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类别: 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情况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4-07-1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4-05817
【落实结果评价】《九江市柴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打造 “柴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的实施方案》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方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专业化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22〕18号)、《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九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九府办字〔2023〕4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基本情况如下:
一、适用范围
“柴好办”政务服务品牌适用于九江市柴桑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及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所有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这些事项涵盖了企业从设立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商事登记、税务办理、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教育缴费、卫生健康等高频服务事项。
二、取得成效
“柴好办”政务服务品牌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接力续写改革创新新篇章,行政审批增效能
一是“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集中高效。以“精简、统一、高效、便民”为原则,全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原分散在18个职能部门的15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相对集中,基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一窗受理”综合窗口,将民政局、文广新旅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教体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消防救援大队等22家单位655个事项纳入通用综窗统一受理。大力推进窗口轮岗及业务培训,助推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综合窗口”业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是“一站式审批模式”实现降本增速。瞄准提升组织力,服务“靶心点”,推行“承诺制”改革,形成了“政府定标准、部门强服务、企业作承诺、行业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运行模式,同时推行“4+1”一站式项目审批服务,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所有审批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水、电、气)一站式报装,精简申报材料达30%,大幅压缩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时间,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三是“主题式审批套餐”实现系统集成。将涉及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多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联审联办、证照联办,编制简单、直观、易懂的办事指南,打造“一张清单、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次办理”的主题式审批服务模式。
(二)精心描摹营商环境工笔画,政务服务展新姿
一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效率更“高”。为切实增强政务服务效能,柴桑区积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及时会同各“一件事一次办”牵头部门定期调度落实情况,及时跟进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认真总结创新经验做法,以便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同时多渠道做好“一件事”政策汇聚、宣传解读、服务推广和精准推送等工作,持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一次办”。截至目前,柴桑区完成“一件事一次办”334项,其中企业302项、个人32项,线上线下累计办理2.3万余件,不动产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成效明显,办件量9290件,占区本级“一件事”办件总量的41%。
二是聚焦增值化改革,赋能发展更“实”。根据省、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要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项目全流程、产业全链条多元化服务需求,通过推进政务服务理念、内容、范围、阵地迭代跃升,设立线上线下“企业之家”以及项目、政策、商事、法律、科创、人才、金融、开放、产业促效、兜底十大板块,为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助力企业、产业链“降本增效、赋能发展”。探索“证照分离”等模式,进一步降低注册、退出门槛和成本。
三是聚焦规范化建设,实现办事更“简”。高标准建设在全省具有示范影响力的一流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6+1+N”服务专区,窗口105个,实现全区45个部门2047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应进必进”,进驻率达到100%,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凡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要想方设法做到“只跑一次”,没有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一律要做到“一次不跑”。
四是聚焦多元化需求,实现服务更“优”。推进“就近办理”,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体系,108项事项实现区乡同办。推进“随时办理”,持续优化延时服务,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探索帮代办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政邮共建,在大厅内设立了邮政免费寄递服务窗口。借助邮政网点的优势,推出了红色“小赣事”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一次不跑”的目标。
五是加大“惠企通”运用,实现政策兑现更快。为确保惠企政策服务需求能够得到快速满足,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查询、一网兑付、直达企业,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三种方式,除有特殊要求的资金外,实现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资金快速审核、快速拨付,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式政策兑现服务。
(三)细心绘制数字赋能概念图,智慧治理更有效
一是围绕发展趋势,打造“信息化程度高”的智慧政务服务。深化网上政务智能化建设,探索高效、便捷、顺畅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推进政务大厅信息化建设,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拓展线上服务功能,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赣服通”柴桑区分厅平台,上线依申请线上办理事项3000项(个人办事1809项、法人办事1191项),极大地缩短了办事的时限。
二是深化电子证照应用,积极推进“免证办”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着力加强电子证照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构建本地电子证照体系,涵盖117种证照类型,累计制证签发电子证照数量达19.3万张,实现用证场景2796次。同时,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在多个关键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公积金管理、不动产交易、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活动以及政府采购等,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和便捷性。在政务服务大厅方面,加速推进“免证办”服务建设,通过合理配置设备、安装系统以及开展相关使用培训,实现了办事群众通过“亮证”“扫码”或“刷脸”等多种方式便捷查询核验证照信息,从而避免了办事群众重复提交实体证照或复印件的繁琐流程,进一步推动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免证办理”,切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存在问题
尽管“柴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不足。虽然在审管协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信息不畅、沟通不畅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
二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一窗系统与多个部门专有系统未对接且存在办理业务本级无权限等问题,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导致业务流转不畅通。如在推进省统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中,部分“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业务需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办理,因存在数据壁垒,无法高效办结业务。
三是政务服务和审批服务专业能力水平不足。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有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较弱,不够熟练,办理业务会出现错误或延误;有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但对政策和流程不够熟悉,导致业务办理不顺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柴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

赣公网安备 36042102000101号