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部门信息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1-02-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1-35668
柴桑区深化林长制信息化建设, 规划“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
关联导读:
“十三五”期间,柴桑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林长制,构建有区级林长17名、乡级林长115名、村级林长202名,基层森林资源监管员19名,专职护林员103名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搭建“赣林通”平台,对全区森林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对应一名专职护林员,对林地、湿地候鸟、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古树名木、森林防火、林业病虫害等进行日常巡护,初步建立自然地保护体系和自然灾害监测体系。
以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竹木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8亿元,苗木花卉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油茶产业实现产值1000万元,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00万元,林果产业实现产值200万元,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产值800万元。生态建设方面,完成港口东湖湿地修复、小城门湿地公园、昌九高速生态提升等工程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区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做好林业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实现“十四五”期间林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柴桑区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31433.0公顷,湿地面积15828.4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80.77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面积6020.6公顷,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947.3公顷,省级公益林面积2073.3公顷,天然林面积133.4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3472.35公顷,古树名木218株,东湖、赤湖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候鸟天鹅、白鹤、中华秋沙鸭来此越冬。森林资源在全区15个乡镇分布情况,南部区域乡镇主要森林资源是林地,北部区域乡镇主要森林资源是湿地。
“十四五”期间,深化林长制信息化建设,健全林长巡林制度,把全区15个乡(镇、场、区、处、街道)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四个片区,区级林长分别由区政府四位副区长担任,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利用林木采伐限额政策和林地报批政策制定惠企政策,统筹林业上级补助专项资金、生态修复资金、招商引资等资金打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亮点工程,建设“赣林通”智慧平台,进一步扩展林业数据展示、森林资源监控、资源变化监测、应急指挥调度、智能感知应用等功能,逐步完善自然地保护体系和自然灾害监测体系,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深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规划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乡村森林公园15处,林木良种基地3处,林业技术推广站3处(油茶、中药、林果),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竹木加工产业实现产值4亿元,苗木花卉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油茶产业实现产值5000万元,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林果产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产值1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