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规划计划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1-12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1477
港口街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关联导读:
港口街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港口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七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新发展理念,以打造“让党放心、群众满意”模范机关为抓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迎难而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功入选全国中部地区百强镇。现将港口街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1.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4.9亿元的冠宇硅业已完成一期厂房建设,年产值预计2亿元。总投资1亿元的军磊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已迁至新厂房,年产值达1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森陶新型锂电池窑炉项目,完成签约落户。港湖大道“白改黑”及道路绿化工程顺利完工,完成太阳能路灯改造302盏。加快东湖雅苑小区建设,不断拓展集镇建成区面积,预计可吸纳505户住户。积极配合完成巨石专变线路、应急备用水源等市重点项目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三站合一土地挂牌出让。引进“碳孵-数字双创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廉、管理更便利、成长更快速的发展“沃土”,形成了“引进一家,带来一串”的倍增效应。
2.乡村旅游取得长足进步。大力支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经济再到美满生活的精彩蝶变。依托天鹅湖4A级景区,谋划推进“活力乡村”项目,细分民宿、康养、水上世界、农业科创等功能区,让观鸟经济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顺利举办柴桑区“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灯光秀暨国潮美食节。马咀新农村、天鹅湖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乡村旅游点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
3.民生保障稳步提升。投资60余万元,实施刘仓村水淹公路改造工程。投资55万元在全镇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党建与民生融合的“党建+老年人颐养之家”,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投资85万元,推进养老院基础设施、消防改造等项目,切实做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推进中小学生“免费午餐”计划,为全镇14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健康、营养、安全的免费午餐,预计12月底可以开餐。
4.生态文明持续好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美丽乡镇创建工作。在东湖、赤湖周边预留100余亩稻田作为越冬候鸟“专属食堂”。组建专职巡查队伍,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等工作。加强对砂石堆场、混凝土搅拌站、页岩砖厂等企业监管,守护好港口街镇碧水蓝天。稳步推进矿山二期治理项目,农田土壤质地逐步恢复。三期治理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场地调查、项目招标等工作。
5.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全面落实防止返贫机制,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对全镇脱贫户、突发困难户开展2次集中摸排。加大对“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的帮扶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充分利用腾讯99公益日募捐活动,发动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五星创评”活动募捐资金共计20.5万元。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乡一园”的产业发展目标,着重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大力开展港口村连栋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积极促成柴桑区乡村振兴学院挂牌落户,将重点开展乡村经营与管理人才、乡村信息化人才、科技型技术带头人等专项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预计每年受训人员超过100人。
6.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省运会等重大节庆活动维稳安保工作。着力化解茶岭安置房、新长江返租、重点人员等信访矛盾问题,为全镇发展减轻包袱。投资120余万元建设10kV高压配电工程,妥善解决茶岭村土巴楼区域用电等历史遗留问题。在160个重点地段配备救生圈、救生绳,不断加强防溺水管控。连片水域新增监控探头40余个,落实民办幼儿园与盛世豪庭小区智能安防建设,不断巩固信息化支撑,加快智慧城镇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网格微信群、上门入户等方法,加强防电诈宣传,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蔓延势头。加快发展专业心理疏导矫治队伍,积极参加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训,目前已经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4人。严格落实网格员工作日巡查常态化,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7.党管武装提质增效。突出抓好征兵工作,全年共计输送优质兵员15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1人。按照“组织健全,训练有素,规模适当,反应迅速”的要求,整组52名基干民兵工作,其中退役军人23人,党员26人,大专以上学历25人。不断推进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投入武装经费20余万元,建成了要素齐全、设备配套、功能完善的“两室一库”。建立了以民兵为骨干的志愿警察队伍,平时担负各管理区治安巡逻,为镇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8.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大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采取包村联户,加强分类指导,每天上门入户了解抗旱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生产难点。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70万元,用于引水渠道清淤、水利设施维护等,保障了全镇1.2万亩农作物。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用好种粮补贴、油菜轮作试点等政策,鼓励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千方百计完成好扩种任务。全年完成早稻种植1200亩,中稻10900亩,棉花2600亩,油菜预计完成11000亩。始终以品牌强农为目标,持续抓好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擦亮港口农产品的新名片。九码快线、港湖大道沿线已经形成了草莓、葡萄产业经济走廊,草莓种植达到1000余亩,葡萄种植面积有500余亩。全镇新增家庭农场4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2家。
9.党建基础全面夯实。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投入资金7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丁家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水平。依托农业产业优势,以“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各村分别开展葡萄、果冻橙等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达160余亩。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突破2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3个,其中港口村达到100万元。
10.党风廉政不断夯实。党风廉政不断夯实。深入开展家风家教建设,党政主官开展政治家访6次,筑牢廉政屏障。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执纪监督,发现处理问题线索4条,谈话提醒10人次,责令检查5人次,通报批评4人次。加大执纪办案力度,全年立案5件,开除党籍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党内警告处分3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采取集中学习、教育警示、廉政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镇村干部的法纪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2023年计划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赤湖工业园长江黄金岸线、赤湖公用码头物流优势,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形成产业集群。以“链长制”为主抓手,以冠宇特种玻璃企业为链头,健全完善新材料产业链。装备制造。充分发挥新长江建材的带头作用,提升建材产业销售、物流、仓储集中,推动建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完善港口街镇中心消费布局,集中规划布局一批商业区域,推动大型商贸综合体、消费体验馆等消费新载体建设,打造城镇消费商圈。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主动引进更多城市消费品牌企业,丰富业态,提高城市品牌入驻率和消费市场品质。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大力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完善步行街、品牌连锁企业、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等建设,拓展汽车、文教娱乐、休闲旅游、医疗康养等消费领域,积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大力改善消费环境,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提升百姓消费信心。
(二)加快完善招引机制,增强后续项目储备能力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维,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以及自然资源,对接发达地区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完善重大项目招商反应机制,强化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等全方位联动招商平台建设,加大力度招引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按照“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港口街镇工业发展优势,继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跟踪服务,按照“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工作要求,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三)加快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增强服务企业能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探索建设党政亲商会等平台载体,全面提高涉企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塑造重商、亲商、暖商的政务文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民营市场主体树立普遍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重契约、讲规则,依法组织生产经营,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化解矛盾争议,形成不愿违法、不敢违法、不能违法的法治环境。
(四)加快培育壮大规上企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建立上规入统企业培育库,全面摸排发展潜力好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强企业跟踪服务和指导,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清单内企业聚集,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统筹全镇城镇主体功能分区,优化交通路网、公共服务、商业设施及商品房建设布局,构筑“水、城、园、田”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通过河湖岸整治、立面整治、村道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等方式,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城镇文旅功能,彰显“秀美港口”魅力,谋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镇。构建多元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镇区更新完善教育、文体等设施配置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加快“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化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港口街镇。
(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
壮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全面推“全域项目化”。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停车秩序、建筑立面等领域,分类分批铺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5G网络全覆盖,加强乡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基础数据共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统筹利用好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强村级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零容忍”,实现粮食年稳产目标,确保“农业现代化”正确方向。做大农业产业规模。重点围绕草莓种植园、西瓜产业园、太空莲种植园等已成规模农业产业,加大管理和扶持服务力度,继续做好产业谋划,做大“农业现代化”创建载体,聚力打造“秀美港口—四季果园”品牌。以“周末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线,联动丁家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与东湖湿地景区,加快建设农村休闲旅游观光区,将港口街镇打造成为九江市近郊“旅游+观光+采摘”的示范基地。
目标在前,唯有实干。2023年,港口街镇将继续促产业、强招商、增项目,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区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贡献港口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