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规划计划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3-03-1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3-02609
2023年岷山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关联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7日岷山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岷山乡人民政府乡长 凌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岷山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岷山乡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及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迎难而上、向难而成,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势头,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5亿元,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037元,同比增长9.9%。在全区镇域经济巡回看变化和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中拿到了“双第一”的好成绩,获得了十八项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发展成功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
一年来,我们坚持拼经济、稳增长,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坚持稳字当头,强化经济运行趋势性研判和精准化调度,着力稳主体、扩内需、畅循环,把牢发展主动权。主要领导定期带队外出招商,不断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大岷山红色景区、岷山乡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签约并开工,开鑫国际木业、中巨国际木业项目顺利投产,汇智胜通二期即将开工建设。全力推进纡困助企、服务为企、标准引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年共培育市场主体1857个。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大力宣传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增强信心,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体系。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促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全力服务好昌九客专、户外猩球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抓住九江庐山机场复航契机,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实施全域旅游理念,积极围绕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标,高标准建成渊明文化生态园、岷山体育公园、红色文化园、金盘民宿、研学基地、野炊基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让乡村文旅融合一域争光、全域推进。赣北岷山根据地获评全市党员教育基地,大岷山红色景区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获评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运用优秀案例。加大产业帮扶和项目建设力度,顺利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稳步推进2022年高标准农田3000亩。做大做强现代化特色农业,打造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和“渊岷”农产品品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功能、优品质,乡村环境不断改善。
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基础设施提升,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整治。成功打造大塘陶家垅、小阳吴家湾、分水杨家大屋、金盘天堂畈等22个新农村点,岷山乡集中供水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打通金盘村至岷山村盘山公路,结束了岷山村无通乡公路的历史。超额完成379个农村厕所改建,成立乡级环卫所,配备垃圾转运车、洒水车、厨余垃圾处理站等。全力推进卫生村镇建设,大塘、民主、小阳、金盘、红峰获评市级卫生村,红光、春华获评省级森林乡村。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集中表彰“岷山楷模”、“最美岷山人”,“幸福岷山”知名度不断攀升,逐渐成为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宜居乡镇。
一年来,我们坚持办实事、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强化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减”要求,持续抓好抓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两不愁三保障”不留死角,实现脱贫户及“三类人群”基本医疗参保全覆盖,落实在校学生教育补助,积极开展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大排查,确保住房和饮水安全。投入衔接补助资金692.26万元,建设乡村振兴项目31个,产业项目收益奖补脱贫户及监测对象207户,61户脱贫户及“三类人群”通过小额信贷302.5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稳就业,开展专场招聘会2场,组织暑期返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发布各级招聘信息,开发公益性购岗52个,发放省内外务工人员交通补贴资金共11.09万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整合利用闲置教学资源,撤并村小2个,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举办第二届“红色岷山”奖助学金发放仪式、教育工作大会,表彰奖励资助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毕业生和贫困在校生。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完成敬老院消防体系建设,全面完成适老化改造工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深入推进平安岷山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升岷山乡社会综合治理中心,配备全乡云视频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雪亮工程控制系统、应急指挥室。坚持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行动,每月开展一次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行动,加强源头疏导化解,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40起,均得到有效化解。落实领导干部“四包一”管控措施,持续深化反邪防邪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制作防溺水宣传警示牌600余块,重点地区安装防溺水救援柜,悬挂宣传警示横幅,最大限度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最大程度保护全乡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作风、强能力,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紧抓实各级巡视反馈涉及政府职能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依法接受乡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力推进民生实事落实,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工,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功打造金盘精品民宿。人民武装、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科协、统战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老龄、残联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充满艰辛,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我们深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乡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全乡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依法监督、积极履职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及离退休老干部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岷山乡人民政府,向各位父老乡亲,向全体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岷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在各领域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乡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前进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总量与兄弟乡镇比有差距,可支配财政收入较少,财政增长速度与乡镇建设步伐不匹配,财政风险需严格防范;集镇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还有欠账,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差距,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旅游产品还不丰富,旅游业态还未形成,旅游市场还不兴旺;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够大、配置不够均衡,不能很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执行能力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存在“佛系”思想、“躺平”现象,一些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善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政府应尽之责,也是政府应答之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乡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全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五大战略”、“八大深化攻坚行动”决策部署,坚持经济发展主线、坚持融合发展路径、坚持项目建设支撑、坚持乡村振兴引领、坚持民生为本导向,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一流乡镇,为加快推进“红色岷山、生态岷山、文化岷山、实力岷山、幸福岷山”五位一体新岷山建设而不懈奋斗,为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贡献岷山全部力量。
