资金精准“滴灌”结出的富民硕果。

设施升级:破解瓶颈,激活沉睡资源

“以前到了夏天,茶园缺水严重,夏秋茶品质差、产量低,基本没人采,白白浪费了。”正在采摘的茶农李大妈感慨道,“现在有了这套‘及时雨’,茶树喝饱了水,夏秋茶也能长得又嫩又好!”李大妈口中的“及时雨”,正是得益于国家农综改项目资金的投入智慧喷灌系统。柴桑区国家农综改项目资金为2000亩集中连片茶园建设了现代化的智慧喷滴灌设施。这套系统如同给茶园装上了精准的“血管”和“神经”,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

“这项改造彻底改变了我们茶园的生产条件,”鑫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灿邦介绍道,“喷滴灌不仅有效解决了夏秋高温干旱期的灌溉难题,保障了茶树正常生长所需水分,显著提升了夏秋茶鲜叶的品质和产量,还大大节约了人工灌溉的成本和水资源消耗。”

产业延伸:夏秋生“金”,产值倍增

设施条件的根本性改善,直接解锁了茶园夏秋茶的“经济密码”。过去,由于夏秋季茶叶生长受限、品质不稳定,这2000亩茶园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春茶,夏秋茶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产值缺口。

“现在完全不同了,安装了喷滴灌后,夏秋茶的萌芽率、持嫩性都显著提高,我们能够稳定地采摘品质达标的夏秋茶原料。这相当于在原有春茶生产的基础上,凭空‘长’出了一两季的收成!”王灿邦指着正在装车的茶青说。

据初步测算,这2000亩茶园通过喷滴灌设施改造,夏秋茶的有效采摘期得以延长,预计亩均鲜叶产量将比改造前提高300%以上。这些新增的夏秋茶原料,一部分用于制作大宗绿茶、红茶,满足大众消费市场;另一部分则供给精深加工企业,用于制作茶饮料基底、茶提取物等,拓宽了销路。

“仅夏秋茶一项,就为我们这片茶园带来了显著的增量产值,预计整个项目区年新增产值可达1000万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春茶季’!”王灿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富民新路:多方受益,振兴可期

产业增效的最终落脚点是农民增收。设施农业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为当地茶农开辟了实实在在的富民新路径。

直接增收:茶农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稳定租金,更能在原本农闲的夏秋季节获得茶园管理和采摘的务工收入。“以前夏天就闲着,现在在家门口采茶,一天能挣一百多块呢!”茶农王大姐笑着说。

间接带动:夏秋茶的规模化生产,也带动了当地茶叶加工、包装、运输等相关环节的需求,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合作社增效:作为茶园实施主体的合作社,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提升了夏秋茶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经营效益的提升也通过分红等方式惠及社员。

集体经济增长:茶园项目产生的效益也为项目所在村的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

“国家农综改资金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设施农业这扇门,蹚出了‘一季变多季、低效变高效’的富民产业新路径。”柴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的成功实践,顺应了市农业产业化“四大攻坚”茶业产业发展的布局,不仅盘活了闲置的茶园资源,显著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和产业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让农民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了更多收益,为丘陵山区依托科技赋能、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柴桑样板’。”

眼下,水雾滋润下的2000亩茶园郁郁葱葱,夏秋茶的采摘正忙。滴滴清水,不仅滋养着翠绿的茶芽,更浇灌着茶农们增收致富的希望,一条依托现代设施农业、激活资源潜力、延伸产业链条的富民新路正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