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财政预决算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2-01-1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2-14808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1-17 11:09 来源: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各位代表:

我受沙河开发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我区财政工作在区党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各村、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柴桑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六稳”、“六保”为重点,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主动迎接新挑战,积极抢抓新机遇,坚持做到防疫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确保“两不误、两促进”,务实推进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2020我区年年末实有人数37人,其中编制实有人数37人。

财政总收入2879.19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收入853.71万元,其他收入2025.48万元。

2020年我区共计完成税收收入4000万元,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12.67万元,企业所得税254.04万元,个人所有税2.43万元,城建税60.39万元,印花税16.31万元,其他税种合计192.69万元。

我区20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数为873.71万元,决算数为8128.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0.31%,主要原因是项目支出预算调整幅度偏大。

2020年我区财政支出执行数8128.28万元,2019年末结转和结余692.69万元,2020年年末结转和结余492.69万元。

本年支出的具体构成为:基本支出1683.68万元,占20.71%;项目支出6644.6万元,占79.29%

按功能分类科目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663.8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7.31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7.2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6.7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157.88万元;农林水支出715.8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48.7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06.7万元;其他支出3070.64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300万元。

按经济分类科目分:工资福利支出339.5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47.0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802.84万元;资本性支出6638.8万元。

从以上执行情况看,2020年我区财政收入、支出较往年都有所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和政府实行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在2020年度,我区基本上保证了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这是区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和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全区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财政基本平稳运行,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规模经济、新增税源不够,地方财政增收压力继续加大;二是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土地要素制约日益加剧,征地拆迁难度增大,大项目带动作用不够明显,服务业总量偏小;三是各种社会需求相继凸现,财政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而政府融资受到政策层面的严格限制,融资难度不断加大;四是财政管理职能在不断转变,预算执行存在一定偏差,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仍需健全,财政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将广泛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全区财政预算工作指导思想是: 沙河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市第十二次和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产业兴区、交通强区、文旅旺区、环境立区、幸福城区”五大战略部署,以民生改善为首要任务,以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为书写“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的精彩篇章作出了应有贡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目前全国严峻的经济环境,区政府研究确定并提请本次会议审议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财政总收入1659.18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收入613.18万元,其他收入1046万元。

财政预算总支出为1659.187万元,安排如下:

基本支出613.18万元,占支出预算总额 100%,包括工资福利支出348.9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66.5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90.67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 253万元。

按功能科目分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7.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79万元;农林水支出7.4万元。

为全面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财税改革动态,及时了解和应对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对收入的影响,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确保税源不流失。强化财税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及时掌握动态,落实措施,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反映到财税增长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