(一)培育“红色岷山”新优势。
提升红色设施。加快推动域内岷山足音馆、红色文化园、烈士纪念塔、柴桑区烈士陵园、赣北工委旧址等红色纪念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刘为泗、辛忠荩等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提升景点核心吸引力和带动力。制定全域景区数字化地图,将红色旅游景点串联成红色乡村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旅游体验。
丰富红色要素。一方面,加大对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精心设计红色要素,打造红色精品景区,推出红色精品线路。另一方面,发挥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优势,更好利用新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出发、面向不同群体,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打造红色景区。深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争取红色旅游景区互利共赢发展,打破地区间行政区域壁垒,积极推动“线路互通、游客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主题性、复合性线路,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实现红色旅游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二)绘就“生态岷山”新图景。
生态治理从“全域整治”向“全域提升”转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坚持不懈抓好污染防治,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成果,抓好重点河湖水域整治管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流域内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白色污染治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生态品牌从“指标领先”向“示范创建”蝶变。将生态作为重要优势禀赋,持续擦亮生态品牌,瞄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价值从“资源积淀”向“点绿成金”渐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打造青岗小微湿地公园,积极探索以生态价值带动提升土地资源价值,着力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不断释放乡村生态潜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绿色动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
(三)塑造“文化岷山”新风貌。
在乡村文明度上加快乡风跃升。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结合乡村受众和对象,增加更多深受农民欢迎、形式多样接地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项目供给。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明确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抓手和载体,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在乡村辨识度上加快特色跃升。坚持不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风俗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留乡土气息,传承好历史记忆,把原生态乡村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乡村和美度上加快内涵跃升。以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交通便利为标准,高水准建设新农村点和美丽集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把便民、惠民、利民的理念贯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加快填平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激发“实力岷山”新动能。
推动工业更高水平“集聚集群”。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不动摇,把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工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规划引领和创新驱动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相结合,把岷山努力打造为龙头企业引领、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支撑有力、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高水平产业集聚地。围绕重点全力做好项目招引、服务和建设,成立6个招商组团,由班子成员带队开展招商,力争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好补链、壮链、延链工作,尽快把特色培育成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推动农业更高标准“增产增效”。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继续抓好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产业。更加重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夯实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申报“黄老门生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推进世名田园综合体、老屋农庄等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推动旅游更高品质“兴旺兴盛”。依托赣北革命历史讲好岷山红色故事,以红色旅游通道功能品质提升为重点,增添红色文化元素,唱响红色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景区形象。加快完善旅游业体系,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大岷山红色景区品牌升级,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充分结合红色遗址、精品活动、体育运动、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打造核心旅游产品和精品演艺项目,发展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烘托整体红色文化景观和浓郁度假氛围。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适应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五)增进“幸福岷山”新福祉。
坚持民生优先。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切实保障“三类人群”基本生活水平。
突出服务优享。持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康养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国家卫生乡镇”金字招牌。
深化社会优治。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为根本落脚点,加大社会面治安管控力度,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治理中心作用,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综合治理,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岷山,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务实笃行、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够把一个个美好愿景变成一幅幅现实图景,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在岷山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一定牢记“三个务必”,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永葆政治本色,对党绝对忠诚。坚定自觉把政治规矩严起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岷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监督。坚定自觉把法治思维树起来,尊崇宪法权威,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政府。
(三)崇尚务实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坚定自觉把职责使命扛起来,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增强专业本领,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坚持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让担当实干成为政府最鲜明的底色。
(四)坚守为民情怀,提升服务效能。坚定自觉把宗旨意识强起来,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强化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民生投入只升不降、惠民力度只增不减,让广大群众能受益、多收益、更有获得感。
(五)加强自身建设,建设勤廉政府。坚定自觉把纪律规矩挺起来,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带头过紧日子,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本色,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部署,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推进“红色岷山、生态岷山、文化岷山、实力岷山、幸福岷山”五位一体新岷山建设,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全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岷山全部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