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乡村振兴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11-0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6861

柴桑区:“渊米”飘香在“硒”望田野 ——农综改注入富民“硒”动力

发布日期: 2025-11-03 16:23 来源: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金秋时节,黄洞的田野稻浪起伏,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空气中浸润着清新的稻香。这片孕育了柴桑区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渊米”的土地,因富硒的天然禀赋与农业综合改革的赋能,正生动演绎着“一粒好米,带富一方”的乡村振兴故事。

天赐硒土,育出“金种子”

黄洞村拥有珍贵的天然富硒土壤资源,土壤硒含量远超常规耕地标准,为优质富硒大米的生长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自然优势。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素有“生命火种”之誉;而富硒大米,正是将这方土地的天然厚爱,转化为健康价值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尽管坐拥“硒”望沃土,由于缺乏系统开发与品牌引领,优质稻米的价值未能充分释放。随着农综改项目的落地,转机应运而生。当地以农综改为引擎,整合资源,标准化生产“渊米”富硒大米,将分散的农户、土地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结,让这片“藏在深闺”的富硒沃土,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地基”。

科技加持,铸就“好品质”

“好土更需配好种、好技术。”黄洞村泰邦农业水稻种植事业部的吴广林介绍,为充分释放富硒潜能,公司与农业科研机构携手开展品种改良,筛选培育出既适应当地气候、又能高效富集土壤硒元素的优质水稻品种。如今,“野香优莉丝”“鄂香2号”等品种不仅米粒饱满、饭香浓郁,每公斤硒含量稳定在0.1毫克以上,达到优质富硒标准。标准化种植是品质的关键保障——基地建立起从播种到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标准体系,施肥采用有机肥与硒元素精准调控技术,既呵护土壤生态,也确保硒含量稳定可控;病虫害防控则推广物理诱杀与生物防治等绿色手段,全程杜绝高毒农药;灌溉水源引自附近山泉,实现“活水润稻”。同时,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档案与检测报告,让每一粒“渊米”都安心可溯。

产业融合,收获“共富米”

农综改的春风,不仅推动“渊米”从田间走向市场,更让农民切实尝到甜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与保价收购,有效破解了“种不好、卖不贵”的难题。“以前种普通水稻,一亩地收入也就一千元左右,现在改种‘渊米’富硒稻,每亩能增收800元!”谈起如今的变化,农户脸上洋溢着喜悦。随着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渊米”富硒大米不仅进驻各大商超与电商平台,还开发出真空包装、礼盒装等多元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大米加工、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活”的良性循环。

如今,漫步于黄洞村的田野,连片的富硒稻浪随风起伏,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渊米”的清香正飘向更远的地方。在农综改的持续赋能下,这片充满希望的“硒”望田野,正以米为媒,让健康与财富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中扎根生长,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